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分析及指导模式的探索

2012-08-15周敏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因素大学生

周敏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分析及指导模式的探索

周敏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作者在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源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学校指导模式和政府、社会、家庭合作指导模式两个方面加以探索。

大学生 就业压力源 缓解就业压力 指导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逐渐加强,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国内外研究表明,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由于压力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就业压力的妥善解决维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大学生就业压力成为研究的热点。我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系统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的特点,并适时提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指导模式。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源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扬州大学2010届学生作为合适样本,涵盖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五大专业门类,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8份,有效率为93.5%。其中男生403人,女生345人。

前期搜集文献资料及对大学生进行访谈等形式,搜集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事件。学生对就业压力来源认识高度一致,即认为就业压力分别来自个人、家庭、社会、专业和职业期望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编制《大学生就业压力源问卷》作为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按程度高低排位依次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专业因素、个体因素、职业期望,其中社会因素导致的压力显著高于其他压力。对不同性别被试的压力源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在社会因素、专业因素和职业期望上差异显著,且女性被试得分均大于男性被试的得分;在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上差异不显著。

(三)讨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排在首位的是社会因素。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就业结构性矛盾,专业的设置不适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的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此外,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价值观偏离等不良现象,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困扰,出现了观念认同和道德取向的矛盾,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

排在前三位的就业压力源属于外源性压力源,说明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这容易导致个体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不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觉得外部因素很难依靠个人的力量改变,因此采取消极等待和依赖推诿等被动应对方式。排在后两位的就业压力源属于内源性压力源,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职业取向等有关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感到模糊和迷惘,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这容易导致个体在面临就业压力时欠缺自我认同,从而丧失求职的自信,采取退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方式。[1]

在就业压力源的性别比较上,社会因素、专业因素和职业期望差异显著,且女性被试得分均大于男性被试的得分。从目前的就业状况看,女大学生就业面临三大难题:(1)就业率偏低。(2)就业层次偏低。(3)录用标准偏高[2]。接受同样的教育,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加优秀,但女生就业难于男生,这可能是女生就业心理压力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另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期望都可能造成女大学生的心理劣势,表现为女大学生求职时胆怯、退让、依赖、自卑等心理弱势,这无疑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指导模式的探索

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专业因素、个体因素、职业期望等方面,因此在构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指导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多层面多角度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学校指导模式的构建

1.建立系统性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第一,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应该是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应该只是毕业前程序性的介绍,而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从入学到毕业,从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定位到就业技能的系统性综合引导和指导,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第二,注重就业指导与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高校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使其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3]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各种专业课程和课外活动过程中,贯穿就业理念教育、择业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既弥补以前阶段性、专门性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第三,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现有就业指导体系基础上加强对就业理论的研究,并根据高校专业自身具体情况分析,设计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机制、就业指导目标,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第四,加强有针对性的求职择业指导。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提高毕业生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基本能力水平,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2.开设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服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开设就业心理辅导的有关课程。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可以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也使就业心理辅导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保证。第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辅导人员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专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给予学生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调适。第三,就心理辅导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人格教育、挫折教育、诚信教育及自我剖析等方面。要教育学生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做到全面地了解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职业。

3.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自主创业能力。[4]面对就业岗位数量有限、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不少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高校应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让大学生知晓国家有关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掌握自主创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积极开展创业的实践训练,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开展创业竞赛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和能力,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与政府、社会、家庭等合作指导模式的构建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仅需要学校方面做出努力,而且需要与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建立良性的合作指导模式。

1.国家政策和市场手段的双向调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要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人才开发,建立促进优秀人才到西部,基层和条件艰苦地方工作的机制。”西部、基层和条件艰苦的地方正是人才缺乏的地方,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最具有潜力的地方。利用国家政策和市场手段双向调节,增强这些地方的吸引力是把潜力变为实力的重要举措。在宏观政策方面,国家首先要通过行政手段提高艰苦地区大学生的工资待遇,这是吸引他们涌入以上各类地方的关键条件之一。其次,应该出台各项专项计划有效调节人才流动,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最后,从长远角度看,必须利用市场手段调节大学生就业。在市场调剂方面,国家要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有利条件完善市场体系。把投资重点从大力发展重工业转向第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把投资主体由国家独资转向私人投资、外资、合资,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2.继续深化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加强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重视高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解决好因高校扩招而带来的教育教学质量滑坡问题。另外,要指导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落到实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毕业生。

3.调整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目前,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是一种“结构性就业难”。因此,高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认真调研,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以适应发展的步伐,更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4.积极发挥家庭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过程中的作用。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不能过高,不要给子女施加太大的压力。通过沟通交流,帮助子女树立合适的职业目标,引导其树立积极的就业观。此外,家长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为子女求职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为其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1]陈宇红,江光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55-58.

[2]贺江平.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3):11-13.

[3]钱路平.当前就业压力下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0,(22):219-220.

[4]冯雯.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2010,(22):166.

江苏省高校思政研究课题(SGSY2009Y B24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因素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解石三大因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