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2-08-15陈立贵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评价

陈立贵

(胶州市实验中学,山东 胶州 2663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道德风气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学生所处的环境较以前复杂,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学德育教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应该加以调整适应这种变化,这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怎样做好如今的中学德育教育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弥补目前德育教育的缺失和不足,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尽管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中学德育教育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德育教育没有足够重视,认识不到位。

目前,很多许多学校仍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唯一指标,从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即使有学校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地位,也被应试教育带来的短期效益所蒙蔽,种种原因导致各种德育工作无法一一落实。在德育范畴内的很多工作都无法展开,不能付诸实施。一些好点子、好创意成了一纸空文,社会中功利主义的泛滥造成了道德在生活中的低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德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德育没有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没有有效地解决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脱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无疑,学校教育理应做出回应。然而,由于德育和生活社会缺乏广泛的联系,因此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讲科学,脱离实际,实用主义色彩严重,许多阐述和解释显得牵强附会,苍白无力,难以服人。德育就成了和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既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对其认同,又难促进内化。

3.在整体方法上,重“灌输”轻互动。

目前,许多中学没有摆脱以说教灌输为主的陈旧模式,将道德条目当做对象性知识灌输,不注意联系当前的实际,手段单一,不灵活多样,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断了道德和生活的血肉联系,使学生难以将真正的德育知识内化为对信念的动机和热情。很显然,这种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4.在教育主体上,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道德教育的主体。从狭义上来看,学生似乎仅仅是受教育者。但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当受教育者在自我教育时,他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目前,学校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仅仅看做消极、被动的客体,表现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惩罚等方法,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对策

1.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提高德育教育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各种信息的交流日益增多,家庭和社会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德育教育工作成为了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把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树立大德育的观点,社会、家庭、学校联手共建与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是新形势对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抓好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的目标。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随地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先受教育,才能使家长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率。这样家长错误的观点和方法就能得到及时纠正,也能促进学生德育的进步。最终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地位。

2.结合学生和社会发展实际,完善德育内容和优化德育方法。

在教育中有一条规律是学生提出的要求通过努力有能力实现,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不顾学生实际情况、不顾个体差异,以高标准的严格要求所有学生,当学生感到道德标准只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大道理,无法达到时,这样的教育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德育教育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击,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内容,力求多样化,增强新鲜感,避免抽象讲解和空洞说教,改变学生对其乏味的现象,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接触社会,回归自然,这样既能陶冶情操,得到锻炼,又能丰富生活、增长才干。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新学期的学校教育工作必须纳入社会这个大体系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关注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氛围,为广大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访等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利用社会上各种适宜教育的场所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配合,共同作战,拓宽教育渠道。学校德育教育应由校长负责,建立一支由党组织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组成的骨干队伍,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德育教育具有针对性、情感性、趣味性、方向性。

4.转变德育评价理念。

传统的德育评价,在评价目的上,要评出优劣;在评价内容上,只看重成绩;在评价主体上,要确定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评价方法上,具有单一性;在评价方式上,体现出定量性、静态性、回顾性、终结性和绝对性。因此,要转变评价理念,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面向学生未来,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以创造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模式为目的。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要具有方向性,评价手段要有激发性,评价信息要具有调节性,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中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一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树立“德育为先,各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运用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2).

[2]高超.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4).

[3]马善国,王文竹,洪艳琴.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J].职业,2011,(7).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在多解中学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