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篇衔接习得研究综述
2012-08-15殷维真
殷维真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作为语篇分析领域的基本概念之一,“衔接”自韩礼德(Halliday,1976)首次提出以来,便一直是国内外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虽然相比国外的语篇衔接研究,国内的语篇衔接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晚,但几十年来,国内学者依然在这一领域内进行了大量富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研究主体也逐渐从国内外语学界和汉语本体学界扩展到了对外汉语界。本文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从留学生书面语语篇衔接研究和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两个方面对二十多年来国内的汉语语篇衔接习得研究情况进行回顾。
一、留学生书面语语篇衔接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外汉语界对留学生书面语语篇衔接的研究较为丰富。我以研究对象的母语背景是否统一为标准,对该部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1.不区分母语背景的留学生书面语语篇衔接研究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不区分母语背景的留学生书面语语篇衔接研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对留学生书面语语篇多种衔接手段的考察。何立荣(1999)在对留学生书面语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全貌考察的情况下,依据留学生各衔接手段的偏误率高低,重点讨论了省略、关联词和句式三个方面。罗青松(1999)指出语篇衔接中的一些衔接手段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如指代、省略及语篇连接词语等。张述娟(2003)通过对3万余字的留学生汉语作文语料的考察,指出留学生语篇衔接手段的偏误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其主要集中在连接词、省略以及代词衔接的使用上。冯新宏(2008)在全面考察高级阶段留学生显性衔接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指出语法、逻辑、辞格是高级阶段留学生显性衔接偏误较为集中的方面。张晓丽(2008)通过中介语语篇衔接和汉语母语者语篇衔接的对比,以及中介语语篇内部初、中、高三个阶段的对比,总结出了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篇衔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第二类是对留学生某一语篇衔接手段使用情况的考察。这一类别的文章相对较多,且基本涵盖了照应、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几大语篇衔接类型。
关于照应手段,高慧宁(1996)从篇章的角度对学生作文和代词填空测试中反映出来的代词偏误进行了统计和分类,总结出了代词在篇章中的一些宏观和微观使用原则。肖奚强(2001)在全面分析了外国学生汉语语篇中六种照应偏误的基础上,指出:名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的偏误极少,而在另外五种偏误较为集中的误用类型中,“零形照应误为名词、代词照应”以及“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主要出现在初级阶段,而“名词照应误为代词或零形式照应”及“代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则主要出现于中、高级阶段。徐开妍、肖奚强(2008)指出:总体上,留学生在篇章中存在代词照应使用过量,而名词和零形式照应使用不足的情况;而具体来说,零形式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与代词照应误用为名词照应的偏误多出现于初级阶段,而将代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与名词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则多出现于高级阶段。
关于省略手段,田然(1999)将学生在省略方面的偏误分为三类:主语省略、定语省略和动宾结构中的小宾语省略。田然(2005)发现留学生在习得NP省略这一重要的语篇衔接时,同样遵循NP省略内部难度级差顺序。
关于连接手段,彭利贞(1997)认为留学生的连接手段偏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逻辑联系语比较匮乏,出现遗漏而造成的偏误;二是连接成分过度出现而造成的偏误;三是连接语误用、混用而造成的偏误。周清艳(2007)则指出留学生使用后时连接成分时容易出现五大偏误:误用、混用、滥用、回避使用和同一连接成分重复使用。
关于词汇手段,杨翼(1996)将词汇衔接手段的偏误归结为五类情况:一是该重复而没重复;二是该用同义词而没用同义词;三是该用反义词而没用反义词;四是该用上义词的而没用上义词;五是该用局部词而没用局部词。杨德峰(1999)主要分析了留学生由于不了解汉语副词的黏着功能,而导致的副词偏误。
2.区分母语背景的留学生书面语语篇衔接研究
在目前所见的研究特定母语背景留学生书面语语篇衔接的文章中,关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的研究最多;关于母语为韩语的研究次之;而关于母语为越南语、日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留学生母语背景为英语的文章中,既有对留学生多种衔接手段的考察,又有对留学生某一特定连接手段的考察。前者包括:鲁健骥(1999)在对一篇英语母语者的汉语书面表达进行偏误分析时,指出该书面语篇中存在两大衔接问题:指称偏误和关联成分的误用。陈晨(2002)通过对约25万字的语料考察,指出英语母语背景的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篇章衔接方面的主要偏误是由篇章中的省略手段(主要是与主语有关的省略手段)、关联词语和句序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胡明亮(2007)认为在所有衔接手段的使用中,美国学生偏误率最高的是连接词语。孔艳(2009)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英语国家中高级留学生在省略、照应、时与体和关联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出现的偏误率是最高的。后者包括:杨春(2004)考察了英语国家留学生的照应偏误,指出:英语国家汉语习得者的名词、代词和零形式三种照应偏误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反映,其中在初级阶段常出现的照应偏误是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骆健飞(2009)则重点考察了英语国家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指称偏误,描写出从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指称手段习得趋势。袁丽(2009)从详述、延伸、增强三个方面对英语国家留学生的连接使用请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既考察了学生的正确用例,又对偏误用例进行了偏误分析。
