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地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2-08-15赵秀琴
赵秀琴
(平度市仁兆镇冷戈庄中学,山东 平度 266741)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虽然已经实行了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更多地停留在以课本为纲,以传授和掌握地理知识、追求卷面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层面。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人云亦云的应试教育倾向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远没有达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受自身素质、传统教学的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师必须引起高度关注。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贯穿整个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度思考、广泛涉猎、大胆质疑,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21世纪的教师应当走在学生的前列,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不故步自封,不墨守成规。因为学生思维能力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相得益彰。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怀疑感”,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所以,只有对现有材料的观点、结论善于怀疑,才能创新。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例如,我在课堂上提问:“美国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工农业产品最多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石油、小汽车和纺织品呢?”学生必然会思考,逐渐认识到,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这些产品除了工业生产的需要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消费量巨大和严重的浪费造成的,不是本国工业落后、能源缺乏导致的。
2.引导学生类比思维。
运用类比方式学习就是把地理事物对比参照,从中发现新的东西。例如在学习了“俄罗斯”、“日本”后,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两个国家的工业布局有什么不同,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两国为什么这样布局。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的途径,学生明白了,两国自然条件不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临海分布是便于利用海运进口工业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工业基地大都靠近原料产地,这样便于就地取材和节约运输成本。通过互相对比参照的途径,学生产生了新的认识。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运用发散思维方式学习就是从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陈腐的束缚,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异、扩散的思维能力。如学习“日本”一节时,我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是:日本森林资源丰富,但日本人很注重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森林保护得非常好,却跑到一些环保意识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大量砍伐森林,对此你怎么看?日本人把“小野”水泥厂建在中国的大连开发区,站在日本的角度看,这样做精明在哪里?站在中国的角度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或坏处?这样问题的讨论学习在不违背地理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进行无定论的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将地理事件放在多角度多层次中审视,创新意识如射线一样,从一点向四面发散。
4.教给学生辩证思维。
运用辩证思维学习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观察地理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中,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把握、研究它的整体,从事物本身矛盾的发展、运动、变化的角度看待,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新的发现才会层出不穷。如分析“火山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这一问题时,学生都认为火山爆发会摧毁周围的田园、建筑、道路和各种设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为什么人们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种地呢?这是因为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在这里种田,庄稼长得特别好。绝大多数火山爆发是百年不遇的事,只要掌握了活动规律,就可以趋利避害。这样就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经过对相关的地理信息存疑、联想、推理、顿悟等环节,开拓出地理认识的新领域。
二、创新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乐学、好学、会学,主动探究,勇于实践。
创新是对传统的超越,创造是对常规的突破,教师应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积极探索、变革和创新,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初中地理教学的主体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行为能力的学生,如果像以前那样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处于一种置身事外的状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满足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创造力发展与人格发展有密切联系。需要是创造的动力,社会的客观需要只有内化为初中生自身的主观需要时,才能成为一种创造活动的动机,推动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专题介绍初中地理课的内容、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初中为什么要开设地理课,初中地理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总体教学目标,怎样学好地理课,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社会功能等,结合每节课及每节课中的具体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初中生创造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初中生辩证思维能力已经开始发展,他们不满足于获得一般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渴望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规律,并对诸多奇妙的地理现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做到既形象又准确地将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寓于生动的讲述之中。
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再好的一节课,如果没有主体学生参与活动就是不成功的。因为素质教育着重培养能力,学生不实际动脑、动手参与,就无从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整体设计上,应该优化教学环节,组织课堂辩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4.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从狭义上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和亲身实践,可以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学生的潜能是一座“金矿”,研究性学习就是开掘金矿的极好方式。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以及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检测手段,摒弃死记硬背的测试方式。
1.对地理创造性思维作业的思考。
从狭义上讲,“创造性思维作业是教师提供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从事练习和习作,从而产生不同答案的作业,也就是教师运用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与策略所编制的一些书面作业,其目的在于借作业练习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作业是地理教师通过作业的形式,综合、高效、巧妙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运用新颖、独特的认识活动,由已知探索未知的作业形式。对学生来说,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过程中,只要提供的信息、使用的方法、提出的观点超出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述,就可以认为是创新作业。
2.对考试形式与答案多样化的思考。
目前许多考试答案源于课本的标准答案,这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采用开放性的题目、个性化的答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有很大的正面激励作用。此外,考试的形式可变单一的闭卷笔答式为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师生从陈旧的教学方式中逐步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