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手工放样》实训教学课程的设计
2012-08-15夏志刚
夏志刚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本课程所在的专业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是我院示范性建设的重点专业之一。
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服务船舶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船舶制造与修理工作及生产、建设、管理等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船体焊接、构件加工、船体装配、造船生产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设置船体放样实训这一环节,在放样实训室里,按照实际生产要求 ,使学生获得船体理论型线三向光顺、肋骨型线放样、纵向结构线放样、板缝线排列、船体构件展开等方面的强化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直接从事船体放样工作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能为学生进一步掌握船体构件加工、船体装配等方面的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全面理解船体建造工艺的关键技术大有好处。
1.2 课程目标
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船体理论型线放样方法
②掌握肋骨型线放样方法
③掌握船体结构线和板缝线放样方法
④掌握船体构件展开的方法
⑤掌握放样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能较熟练的使用各种手工放样工具
②具有使用工具独立放样的能力
③具有检验结果并纠正错误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及协调组织能力。
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1.3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船体放样是船体建造的第一道工序,在整个船体建造工艺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后续工序所需要的许多技术数据都取自于船体放样。必须指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造船技术中,数学放样逐步取代手工放样成为主导技术,但在学校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手工放样的技能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数学放样一般模拟手工放样的过程和方法,手工放样是数学放样的基础,与数学放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熟练掌握了手工放样的方法才能比较深刻地熟悉和掌握数学放样的技能。因此本课程着重在于加深学生对放样工作含义的理解,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同时全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模拟生产现场,全面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
2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二年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造船认识实习》和《船体识图与制图》,同时也为后续的《船体加工与装配》、《船体生产设计》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船舶建造的整个工艺流程,具备识读和绘制船体图样为的基本能力。船体放样是船体建造的第一道工序,在整个船体建造工艺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后续工序所需要的许多技术数据都取自于船体放样。必须指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造船技术中,数学放样逐步取代手工放样成为主导技术,但在学校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手工放样的技能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数学放样一般是模拟手工放样的过程和方法,以手工放样为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手工放样的方法才能比较深刻地熟悉和掌握数学放样的技能。因此本课程着重在于加深学生对放样工作含义的理解,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同时全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3 教学内容
3.1 教学内容的选取
船体放样总课时为142课时,实训课时为90课时,其中手工放样实训30课时,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素质状况,并参照船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和船体放样实训教学大纲来选取。
按照船体放样整个工艺过程,本课程有针对性地选取了:船体理论型线放样、肋骨型线放样、船体结构线和板缝线放样、船体构件展开等典型任务完成。
3.2 教学内容序化
序化教学内容,训练学生使用手工放样基本工具操作为基础,首先绘制格子线,再进行外形轮廓线绘制,以此为基础,读取型值表绘制纵剖图、横剖图,半宽图,最后完成板缝线、结构线的展开及船体构件的展开。从而完成由点到线、由直线到曲线、由曲线到曲面的放样学习过程。整个任务的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3 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依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编制了教材《船体放样实训指导》、实训教学安排表以及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的实训报告。
4 教学方法
4.1 教学模式
依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全程实践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以冷藏船的放样工作任务展开,通过学生分组完成整船的放样准备,现场清理,确定实施顺序,熟悉放样工具,开始实船放样,检查作业成果等过程,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帮助学生获得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通过各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老师记录、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来保证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4.2 方法手段
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发展,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主要如下:
(1)现场教学法
所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在放样实训现场完成,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现场引入,讲解各种仪器工具操作规范,并亲自示范,学生边学边练,记忆深刻。
(2)分组作业任务驱动法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为学生提供方放样工具材料,下达实训任务。小组成员针对本组任务,分析、讨论、查找相关资料,制定方案,并且和其它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全部任务,同时也锻炼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模拟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生产放样现场,各个小组长相当于车间班长,负责本小组任务的完成,分配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同时模拟企业中的检验制度,整个放样任务的检验分为三个步骤:自检、互检、老师巡检。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互检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相互的知识薄弱点,相互指出,相互促进。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现场巡查,发现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惑。
5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特点,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教师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清理实训场地,领取实训工具;第二环节是学生分组接受布置的工作任务,通过分析任务,协调组织,最后完成任务。教师监控学生工作进度,督促、控制、安排检查进度;第三环节是成果检验通过各组之间的相互交流检查,和教师结合实际的示范讲解,对学生各组的成果给予评定,确定成绩。
下面具体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组织:
(1)引入课题,布置任务——讲解船体放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来引入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布置本次课程所需完成的实训任务。
(2)现场演示——学生首先要清理实训场地,接下来老师要介绍各种手工放样工具的使用方法,颜料的调配,线性的画法等等,并亲自示范,解答疑惑。
(3)分组实施——根据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任务,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各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6 教学效果检测
因为主要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所以对本课程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
(1)结果评价——在各组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最后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2)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放样工具使用熟练程度、任务的实施步骤是否合理。
通过以上课程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反映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绝大部分获得了放样中级工证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彭公武.船体结构与制图[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2 何志标.船体放样实训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