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李芳
李 芳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求知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思与努力探究的课题。
1 研究性学习
1.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这是因为“探索真理”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并能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能动性,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实践,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具体而言,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进程中主动地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升综合素质、锻炼创造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它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研究”。“研究”意味着:学习已有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的知识的意识与努力。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更具有主体性,能够深刻地认识事理,通过对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知识的深刻认识,又容易产生新的观点,创造新的知识。在现今社会,新的知识会透过三种研究过程而得到:(1)试探性研究:发掘问题、弄清问题;(2)建设性研究:为问题提供解决方法;(3)经验性研究:为解决方法的可能性提供实质证据。
1.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通过笔者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拟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1)发展性。着重发展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培养能终身学习与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2)创新性。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不懈探究,发现并验证真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多样性。强调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开放化,不拘泥单一的学习模式,不程式化。(4)知识延展性。研究课题及项目开放化,自主化,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课堂外多渠道广泛获取研究信息。(5)合作性。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对拟出的课题共同研究学习,并且评价体系侧重小组集体完成情况,体现了合作精神。(6)共进性,形成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良性关系。
作为教师可以吸收研究性学习所具有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的“知识本位”、“教师主导”的模式,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内涵与定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更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兴起,对掌握多种交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在这一背景下,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蓬勃兴起,同时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和英语两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世纪急需的必要人才,因此开设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结合各大院校计算机专业繁多(如笔者所在的院校为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学院之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开发、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多个专业)这一特点以及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计算机语言的特点与时效性,学生能识记一定的专业词汇及缩略语,了解专业词汇的一词多义,能与时俱进不断积累新词、新定义、新信息。第二层次,基于一定的专业背景,能阅读并翻译专业资料,如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文献资料和计算机相关的产品说明书。第三层次,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基础上,结合专业词汇、专业阅读的全面学习,能触类旁通解决计算机交叉专业的相关问题,为自身的专业就业及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样的专业英语课程内涵与定位,更突出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理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达到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统一。
2.2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具体设置与研究方式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笔者所在高校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每周4学时,分一个学期讲授,总共为72学时。课程教材选用的是笔者参编的《计算机英语》国家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含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软件开发设计与维护等)、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等,内容丰富而庞杂,整个课程依托学生的专业背景,是专业知识学习的进一步强化与升华。
在以往传统方式的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讲授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则采用在多媒体教室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存在偏重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探究、协作能力的培养;偏重课堂的讲授,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偏重教材,忽视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整合等问题。因此,学生往往表现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以应付考试得高分为主,容易形成“学后忘,记后忘”的现象,从而学习效果不理想。
为改变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己选定题目,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课堂内外个人思考,集体探究,一起设计相关课题项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每个小组将设计好一个项目作品,即为阶段性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验收评价。
2.3 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可以以一个单元或其中一个主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研究过程和评价几个关键步骤。
下面以《计算机英语》Unit 1“Computer Hardware(计算机硬件)”中的“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为例,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2.3.1 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有关PC的英文视频,其中有最新的Tablet PC即平板电脑,以及Pocket PC即掌上电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出了关于PC的五个问题,分别关于Desktop、Laptop、Tablet PC、Ultra-Mobile PC、Pocket PC。
2.3.2 布置任务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5个小组,每组6至7人,以A、B、C、D、E字母代替各组别。每组抽选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各个小组要根据自己抽选的问题,课后利用图书馆内的资料文献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得出自己的结论。每组的研究成果要用书面报告、Power Point电子文稿、对话或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各个小组成员内部也要根据个人的爱好与特长,选择相应分担的任务以及在小组中的角色,小组角色有组长、发言人、信息收集者、电子文稿制作者、话剧表演者等。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监控者。
2.3.3 研究过程
给出4学时的时间供学生做各自小组关于PC课题的研究。在此期间,教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支持者,要向学生提供与课题、项目相关的图书、杂志、报刊和网站信息,协调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料信息选择与收集。如选到Tablet PC问题的小组,可以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搜索关于Apple Inc.(美国苹果公司)的IPAD相关资料,以及其他公司类别的Tablet PC进行比对整合。搜索并整合好资料后,记下能够帮助解答问题的信息内容。初步完成了课题的信息,小组成员再将收集的资料汇总,集体讨论,创新思考,得出一致结论。完成小组课题后,各小组要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发现向全班提交一份研究学习英文简报,制作一个英文Power Point电子讲稿,详细向其他小组同学展示研究学习的成果,同时还要将学习成果用英语对话或英语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
2.3.4 评价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研究性学习鼓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而其评价机制与传统教学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有所不同,其评价方式应该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评价。
3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反馈与思考
3.1 建立多元化取向的“教”与“学”评价体系
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组织与监控,笔者认为,对于学生学业评价,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和研究能力的测评,突出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创新运用、加工、组合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的评价。
3.2 及时并合理进行引导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作为教师要及时意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时机,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答案。
3.3 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
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种创新型学习。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没有教师的创新性研究实践,对学生的创新“研究性”培养只能成为空谈。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研究实践来积累和沉淀。
4 结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或活动,它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重视教师主动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主动的“学”;教学评价上,从传统的重视对学生的单向的、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转向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评价。作为专业英语教师,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整个专业英语课程上,使得学生在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获得显著提高的同时,英语语言习得也贯穿于整个过程始终,对于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培养起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习惯与技能。这种素质是现代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这种素质也将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1 胡兴宏.关于高校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6)
2 王升.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3 张国安.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8)
4 肖娜,洪克强.解读研究性学习的本质[J].教育探索,2005(5)
5 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l(1)
6 石梅,梁润生,高阳.研究性学习之小组合作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