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牙周炎说课设计
2012-08-15屈文艳
屈文艳
(新乡卫生学校,河南 新乡 453700)
侵袭性牙周炎说课设计
屈文艳
(新乡卫生学校,河南 新乡 453700)
侵袭性牙周炎;说课;教学设计
G424.2
B
1671-1246(2012)09-0069-03
说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是教师面对专家和同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1]。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
侵袭性牙周炎说课选用郑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的《口腔内科学》(第2版)教材。该教材编写以培养口腔工艺技术、口腔医学专科人才为目标,结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和课程设置、课时数,强调了“三基、五性、三特定”和“够用、必需”的原则[2]。
1.2 侵袭性牙周炎在教材中的地位
侵袭性牙周炎是《口腔内科学》教材中第七章“牙周病”第七节“牙周病各论”中的教学内容。该节内容安排在慢性牙周炎
后,与口腔临床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同时又是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必考知识。
1.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中职卫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其病因、病理及治疗原则。
(2)能力培养目标:能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片对侵袭性牙周炎做出诊断,并能与慢性牙周炎进行鉴别。
(3)素质教育目标: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为今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侵袭性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的鉴别诊断。
2 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赞可夫曾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
2.2 病例讨论教学法
病例讨论教学法以病例诊治过程为主线,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2.3 直观教学法
教师采用多种直观的方式(画图、多媒体、教具等)传递信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较全面、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4 比较教学法
把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疾病的本质与特征,使获得的新知识更加具体、准确,已掌握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3]。
3 学法指导
一堂成功的课,不在于教师讲述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为此,倡导以“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乐于探索未知,在交流合作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加强团队意识,从而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二是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1 学情分析
我们的授课对象为口腔医学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学习了牙周病的临床病理和慢性牙周炎,为这节课奠定了基础,但学生的认知程度不一样。
3.2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学生大多为17~18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差,厌烦枯燥的灌输教学模式,喜欢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
4 教学程序设计
笔者计划用两个课时(90 min)来完成教学任务,共分为5个教学环节,包括复习和新课的导入(10min)→新课讲解(35 min)→临床病例讨论(25min)→考核与评价(15min)→课堂小结(5min)。
4.1 复习和新课的导入(10m in)
通过提问复习慢性牙周炎,学生已掌握其临床表现,然后笔者给出病例:“今年2月,16岁的初三学生小华嚷嚷着牙疼,到医院诊断为牙周炎。医生嘱咐她要定期去医院治疗。但由于学业紧张,小华一直没有复查,准备等到暑假再治疗。平时要是牙疼,就忍着,或者吃点消炎片。没想到才两个月不到,她感到自己的牙齿有松动的迹象,牙就好像要‘飘’到外面去一样,饭都吃不了。”提出问题:“小华的牙周炎是慢性牙周炎吗?”“如果不是,那她是什么牙周炎呢?”引出教学内容。
4.2 新课讲解(35m in)
4.2.1 对教学重点的处理 在侵袭性牙周炎教学中,教学重点是临床表现。笔者对教学重点采用直观教学法和启发式提问,即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具有侵袭性牙周炎特征的口腔图片呈现给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如侵袭性牙周炎具有家族聚集性,且以母系遗传为多。笔者先让学生看3组图片:某患者及其父母的口腔图片。第一组图片: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男,20岁,上前牙呈扇形移位,下前牙缺失;第二组图片:患者母亲,其上下前牙均缺失;第三组图片:患者父亲,其上下颌牙齿完好无缺。通过3组图片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侵袭性牙周炎以母系遗传为多。依此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其他的临床表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用自己的话把侵袭性牙周炎的特征表述出来,让其体会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2.2 对教学难点的处理 在侵袭性牙周炎教学中,教学难点是侵袭性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的鉴别诊断。笔者对教学难点采用比较教学法,通过以上讲解,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侵袭性牙周炎。此时,教师只需在黑板上写出侵袭性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两个病名,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从哪些方面进行鉴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能更好地认识疾病的本质与特征,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目标。
4.3 临床病例讨论(25m in)
通过研究发现,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能掌握10%的信息量;自己阅读,可掌握70%的信息量;通过讨论、演讲,可掌握90%的信息量。新课讲解后,给学生一个临床病例,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口腔检查及X线片。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病例讨论,要求小组讨论后以书面形式写出:(1)该患者如何诊断?(2)诊断依据是什么?(3)需要和哪些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写出鉴别依据。讨论后,每组选派1名学生回答。这一环节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同时还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4 考核与评价(15m in)
笔者根据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给学生布置作业题,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同时了解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促进学生学习。
4.5 课堂小结(5m in)
结合板书对所讲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5 板书设计
本节课笔者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提纲挈领,层次分明,能很好地说明教学内容;同时,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如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在板书上用红五角星标记。
说课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说课与教学行为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1]李宝峰.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2]郑艳.口腔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张晓萍.慢性心力衰竭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