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2012-08-15杨丽
杨 丽
(安阳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引言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习语更深刻地反映了语言与文化,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字是基本的计数符号,却被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不同的民族色彩和社会文化,深刻地理解并把握数字习语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数字信息化的今天,对英汉语言中数字及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不够了解会造成误会,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可见,我们有必要对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相应的翻译策略,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探求中英数字习语的文化根源,帮助他们掌握相关背景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
数字作为基本的计数符号,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数和量。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不同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对数字的感知不同,数字习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也不同,而数字习语又有其结构固定、语义完整的特点,因此,很有必要学习和了解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皆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双数代表着吉祥。中国人喜欢双数,追求好事成双,在文学作品中追求对偶,反映出汉民族对于偶数的推崇。所以汉语中的数字习语中带双数的多有美好之意,如“两全其美”、“四平八稳”、“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在英美文化中,“二”不是吉数,曾被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视为劣根邪恶之源。如two-time”(脚踏两条船),“two-by-four”(不健康杂志),“Two f a trade never agree.”(同行是冤家。)等等。同样的还有six”,在英语中也不大受欢迎,人们视其为凶数或野兽。如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six penny”(不值钱),knock sb.for six”,(给人以毁灭性打击,)等等。
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推崇奇数,比如“one in a thouand”(千里挑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十分感激),这里的“一”表示更深的程度。而“三”在英语中是个非常好的数字,这和英美人信奉基督教有关,基督教文化中的the trinity(三位一体)赋予了“三”神秘的文化内涵,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种物质,人体有肉体、心灵、精神三重性,因此,“三”在英语里是个幸运数字。例如:“The third time is the claim.”(第三次准灵。 )“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同样,由于受宗教的影响,“七”在英语里是个神圣而吉祥的数字。根据《圣经》的描述,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为休息日,被定为圣日;耶稣劝告人们原谅别人要有七七四十九次之多;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因而西方人讲究七种美德(seven virtues),七大精神财富(the seven gifts of the spirits)。与英语不同的是,“七”在汉语中是人们所忌讳的数字。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偶数的心理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因此人们在送礼时忌七样,饭桌上的菜也不能是七盘,在挑选良辰吉日时也不选带七的日子。在数字习语中,“七”常用来表示不佳或无序的状态,如“乱七八糟”、“七嘴八舌”、“七零八落”等。 英语中的“nine”有“多、深”的意思,如“nine times out of ten”(十有八九),“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一针及时省九针。 )“on cloud nine”(非常高兴)。 而“九”在中国人眼里是最富神奇色彩的数字。中国人对”九”的喜好源于对天的崇拜。《素文》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九”就是最大的阳数,因此古人认为,天有九重,地有九州,比如:“九天揽月”、“九霄云外”和“九州方圆”等。 “九”还代表龙,因此古代的皇帝为“九五之尊”。另外,“九”代表极限,比如“三九严寒”和“数九隆冬”。
三、汉英数字习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汉英数字习语之间种种差异的存在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而正是这些差异揭示了语言之间的不对称关系,这不仅提醒我们在翻译时不能望文生义,而且告诉我们翻译时的重点和难点,即如何处理这样的不对称关系。关于如何处理这种不对称的关系,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或见解,如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等等。可以看出,做好翻译的中心在于译文要忠实准确地反映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也就是说,翻译数字习语的时候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而且要准确地阐述其文化内涵,保存其风格,使读者获得与原文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
1.替换法
有的汉语数字习语与英语数字习语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一致,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相近,翻译时我们不妨用同义的习语替换,这样的译文既能表达原文的原意,又能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a.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b.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and three boys no boy.
c.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d.五十步笑百步。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2.直译法
有的数字习语寓意明确,按其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能够启发读者思考并感受异域风情。
a.A cat 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
b.Between two stools one falls.
脚踏两只凳会跌倒。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om,a hundred schools contend.
d.一寸光阴一寸金。
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3.意译法
有的汉语数字习语与英语数字习语包含的信息毫无共同之处,如果直译,就会使译文生硬拖沓,而且会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这时的翻译就应不拘泥于原文,而对其寓意进行意译。
a.五体投地 admire sb.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
b.举一反三draw inferences from an example
c.宝蟾心里也知十之八九了,也就半推半就。(《红楼梦》)
Well aware of what he wanted,she only made a show of esisting.
d.in one or two words三言两语
e.forty winks小睡
f.He found himself behind the eight ball,unable to buy he things his family needed.
他觉得自己很穷,买不起家里所需要的东西。
上面c句中的“十之八九”和“半推半就”意译之后变成了well aware of what he wanted”和“made a show of resisting”,而f句中的“behind the eight ball”也变成了“很穷”。 为了传达原文的原意,我们舍弃了原文中数字习语的形象,究其原因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有关。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注重意合,强调经验和感性认识,注重整体。因此,汉语的数字习语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多比喻义。而英语注重形合,强调逻辑分析和理性认识。很多情况下,汉语的数字习语在英语中找不到同义习语或是相关习语,就只能意译了。
4.注释法
有的数字习语出自典故,有的数字习语与重要的历史事件相关,因此在翻译时如果按原文逐字翻译,就会造成读者费解的情况,这时就应该补充注释相关背景知识。
a.Alger Hiss took the fifth when asked whether he has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当阿尔杰·希斯被询问是不是共产党时,他援引宪法第五修正案条款,拒绝回答。 (the fifth amendment’s privilege,《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保障公民在刑事案件中“不自证其罪”的权利,公民可以保持沉默。)
b.catch-22 situations双环困境 (来源于1961年出版的Joseph Heller的Catch-22(《第二十二条军规》),该书中的军规互相矛盾,不合逻辑)
c.四面楚歌being surrounded by dangers(the idiom stems from“Biography of Xiang Yu”of Historical Records)
d.日后,我再慢慢地叫他知道我身子不方便了。他必审问我,我给他来个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Later on,I will gradually let him know that I do not feel so well.He is sure to ask questions but I will hold my tongue to begin with just as Xu Shu joined Cao Cao’s camp.(It originates from the Three Kingdoms)
另外,还有的数字习语有口语中常以缩略的形式出现,这时的翻译就应该将原文省略的部分补译出来。比如:“It’s the old story of the stitch in time.”译为:“还是那句老话,及时补一针,可以省九针。”
四、结语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与翻译是血与肉的关系。要正确地翻译汉英数字习语,首要的任务就是透彻地了解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汉语的数字习语形式多样,数字四字成语、数字歇后语和数字对联又为汉语所独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要翻译好汉英数字习语,就要从其文化内涵着手,了解不同民族在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语言在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修辞效果等方面的特色,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以上提及的几种翻译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以期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重要的是,通过对汉英数字习语文化内涵的学习和相关的翻译实践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素养,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课堂教学策略。
[1]Kramsch C..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2000.
[2]李延林,潘利锋,郭勇.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法公.汉语成语中数目词的汉英翻译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
[4]张安德,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对比[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5]庄和诚.英汉习语探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