留学生母语背景为韩语的文章有:曹秀玲(2000)通过对韩国学生语篇中指称使用情况的考察,指出从整体看韩国留学生在指称类型和指称方式上都呈简化的态势。黄玉花(2005)通过对比韩国语的语篇衔接倾向和汉语的语篇衔接倾向,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韩国学生的省略、照应、关联词语、时间词语、词汇衔接等五大偏误。肖奚强、金柳廷(2009)基于双向平行语料库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韩国学生的语内代词照应偏误与语际代词照应偏误,指出:韩国学生的代词照应偏误中有37.6%源自语际负迁移,另有62.5%源自语内负迁移;代词误用为名词和名词误用为代词这两种类型的偏误,既符合母语和目的语负迁移的规则,又符合不同阶段的学习者的心理;零形式误用为代词和代词误用为零形式这两种类型的偏误是母语和目的语负迁移规则与学习者心理阶段的互相矛盾的产物;零形式照应和代词照应之间的误用,学生的偏误率较高,因而是韩国学生的学习难点。聂晨(2009)通过对200余篇韩国学生的作文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出了韩国学生在汉语书面语语篇中存在的连接成分偏误、指称偏误、语义接应偏误等三种类型,共20余种经常出现的偏误。
留学生母语背景为越南语的文章多为对越南学生某一特定衔接手段的考察。孙西瑾(2005)从静态描写、数据统计、矩阵分析三个方面对越南学生的词汇复现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总结出了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的词汇复现使用特点。叶芳(2011)在对180篇越南学生作文语料中的语法衔接使用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越南学生的语法衔接偏误主要集中在省略上,而替代偏误相对最少。
母语为日语背景的研究文章——霍静宇(2004)通过统计分析,指出日本初级阶段留学生在衔接手段的运用总量、衔接手段的层次分布、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衔接手段的多样性的方面都与目的语语篇存在巨大差异。
综上可见,留学生的书面语语篇衔接手段的分类标准以汉语本体研究成果为参照,主要分析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照应、省略、连接等语法衔接手段和重复、同义、反义等词汇衔接手段均有所涉及。但是,以上研究多选择一种或几种衔接手段进行专门研究,分阶段对比、全面系统分析中介语衔接手段的研究还稍显不足。分母语背景的研究成果总体来讲都远远不够,除英、韩、日外,其他各母语背景的学生中介语面貌有待研究。而作为目前占留学生最大比例的韩、日留学生,其语篇衔接手段的全面分析和各下位类研究也都亟待加强。
二、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
在对留学生语篇衔接的研究中,关于口语语篇衔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下面从不区分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和区分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两个方面对这部分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1.不区分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
这部分的研究多以中、高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但研究内容却各有侧重。高彦德等(1993)采用录音的方法,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连接词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15段(每段约120个字)的录音中,留学生共使用连接词语21个,而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所以、但是”,占9个,而很多其他连接词语则根本不会使用。田然(1997)从自然语段表达现象和复述语段表达现象两个视角对外国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了考察,指出了作为语篇衔接方式之一的“连接”的重要性,并对留学生的指代衔接偏误进行了一定讨论。杨力铮(2009)运用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对高级阶段留学生的口语衔接偏误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高级阶段留学生口语衔接手段的偏误主要表现在指称衔接偏误、连接词衔接偏误及省略衔接偏误三大类上,其中连接词衔接偏误出现的最多,指称衔接次之,省略衔接偏误最少。
2.区分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
区分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以韩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不是对衔接手段的全貌进行考察,而只是各自选取了衔接手段的一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姜迪(2007)在话语标记理论的指导下,对韩国学生考试过程中的会话部分进行话语标记语考察。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韩国学生连词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最高,对副词性标记语的使用频率较低,对其他言语行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也很小。而在连词标记语中,除了某些时间性标记语以外,其他标记语或多或少地都有语义弱化的现象,没有命题意义。石雨(2008)在传统语篇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从人称回指的使用情况和偏误数量两个方面入手,在小句和话题链两个层次上考察了中高级韩国留学生叙述体独白语篇中的人称回指现象,得出了诸如:“汉语叙述体口语中存在大量名词回指,而零形回指则最少”,“代词回指使用过多,名词回指不足的情况,在话题链层面最为明显”等结论。徐海玉(2009)的对144篇叙述体语篇(其中有效语料为109篇)进行了考察,发现:中介语语篇时间连接总量明显少于汉语语篇,不同等级中介语之间语篇时间连接使用量、偏误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中介语语篇各类时间连接数量均小于汉语语篇,不同等级中介语之间各类时间连接使用量、偏误量的差异有一部分显著;中介语语篇时间连接在4类(25种)具体成分上的分布与汉语语篇相比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其中偏误主要分布在4类(15种)时间连接成分上。
