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探究及防范措施
2012-08-15马红平
马红平
(陕西省横山中学,陕西 横山 7191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的触角已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毋庸置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网络”已成为当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窗户。然而,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方便地获得网上资源,享受网络美好生活的同时,一些暴力、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和游戏也混入其中,对网民特别是那些还不能准确分辨是非丑恶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毒害。中学生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网络情有独钟。“网络”在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设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可谓“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中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1.沉迷网络,无心学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娱乐化应用偏高,而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打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等,还有一些学生浏览不良网页。这些娱乐方式和不良信息对尚处于青春期、缺乏自控力的中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导致长期沉溺于网络之中而难以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学生上网成瘾,通宵达旦,不能好好休息,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有的学生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有的学生即使在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魂不守舍,无心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2.持续上网,摧残身体。
学生上网成瘾之后,尤其是玩上网络游戏后,为了升级、赚钱、打装备,只要一坐到电脑前就舍不得离开,往往一坐就是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真是“惜时如命”。有的学生刚下晚自习就钻进网吧,一上就是一个通宵。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时间面对电脑,眼睛久视屏幕,不仅伤眼,也容易造成背部损伤和腰部损伤,且长期久坐影响心脑血管健康,而电脑屏幕荧光及辐射对身体的伤害更是不可等闲视之。如果再加上网吧里烟雾缭绕、空气混浊,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就更大了,简直就是透支生命。
3.色情暴力,诱发犯罪。
网络上信息泛滥、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充满暴力、色情内容的垃圾信息严重腐蚀着缺乏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中学生。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搜索请求中25%是与色情有关的,35%的网络下载是色情内容,12%的网站是色情网络,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充满对“性”的好奇、幻想和冲动,这些色情信息对他们来说无异于黄色炸弹,极具诱惑力和破坏力。同时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也成为滋生中学生网络犯罪的温床。网络游戏的内容大多血腥暴力,学生们在虚拟游戏中动刀动枪,打打杀杀,肆无忌惮。如果中学生长期沉迷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诱使他们将自己定位为攻击者的角色,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扭曲和变态,增强攻击性,从而误导他们,诱发他们的犯罪倾向,埋下了犯罪的种子。
4.道德弱化,观念扭曲。
在网络游戏和聊天等虚拟世界里,每个人的形象、身份等都被虚拟化、数字化,使一切好像进入了无序的世界。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这样,人的网络行为就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缺乏外界约束的行为,而且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从而导致其在网络上无拘无束,可能做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难以想象或难以做出的行为。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96%以上的中学生认为“在网络上需要讲道德讲文明”,但在实际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在聊天时说粗话。此外,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分不清真伪、善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充斥着暴力、凶杀、色情、谎言的网络世界容易使学生们道德观念弱化甚至麻木,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严重扭曲。这样的中学生走入社会后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对社会构成什么样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5.网上交友,危机四伏。
网上交友聊天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网上交友都是在不明情况下“背靠背”进行的,容易使学生养成说谎的习惯,而与网友见面则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与网友见面遭遇危险的事件。因此网上交友不慎,极易使青少年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果不堪设想。
(二)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全面的百科全书,信息量大并且全球共享,信息检索速度,中学生在网上可以方便获得自己想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是对在校学习的补充和扩展。通过网络,中学生可以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事件,科技动态等,只要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可以加强对外交流沟通,提高社会交际能力。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都没有时空制约,也没有身份、地位制约,可以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探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为那些缺乏信心、羞于言谈,不敢与外界交流、对话的中学生提供了社交的方便之门,也避免了人们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扩展中学生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
3.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潜能。网络上的知识浩瀚无垠、应有尽有,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发展机会和丰富的信息宝库。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动力。他们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无限长足的发展。
二、中学生上网危害的防范措施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深入思考,正确、有效地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该有效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中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合力作用,“堵疏”齐下,有机协调,共同促进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健康成长。
(一)“堵”的方法
1.切断不良网源。
(1)加强行政管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网络绝对不应成为一个社会的“真空地带”,同样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政府要健全网络法律体系和网络道德规范,对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定和约束,同时也要社会各方的认真贯彻执行和大众舆论的有力监督。
(2)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制定限制措施和技术法规,以规范网络行为。如:在网吧和学校网络终端设备上使用“防火墙”技术,推广色情、暴力内容过滤卡和安全检测软件等,以防不良信息和犯罪活动的入侵,使网络空间更加明净。
2.治理整顿网吧。
根据调查发现,网吧是青少年最主要的上网阵地,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网吧进行大清理、大整顿、规范网吧,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3.学校加强管理。
学校可以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凭出入证出入校门。在外餐宿的学生,有家长陪护;校内餐宿的学生禁止外出,有特殊情况者,须班主任出示证明方可外出办事、看病等。学生就寝后公寓大门有管理人员看守;不定期巡查网吧,对查获的违纪学生,应通知家长来校配合学校共同教育,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二)“疏”的方法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网络法律法规知识。
中国有句俗语:“既要治标,又是治本。”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找到症结,没有使自身获得抵抗力和免疫力,那么一味地禁止,就只能获得表面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因此,要把德育落到实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通过网络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名人伟人传记等电影、电视,树立优秀网络青年学习典型,适时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熏陶,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促进中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之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
2.提高教师自身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在了解网络的同时,也必须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证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3.加强学生上网引导。
学生最初上网是带有盲目性的,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很有可能就会偏离正常轨道,所以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上网内容,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青少年网站,如k12教育网、中青网、青少年思想道德网、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专题网等。通过这些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以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中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鉴别和选择,为他们设一道思想上的“防火墙”。学校要在校园网上提供健康的游戏和学习软件,并且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中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4.举办丰富多彩的与电脑网络有关的比赛活动。
与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感兴趣的班级主页制作、动漫设计、电子板报制作等评比活动。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电脑技术的强大功能和网络技术的真正价值,从而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游戏和不良信息上转移开来,增加学生上网时学习所占的时间比例。
5.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长期举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各种特色培训,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社会要多兴建一些适合中学生娱乐活动的文化室、少年宫等活动场所,多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有益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远离网络的毒害。
6.家庭教育,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庭和学校要进行积极合作,经常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教育系统的同时,也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家长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不然遇到网络问题就束手无策;多和子女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多带孩子到心理专家处进行“心理按摩”,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让孩子科学上网、健康上网,有效利用网络,使孩子在享受上网乐趣的同时也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综上所述,学生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任何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无法回避。要发挥学生上网存在的有利因素、抑制不良因素,因势利导非常关键。在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堵疏”并进,真正防止网络对中学生的危害性,使网络能够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1]叶超英.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及思考.
[2]赵石林.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
[3]网络风筝.中学生上网的危害.
[4]王鸿国.青少年上网的利与弊.
[5]王腾.网络社会道德规范功能弱化成因探究.
[6]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
[7]党斌.信息时代的思考——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8]部分统计数字来自Good Magazine对互联网色情信息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