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探索
2012-08-15王文婷
王文婷
(南京理工大学 紫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独立学院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探索
王文婷
(南京理工大学 紫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其实施对于提高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探索了在独立学院这个特定的情境下开展“三生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的途径,提出了培养师资力量、完善课程设置、结合课外活动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实施要点。
独立学院 三生教育 实施途径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2008年2月云南省率先开展了“三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此后其他地区陆续引进和探索,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丰富了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教育类的新兴群体,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随着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与实施,尤其是部分独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功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标志着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是对现有独立学院的重要考验。实施“三生教育”既是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学生的必备内容,又是独立学院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
1.独立学院开展“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青年大学生普遍存在生命意识、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缺失的问题,这种问题在独立学院同样存在,同时,独立学院作为一个培养新型学生群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存在自身的特殊需要。总的来说,独立学院对于“三生教育”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当前青少年对生命、生存、生活的漠视和“无能”。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化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系列漠视甚至无视生命的事件陆续上演。沉重的课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受“排挤”的体育活动量,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差,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中,生活兴趣单一甚至低俗,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在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大的缺陷。
1.2 独立学院基础教学未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累积上相对本一、本二学生有一定差距,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起点相对低一些。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的经历更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思维比较活跃,有很强的求新求异的意愿,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更喜欢接受感性、具体和时尚的信息。
然而,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不甚明确,教学大纲采用母体学校的翻版,把校本部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移植过来,缺乏对学生特点的深入研究,不能完全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色群体的要求。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没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母体学校教师,或者聘用年轻教师及其他学校退休教师,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多局限于讲授知识,缺少艺术性和生动性,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特点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1],也就难以培养出知识、技能具有理想深度和广度的新世纪人才。
1.3 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书本上的既定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在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及判断能力。但是,我国过去脱离生命本原、忽视生存能力培养和生活情操熏陶的教育根本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正是从这种需要出发,“三生教育”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提高生命质量、掌握生存技能、获得生活体验,全面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延伸个体存在的意义。这也迎合了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由此可见,我国“三生教育”的提出植根于现实,来源于实践,是为了解决当前教育过于统一、忽视个性的问题。独立学院更要参考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生特点,寻找出适当的、独特的实施办法。
2.“三生教育”的实践性
“三生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改变,也将这种体会和改变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三生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
2.1 “三生教育”的提出源于实践的要求。
教育负载和传承人类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经验;彰显和追求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在人类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种种难题要求我们不仅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且做到在险峻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和发展。面对生活的多元化,人生的选择多样化,有学者将当前教育质量的问题归结为“三无状况”: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2]这就回到针对教育的提问——“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上来,“三生教育”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
2.2 “三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依赖实践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三生教育”致力于构建积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建构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必然在实践论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也依赖于从实践中获得反馈进而不断修正和提高。“三生教育”是否经得起检验最终得回到实践这一层面。为此,李兴华等提出在“三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三个结合”[3]:第一,“三生教育”的目标要与人生价值观相结合,有合理的教育结构。第二,“三生教育”的方法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教育。第三,“三生教育”的路径要与人格成长相结合。
2.3 “三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回归实践、服务实践。
教育的本质内在规定了教育必须以促进人的生命完善,促进人的生存、生活等方面的发展为主题。“三生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构建的人生教育理论,其本质必然从属于教育的本质,受教育本质内在规定性的制约。也就是说,“三生教育”作为一种人生教育,也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动力[4]。这一本质体现了“三生教育”的目的是回归到人的实践中并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3.“三生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实施途径
独立学院迫切需要“三生教育”,而“三生教育”又是实践性的教育,因此探讨“三生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实施途径就十分必要甚至刻不容缓。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独立学院特点的分析,认为在独立学院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里实施“三生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培养师资力量,提高辅导员专业技能。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育人的核心力量,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需要深刻理解“三生教育”的理念并有能力以恰当的方式把这种理念传授给学生,还要结合实际对“三生教育”的内涵、结构和实施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丰富“三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云南省正在尝试建立一支由专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的教学团队。但是这样的队伍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尤其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师资力量本来就是薄弱环节,引进专业人才或者增加现有老师教学任务都是比较困难的,不能成为“三生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的优势,承担起主要任务。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建立一支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起 ‘指导者和引路人’重要作用的专职辅导员队伍。”独立学院建立的时间较短,教育教学、学习生活的良好风气都还有待形成,学生思想活跃,自我约束力相对薄弱。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工作更多,难度更大。正因为辅导员平时和学生接触频繁而且深入,相对一般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而且辅导员在进行思想工作和主题教育活动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特长十分符合“三生教育”的要求。反过来,“三生教育”力求达到的目标契合了教育部对辅导员工作效果的要求。
为了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生存和生活全方位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辅导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深入理解“三生教育”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要领,并且研究和掌握全面、多样的教育方法。这无疑也是对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战。随着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从辅导员队伍中分流出“三生教育”的专职人员。
3.2 完善课程设置,深化学生理论基础。
教材和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要系统实施“三生教育”就必须有相应的教材和课程。从课程设计角度来讲,尽管渗透式教学即在各门课程的教授中渗透“三生教育”的思想更为理想,但是可操作性较低,因此,在尝试的初期应采取单一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根据教育目的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选取教学内容,编制“三生教育”的教材。课程设置方面,需要专门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列入必修课或者限选课,保证学时和学分。这一做法,要利用课堂和教材这一媒介对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从理性角度掌握“三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流程。
3.3 结合课外实践,拓展“第二课堂”。
“三生教育”是以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要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并达到知行统一,重在实践和体验的目标,就必须充分重视课堂以外的教育,把握机会随时随地教育学生。学生自己开展的主题班会、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都是重要的教育途径。独立学院所开设的一般都是和市场对接比较好的专业,在与企业和社会联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借助现有力量,扩展出一批“三生教育”的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把这些实践纳入学生的“第二课堂”,认定相应的学分,肯定学生在能力和素质上的差异,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是独立学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3.4 建立评价体系,加强反馈推进。
“三生教育”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必然要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教育评价既能帮助教师获取信息,制订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计划,又是一种反馈,能够促使教师调整教与学,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建立“三生教育”的评价体系,必须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的确定就是明确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定义,明确每一次课程或活动的教育目标,并且与取得的结果对照。这一思考是在课程设计时就应该进行的。在评价方法方面,可以结合理论试卷考核、心理学常用的问卷法和个案研究等全面评定学生的改变和成长。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多维评价、过程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和多人评价,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进步和教育的效果,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或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实施“三生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是众多教育者的共同追求。独立学院结合现有力量和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和开展,必然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院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助力。当然,科学的教育是立体的、完整的,应该包含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如何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其他领域是独立学院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郭晓娜,王青,耿亚飞.“教育超市”模式下满足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4.
[2][3]李兴华,尹松波.“三生教育”的哲学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17-18.
[4]罗明东.“三生教育”本质论——关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本质的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