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探析

2012-08-15孙峥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课程

孙峥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1)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探析

孙峥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1)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对于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的实质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 “愿创”、“敢创”、“会创”,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和学习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就业也成为一定的难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通过创业促就业,是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创业教育支持不够。

1.学校重视不够。

许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科研、教师培养、实践场所、资金等方面没有很好地给予支持,更没做到将创业教育和招生就业等工作很好结合。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忙于帮学生找工作,而不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创业。更有部分院校对创业教育涵义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导致现实中创业教育的重精英教育,教育机会不均等重技巧培训,忽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等问题的产生。

2.政策环境较差。

外部环境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客观条件,而在吉林省还存在创业政策环境问题。虽然我省出台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些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落实,创业环境还很不成熟。

(二)师资不适应,人才匮乏。

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和创业实践能力。在吉林省的高职院校中,这种既懂理论又具备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凤毛麟角。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战中的真知灼见,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书本和空洞的口头说教上。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滞后。

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中,创业课程几乎是空白。目前表现在课堂上的创业课程是零碎的,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外的创业教育活动目前主要停留在活动本身的开展,其活动效果得不到保证。

(四)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局限在校内和课堂内,实施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上,还是一种较为陈旧、封闭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没有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途径单一。

(五)创业实践不足。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事实上大部分学校用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场地都非常缺乏,要么把牌子挂在某个办公室,要么在一处简陋的地方摆上几张桌子。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同企业的联系不够,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及文化氛围。

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高职院校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基本前提。

1.构建崇尚创业的社会强势文化。

构建崇尚创业的“强势文化”,应利用宣传和引导的强大作用,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倾向创业的思维和行动。在全社会培育创业意识,倡导创业精神,完善创业机制,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2.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注重校园环境创业文化的创建,要通过宣传栏、校园刊物、广播站等载体,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政策法规等信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弘扬创业精神,在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通过各类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显性和隐性的环境因素及其综合作用,潜移默化地诱发和形成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个性心理品质。

3.政府政策扶持,社会各方参与。

只有政策积极扶持,社会大力支持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才能优化创业教育的环境,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

吉林省各级政府应发挥领导和统筹作用,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完善设施,为学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应对大学生的创业给予资金扶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心和企业的支持能够为学生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与氛围。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引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服务体系,形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学校应制相关政策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的思考与实践。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教师的门槛是相当高的,他们除了具备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课堂讲授能力之外,还需要拥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创业师资队伍结构上,学习美国的经验。高职院校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应该是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相互搭配,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课程,聘请一些技术专家作为学生创业的智囊团,提供智力支持。

在一些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中,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学习成功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

建立起利益驱动机制促使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对在创业教育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照既定的报酬标准予以奖励。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结构和体系,对实施创业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应以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精选课程,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在本专业基础上突出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形成具体学科课程、创业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构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同时,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可以考虑实行弹性学制,以鼓励创业素质高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既然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业素质的人,那么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我们的教育目标。

要不断建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要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第一课堂教学的作用,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进行课程设计时,征求企业的意见,请企业课程师来讲课。在教材建设上要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教材内容需要有职业性、基础性和创新性,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和构建。

(四)不断探求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开展创业教育,落脚点在教育教学。开展创业教育就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这应该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可以把文化导向、课程导向和实践导向这三种模式结合起来,形成更有利于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创业实践带动创业文化,创业实践唤醒创业意识,创业实践提升创业品质。及时总结创业实践,将会更好地推动创业教育。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高职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非专业知识,如相关的商业、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不应局限于一门课程或创办一个企业,而应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阶段都可以而且应该贯穿创业教育这根主线。

(五)搭建创业教育的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应该经常开展创新和创业计划竞赛,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设立专项学生创业基金,对学生科技发明、自主创业给予专项资助。

高职院校可以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旨在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可以出台政策扶持创业型社团。

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有利于为更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企业如何运作。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搭建校企交流平台。

(六)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必须尽快制定创业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根据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提高的情况,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使他们成为有“事业心”、“开创个性”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业者。

[1]向东春.美国百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3,(2).

[2]滕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透视[J].大众科技,2005,(10).

[4]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1).

[5]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6]陈春意.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之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