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笔烘焙,造千古美色——《陌上桑》人物描写探胜

2012-08-15林万花

文教资料 2012年13期
关键词:罗敷美貌服饰

林万花

(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陈山学校,山东 枣庄 277214)

《陌上桑》是一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讲述了一个名年轻美貌女子巧拒太守调戏的故事。这位叫罗敷的女子家喻户晓,她的名字成为后世美女的代名词。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被塑造成功,是因为作者步步铺垫、层层蓄势,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了曲笔烘焙。

一、景物烘焙,酝情酿意,增色添彩

1.环境烘焙,酿造美好氛围。

美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常常和周围的景物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山之嵯峨,离不开青翠覆顶、白云缠腰;水之浩渺离不开烟笼雾绕、波光涌动;有青松有白云始见山之风韵,有烟雾有波光方显水之灵动。景之若此,人物亦然,大家都喜欢看电视,都被电视里那些歌星的美丽和她们那甜美歌声倾倒,甚至成了她们神魂颠倒的粉丝。其实,那些歌星固然天生丽质,但是没有了艳丽的服饰,没有了精心的化妆,没有了舞台上迷幻的灯光、缥缈的烟火、高保真的音响形成的一种氛围,那美就不会那么惊心动魄。不信你让她们到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演唱,让她们素颜朝天地面向观众,你会看到她们眼角涌起的皱纹和脸上的一个个雀斑,你会听到她们歌声中的干涩和不快,这足以让你大跌眼镜,何来的美感?《陌上桑》这首诗就很注重这种人物活动场景的烘焙、美好氛围的营造。“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作者安排罗敷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去采桑,此时,旭日东升朝霞满天,罗敷采桑就有了一个层次分明、色彩艳丽的背景:苍翠欲滴的桑叶,晶莹剔透的露珠,都沐浴在灿烂的朝阳中,还有地上艳丽的野花,翩跹的蝴蝶,矫健飞奔的稚兔。这一切都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这就像人们照相的时候,在身后挂一幅山水布画一样,渲染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境,在这美好的情调和意境中,罗敷出场了,不要说美艳的罗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平添几分姿色。

2.器物烘焙,映衬人物高贵的神韵。

古人云“好马配好鞍”,反言之,就为“好鞍衬好马”。此话道出了事物之间有一个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的映照衬托的关系,美好的事物在某种程度上能达到一种烘云托月的效果。现代车展之所以重金聘请美女车模,要的就是发挥“美女香车”的特殊作用。冷金属质感的轿车的流动性和美女的千娇百媚的灵动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车就不再是一堆钢铁、橡胶,而是有了人的灵性和神韵,甚至有了人的情感,活脱脱一个玲珑少女站在你面前,向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你恨不得立即执子之手相约还家,这样,那辆车即使你一时三刻不能买回家,也会让你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贷款把它买下来。在这个活动中,汽车商家要的就是美好人、物之间的互补映衬、添姿加色。《陌上桑》在写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着意强调罗敷采桑时所使用的篮子的络绳是用黑丝做的,用来钩桑枝的笼钩是用桂树的枝条做的,主要目的是用器物的精美华贵来映衬罗敷神韵不凡,达到“好鞍衬好马”的效果,就像一个开宝马轿车的女人一样,那富有高贵是别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这样,罗敷高贵的气质美就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

3.服饰烘焙,映旷世娇颜。

常言道:“人要衣服,马要鞍。”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地对人的着装进行描写刻画,这是因为人的着装能衬托人的容貌、气质,反映人的性格特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塑造了众多女子形象,曹雪芹不厌其烦地对其穿着的细微之处勾勒着色,通过她们的服饰来反映她们的性格,或“满身锦绣,珠光宝气”,或“青缎白绫,衣着朴素”,人物的富贵贫贱在衣着服饰描写中充分显示出来。《陌上桑》描写罗敷的服饰可谓别具匠心,作者并没在款式、色彩、图案上下工夫,而是抓住其服饰的质地来描写,这是为了突出罗敷的美丽高贵。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头上的“倭堕髻”中自然少不了金钗银饰,“耳中明月珠”更是世间珍品,“湘绮”、“紫绮”皆布中的奢品。这一切精美、高贵的服饰,自然映照出女主人罗敷的旷世娇颜。