而以越南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章——陈宏(2007)则通过对越南本科三年级留学生的口头作文语料的分析,考察了越南学生衔接手段运用的全貌,包括关联词语、时间词、处所词、省略、代词、句式连接和语义联系等几个方面。
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口语语篇衔接手段研究多集中在中高级阶段,或选取中高级中的某一个阶段单独考察,或进行中高级两个阶段对比。与书面语语篇衔接手段研究一样,分国别研究不全面也不充分。同时,多数涉及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的研究文章都是对某一特定衔接手段的单独考察,缺乏对其衔接手段的全貌研究,而建立在汉外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基础上的中介语语篇考察则更是少之又少。
从国内对外汉语界二十多年来的汉语语篇衔接习得研究来看,虽然研究主体更为多元,研究内容更为深入,研究成果更为丰富,但相关研究的薄弱之处也是较为明显的。其一,分国别研究不全面不充分,多集中于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语篇衔接情况考察,而对在华人数较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留学生的语篇衔接研究则相对较少;其二,口语语篇研究相对缺乏,绝大部分对汉语语篇衔接的研究都建立在对书面语语篇的考察上;其三,全面、系统的汉语语篇衔接研究不足,相关研究多为对某一语篇衔接手段或具体衔接词的考察。而这些研究的薄弱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汉语语篇衔接特点的认识,也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亟待在之后的语篇衔接研究中得以补充和加强。
[1]曹秀玲.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指称现象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0,(4).
[2]陈晨.英语国家学生中高级汉语篇章衔接考察[J].汉语学习,2005,(1).
[3]陈宏.越南留学生口语句群偏误分析及HSK(高等)口试的教学策略[J].红河学院学报,2007,(3).
[4]冯新宏.高年级留学生汉语语篇显性衔接偏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高慧宁.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6]高彦德.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7]何立荣.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兼谈写作课的篇章教学问题[C].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8]胡明亮.美国汉语中级班留学生的语篇衔接错误[C].对美汉语教学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9]黄玉花.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5).
[10]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金柳廷.基于汉韩对比的韩国学生汉语照应系统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2]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3]姜迪.韩国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调查及偏误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5]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篇章偏误分析——兼谈拓宽中介语的研究领域[C].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编,1999.
[16]罗青松.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初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7]骆健飞.美国中高级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篇章指称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8]聂晨.韩国留学生句群偏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9]石雨.基于口语语料库的留学生叙述体语篇人称回指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0]孙西瑾.越南留学生词汇衔接中复现手段的考察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1]田然.外国学生在中高级阶段口语语段表达现象分析[J].汉语学习,1997,(6).
[22]田然.留学生语篇中NP省略习得顺序与偏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23]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J].汉语学习,2001,(1).
[24]肖奚强,金柳廷.韩国学生汉语代词照应偏误分析[J].中国语文学志,2009.
[25]徐海玉.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时间连接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6]徐开妍,肖奚强.外国学生汉语代词照应习得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8,(4).
[27]杨春.英语国家学生初级汉语语篇照应偏误考察[J].汉语学习,2004,(3).
[28]杨德峰.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的功能[J].汉语学习,1999,(1).
[29]杨力铮.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汉语口语的话语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0]杨翼.汉语学习者的语篇偏误分析[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入选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汇编,1996.
[31]叶芳.越南留学生汉语篇章语法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2]袁丽.留学生汉语语篇中衔接手段之连接使用情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3]张述娟.汉语篇章中主要的衔接方式及留学生偏误考察[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4]张晓丽.外国学生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5]周清艳.留学生篇章中后时连接成分的使用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