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2012-08-15刘丽
刘丽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江苏 句容 212400)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刘丽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江苏 句容 212400)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有效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实现就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队伍建设、指导模式、管理体系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问题。
高职院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对策 现状 对策
随着高校的扩招,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从学校走入实际工作岗位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和清晰的职业认知,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企业在招聘时也是困难重重,很难发现优秀毕业生,出现供需两难的局面。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结合工作实践,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1.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现状
1.1 指导队伍薄弱,缺乏专业性。
目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人员由辅导员担任,存在着人手少,专业化程度低的情况。一些刚毕业的辅导员,虽然平时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但是由于自身经验缺乏,同时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仅靠个人的经历及查阅一些资料来指导学生,存在着现学现卖、边学边指导、纸上谈兵的现象,难以对学生提供有效的、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1.2 工作对象狭窄,缺乏连贯性。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职业指导对象范围狭窄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个全程化的指导过程,需要从一年级学生入手并要贯穿整个在校教育,他们往往只重视对高年级毕业生就业指导,这种状况使得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连贯性。
1.3 指导内容简单,缺乏针对性。
许多高职院校的指导只是停留在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讲授的内容空洞乏味,千人一面,没有新意,尤其是在对学生的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1.4 指导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参与性,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因而尤其不能纸上谈兵。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采取的单一的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大多数是由老师或者专家讲解,理论知识偏多,学生参与性低,普遍缺乏实践性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感觉“不实用”。
1.5 指导过程与结果脱节,缺乏实效性。
相比较于招生和专业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与就业指导往往处于比较次要的位置,因此为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有限。很多高职院校主要的两种指导方式讲座与集体授课,也是流于形式,走过场,缺乏有效的跟踪、反馈、再指导的管理体系的建立。比如一个学年只开展1到2次集体讲座,只关注学生的理性认识,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提升的跟踪与评价,学生往往是听起来激动,事后没有行动,效果不明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虽然纳入课堂教学,但也只是以公选课的形式进行大班教学,并且课时有限、评价形式单一,往往只是由老师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的评价,并且课程结束后就很少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这样就没有把学生的规划和实际行动统一起来,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的实效性。
2.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对策
2.1 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加强专业化与全员化的队伍建设。
2.2.1 培养专业化的专职指导队伍
针对年轻辅导员经验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和考试,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和人才测评、心理测评技术学习,将直接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道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2.2.2 组建全员化的兼职工作队伍
要提高职业与就业指导成效,还要注意引导全体教师关注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可以鼓励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老师等结合自身工作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还可以从校外聘请心理辅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成功校友,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团队辅导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行业发展特点、用人单位要求和求职面试的技巧等,从而形成全员关注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良好氛围。
2.2 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构建全程化与全方位的指导模式。
2.2.1 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
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最直接、最具普及性的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可以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全程化指导模式。具体可以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三年,从时间上解决连贯性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需求与个性特点等,分别开展形式、内容不同的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一年级职业生涯探索期,重点是对职业和自我的全面评估;二年级职业定向期,重点是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三年级职业抉择期,重点是掌握求职、应聘和面试技巧。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以讨论为主,辅以情景式、问题式教学,或者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招聘环境进行实景教学,改变纯理论讲授模式,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有效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 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除了课堂上的讲授之外,高职院校尤其还需要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指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指导,让学生变被动的指导为主动的学习,增强指导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比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带领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等等,通过以赛代练,学生可以更好地做好职业定位,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有效的求职技能;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性与创业性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实现途径。除此以外,还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实战演练,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能够进行更好的规划和调整,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2.3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构建信息化和互动式的管理体系。
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设学生、老师、社会三方面互动的信息化网络化交流平台,实现多方互动。一方面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及时记录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以及职业定位等过程,了解该指导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帮助程度,以及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促进程度,加强过程化的管理。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跟踪与反馈,用人单位参与的互动式的评价体系,可以为老师课堂的考核提供多方面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及时加强对学生的跟踪指导与反馈,使这项工作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提升。
[1]洪春华,杜小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J].惠州学院报,2010,(2):100-101.
[2]李云飞.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3):90-91.
[3]李照清.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J].辽宁高职学报,2010,(9):104-105.
[4]周晓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23):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