综上可以看出,诗歌这一部分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直笔写景、写物、写人的服饰,其真实目的却不是景、物、服饰,而是为了烘焙那种氛围。之所以不说衬托,是因为衬托往往是一次性完成了的,而对罗敷的衬托则是由外往内、由物及人,文火慢炖,是一点点地积累聚集的。这种从背景到器具再到服饰由远及近层层深入的烘托写法,叫它烘焙是再合适不过了。罗敷正是在这烘焙好的氛围中出场,她的美才得到生动形象的展示。

二、人物烘焙,旁写旁绘,它化美貌

《陌上桑》是一首来自民间的诗歌,民间文学描写美貌的女子常用两种手法:一是正面夸张法,如“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迎风展”。美不美?美到了极点。我们读后脑海自然就浮现出一位素手纤纤、柳腰婀娜的窈窕淑女形象。但这是一种夸张的文学形象,你不能据实理解,要不就成笑话了:“柳叶眉”,柳叶有多宽多长,长在脸上那还不是活生生的一个“李逵”;“樱桃小口”,小口真如樱桃大小,不仅不美了,连吃饭都是问题,你吃大米都得一粒一粒地吃,一顿饭还不得吃半天;杨柳细的小腰,一阵狂风吹来还不得拦腰折断。这样的女子不要说美,简直是个妖精。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这样写追求的是一种文学的神韵,讲的是夸张下的艺术真实,一种艺术形象的可触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夸张,人物形象的真实可感才呼之欲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美到极致的东西,很难用语言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种时候,古人往往采用避实就虚、旁写旁绘、侧面描写、曲笔烘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这种描写能借助读者的认知再构,融入读者的个人爱好和审美情趣,在内心再现一个符合自己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这样的“美”才真正到了读者心中。因此,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常常被民间文学采用。如写一女子美貌,如,“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相容女子身材恰到好处;用“沉鱼落雁之容,闭花羞月之貌”,极言这女子美丽。《陌上桑》在描写罗敷美貌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曲笔烘焙的手法:“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歌不着一笔正面写罗敷的美貌,而是通过对周围的人见罗敷失态的旁写旁画,烘云托月地烘焙出罗敷惊人的美貌来。这样罗敷一下子就美到了每个读者心中,创造了一个“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罗敷”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曲笔烘焙的魅力。相反,如果罗敷本人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她的美则不可能震撼每一个人,因为众口难调;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看法,一美难称百人心,罗敷就不会美到每个人心里。所以,正是采用了曲笔烘焙的手法,读者在读此文时,才能结合自己的审美爱好、个人认知,再创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爱好的罗敷形象。

三、语言烘焙,巧借夫婿,严拒太守

罗敷的美貌自然勾起了那些权贵们的贪欲,诗文的第二自然段就写一位太守厚颜无耻地询问罗敷:“宁可共载不?”面对太守的调戏,诗文并没有让罗敷正面回答太守的话,而是通过对罗敷语言的烘焙,巧借罗敷“炫夫权贵”和“炫夫美貌”,让无耻的太守在罗敷面前自惭形秽自愧不如,从而对罗敷敬而远之,不敢冒犯,这正是语言烘焙的魅力。诗文也借此表现了罗敷不为权贵所动,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贵品质。这让罗敷由外表美到内心,她的“美”就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罗敷外貌的美映照心灵的美,心灵的美又给外貌平添了几分娇艳,罗敷一下子就成了美的化身。

综上可以看出,《陌上桑》之所以能成功塑造罗敷这一传世佳人形象,正是因为它采用了曲笔烘焙的方法,注重在外围上下工夫,巧借旁写旁绘,层层蓄势、步步渲染,才造就了“足金完人”的美女形象,才使罗敷的美放之四海而皆准,才使罗敷真正鲜活起来,使她穿越时空,娉娉袅袅地向我们走来。

猜你喜欢

罗敷美貌服饰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陌上桑
论美貌
桑劫
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