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改革探索
2012-08-15王丹丹
王丹丹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苍梧校区,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改革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建立一个真实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估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传统评价模式入手,认为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并探索了改革教学评价的一些策略。
一、对评价及教学评价的认识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要很好地完成这一判断,得出科学结论,评价者就必须在一定的客观标准下,认真地进行各种测量,系统地搜集教学活动各方面的资料或证据。
总结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低,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具体情形是课堂里教师在认真地演“独角戏”,教师关心的是自己的教学方案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教师的观念中是常见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
二、对教学评价功能的再认识
1.教学评价的公众效应
说起教学评价,我们自然会与学校、教师、学生联系在一起,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着比较直接关系的人关心的问题。然而,现在,教学评价首先是一个公众关心的问题。比如,一所学校在区级或市级统测中成绩的排名情况,可以直接影响到公众对这所学校的看法,由此决定是否选择这所学校为子女入学学校,社会对这所学校的关心和扶持程度,学校的办学前景,等等。
2.教学评价的教学导向功能
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测试与评价,似乎已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教学流程。然而,在重视教学评价的今天,这个流程中的几个要素的位次已发生了变化,测试与评价不再仅仅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的检测,而是直接参与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调整。测试与评价对教学的影响程度与评价结果的“利害”程度相关联。
3.教学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功能
应该说,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手段或方法,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用来判定学生在教育变量上的变化。当然,这些教育变量是教师关注的,被认为是重要的或必要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它们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学习中的变化。对这些教育变量的评价,并非一次测试与评价可以达到的。不同目的评价,有着不同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方法与之相对应。因此,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就必须具备驾驭教学评价这种手段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地、持续地提高自身素质。
4.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
如何使用教学评价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不同的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比如,在比较强调评价甄别功能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公开的位次排队,曾经是不少教师用来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方式很快遭到了批判,因为它大大伤害了排名位次较后的学生的自尊心,也给位次较前的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尽管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激励因素,但总体看来,弊端较多。
三、教学评价改革的主要策略
1.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会使学生有安全感和自由感,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可以营造和谐愉悦的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增强其自信心。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出错的学生不受伤害。学生在内心上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2.注意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进行评价时,要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评价程序,而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学习态度进行观察和记录,就不必让学生知道,而由教师进行隐性评价。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的,不应该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而应该追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善于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3.注意关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就要求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指学业成绩的差异,而且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评价的目标也应该有一定的个体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要与点拨、引导等技巧融会贯通,使学习水平本身发展较前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让他们更富有创新意识,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学习暂时滞后的学生,教师要在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灵活而富有启发性地评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和提高。
4.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既是一种评价的原则,又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激励性”作为一种评价原则,以未满足的需要为激发起点,不仅注重评价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而且把激发学生内在的评价需要作为评价的重要任务,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重要动力。对学生评价要求评价时必须同评价对象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学生有了评价的需求,对评价者有了信任感,才能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自觉地评价、主动地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从而把外部评价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动力。“激励性”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是指评价者在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对客体价值重新评价的一种方式。
5.注意指导学生开展互评和自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往的学习评价是教师的任务,学生只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只是学习的主体,只是以知识掌握与技能形成为主要任务,很少参与评价,学生评价缺乏主动性。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开展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多主体评价的活动。
6.注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教师在评价中,除口头评价方式外,还要采用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眼神、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和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另外,可以采取局面语言评价方式,如纸上评语、成长记录等,给学生一种阅读评语的渴望,给学生一种相互的选择权,给学生一种学习存盘的足迹感,也可以将口头评价与体态语评价相结合。
虽然我国近20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许多改革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使结果不够理想。检视这些改革,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验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