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价值解析

2012-08-15唐高峰

文教资料 2012年16期
关键词:纪律理论课军事

唐高峰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江苏 南京 210048)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价值解析

唐高峰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江苏 南京 210048)

高校军事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必修科目之一,不但能帮助学生了解国防知识、军事科技,而且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因此其也是一门特殊的德育课。

大学生 高校军事理论课 道德教育

高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应是育人。国防教育尤其是常态化的军事理论教育对高校学生人格、价值观培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内化作用。军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点是:军事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动性,调动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与历史使命感,启发受教育者学习的目标性;学习军人品格,开阔学生的视野心胸,强调磨炼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军队与军事事务的强制性,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炼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因此,军事理论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借助军事理论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综合育人”上产生效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至于在时代多变的思潮中迷失自我。

高校军事理论课一般而言都是紧扣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局势,着重于向大学生介绍军事思想、国防理论、军事科技、军事技能等。高校军事理论课仅作为一门技术理论类课程向同学们传授,只是发挥了军事课的一半功能。军事课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有着巨大的德育优势。高校国防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尤其是在思想道德素质、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在安危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也是活生生的有效的德育教育。

一、军事理论课能渗透纪律教育,强化新时期大学生的遵纪意识。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勇于进取,但往往缺乏对纪律的认识与尊重,他们崇尚自由,重视自我需求,但将“张扬个性”视为违纪的理由。甚至认为,在当下,强调纪律“过时”了,将纪律与创新对立起来。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差、纪律观念淡漠,往往做了违纪的事还不知错在哪儿。总体来说,这是缺乏正确人生理想和追求的表现,忽视了作为一名准社会人素质养成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行为上自由散漫。

恩格斯曾说:“如果说雅典人的普遍体育训练是锻炼技巧和增强体力同时并重,那么斯巴达人则着重增强军人的体力、培育坚韧不拔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把坚毅精神和保持军人荣誉看得比机警灵巧更为宝贵。”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接受国防教育能力强,也具有极高的模仿意识和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三大条令虽然是军人的条令,但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整的容姿、协调一致的动作、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都有所帮助。对军营和军队的向往和模仿,能使大学生对其感兴趣并学习,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军队生活的特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作风,有助于解决部分学生懒散、缺乏纪律、不遵守规章制度、不守时等问题。在行为上,能促使学生养成按社会纪律和道德要求行事的习惯,从强调“自我”中解放出来,变“自我人”为“社会人”,从而提升自我素质。

二、军事理论课能凝练集体意识,强化新时期大学生的团体概念。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强调集体的民族精神与意识。这种民族精神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历史上熠熠生辉,奠定了中国历史“大一统”的历史概念,却也是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缺乏的一种精神。

中华民族一直认为,“人和”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胜之核心,战争从来都是团体与团体智慧身体的碰撞,从古至今都是如此。集体利益与荣誉是一支长胜之师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过度关注“自我”,往往喜欢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或处理周围的事情。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利益为先,集体利益为后,崇尚“人人为我,我再为人人”的处世哲学。喜欢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对待问题不能进行客观思考,往往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虽然独立意识较强,但是把独立理解成“个体孤立”,其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高傲自私,目中无人,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在工作和学习中与别人矛盾不断。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大量的军事历史和战例可以让教师们很清晰很容易地向同学们说明这种思想: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考虑到集体的利益,个人在集体的支持下才能发挥作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统一的,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是可以共通的。同学们也非常乐意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这些已经被现代社会逐渐淡忘的思想观念,这会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到特殊的作用。

三、军事理论课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明确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在富国强军道路上践行新安全观的基本观念,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认真面对的时代课题”。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虽然看似淡化了国家界限,缩小了国家差异,但是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国家和民族的差别,爱国主义赖以产生的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仍然是存在的。在发达国家以经济全球化为手段进行全球扩张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时代更应该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

军事理论课研究的对象是国防与战争,它与国家的荣辱、民族的安危、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青年人对祖国的忠诚热爱,能在军事理论教学中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尤其是中国近现代与列强的斗争最能体现这一点。国防教育效应可以转化为国家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防教育实质是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责任感的教育,我们进行的国防教育必然涉及民族发展史,遭受外来侵略的苦难史,这都将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正确的国家观,形成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学习我国国防史,有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级的国家观、战争观,形成辩证统一的方法论。

诸如在高校国防教育军事课程中,安全威胁分析理论教学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不仅仅使学生感性地爱国,更能促进学生理性爱国情怀的产生。通过历史和今天与其他先进国家的横向对比,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危机感。而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学习,能使其懂得我军是在党领导下艰苦奋斗、挥洒热血、为人民出生入死,以此增强其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忠诚,明白我军“打得赢、不变质”和“人民子弟兵”的含义,自觉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当今世界,主权观念越来越强烈,加强国家主权观教育,增强国家主权独立意识,树立国家主权独立至上原则,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发展是在经济繁荣基础上,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应引导学生认识个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知道国家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体发展对国家发展有能动作用。维护国家尊严就等于维护我们自己的尊严,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在新时期思潮泛滥情况下,尤为重要。

四、军事理论课能塑造人格,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时期都是一支英雄辈出的军队,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光辉的战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无数革命军人都可以是学习的榜样。在这些榜样身上,我们可以学习人类的许多优秀品质,例如无私奉献、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乐观向上、不怕流血牺牲等。这些品质,几乎都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尤其是在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的今天,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提倡并实践的。通过这些教育,能加强其意志,锻炼其胆识,并能在实际行为中强健其体魄,提高其素质。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的心理、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我们军事课探讨学习的主要群体对象。军队是一个纪律如铁、军令如山的集体,任务的完成依靠的就是纪律与管理。钢铁般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对大部分社会青年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震撼,并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为人处世产生较大影响。在接受军事理论教学期间及以后,很多大学生会审视他们平常的行为举动是否合乎纪律法规,也能正视自己,改正平常的一些缺点,自律自省。因此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非常有利于大学生们组织纪律性的培养,有利于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缺陷有较明显的补益功能。

国防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军事教育过程是发挥德育的知、情、意、行整体功能的过程。军事理论课是今天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于本课程的认识还有待于广大师生的实践与思考。我们绝不可忽视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应该有效地发挥这个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国防观,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的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牢牢占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M].战士出版社,1982.

[2]丁晓昌,张政文.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book=176,ebook=6

猜你喜欢

纪律理论课军事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