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水平
2012-08-15许翠珍
许翠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北武汉 430050)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出版行业朝着快餐文化方向发展,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图书馆的范围,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取到海量的相关信息资料,图书馆已经由实物型图书馆向集实物与数字资源为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发展。在高职院校中,由于资金和技术力量的限制,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外购数字资源都很有限,加上图书馆馆藏图书知识老化,纸质图书的更新追不上网络知识更新的速度。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能力和功效日趋减弱。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与传播的枢纽,必须在新形势下正确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在馆藏建设,服务手段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突出自己的特色,提高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1]。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影响
1.1 服务模式网络化
在网络环境中,随着数字资源建设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用户已经可以在虚拟图书馆中,通过网络界面选择任何时间、地点,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所需的资料,并且直接将文献信息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转变为“面向用户”的模式。在此情况下,图书馆要想立足发展就需要重组资源,将电子资源、纸质资源与虚拟空间有机结合,利用现代化、多样化、高效化、社会化的服务手段满足读者需求。
1.2 信息资源馆藏化
传统图书馆主要是文献资源实物的拥有者和提供者,其传播的时效性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要想保持其发挥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就要科学地选择文献,解决信息网络中存在的资源分布分散、缺乏统一管理和无法快速准确满足用户特定需要的问题,把庞大、杂乱的网络资源进行有序性、准确性整理,转化为特色数字化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有一定精准度、连续性强的可重复性的信息资源服务。
1.3 信息资源复合化
网络为人们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查询途径,但是,信息缺乏真实性与可靠性的保证,资源管理分散、搜索引擎和网上数据库的检索规则不统一,因此,给用户带来不便,致使读者必须到传统的图书馆查询有关信息资料。而图书馆凭借其在收集、储存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特色馆藏,以及使用方便、服务优质等优势,发挥其文献信息服务的主导地位,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 发展特色资源建设,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2.1 特色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是指根据本馆的馆藏特色或者本校的重点专业,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建设特色数据库可以使分散无序的文献资源系统化、有序化,使传统文献在网络环境下重新体现其知识价值[2]。
2.2 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现状
高职院校由于人员和资金的限制传统的纸质文献依然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资料来源,也是学生课外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载体,外购数字资源数量有限,不论从 “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购入资源还缺乏专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缺乏与高职特色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字资源,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而做的专题数据库就更有限了。
2.3 以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为依托建立特色数据库
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学科、教学、科研特色,其图书馆经过较长时间的文献积累,已初步形成与学校学科建设相适应的馆藏特色,建设特色数据库可以使特色文献资源得以系统化、秩序化和进行深层次加工,将传统文献资源转变为数字化资源,并通过网络传播手段,使传统文献在网络环境下更便捷地重新体现其知识价值。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特色化对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必然的发展方向,特色化也将是衡量图书馆资源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只有突出资源特色,才能在新的信息环境中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3]。将高职院校图书馆有限的购置经费用在刀刃上,围绕读者的实际需求,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潜能与优势,从整体上建设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2.4 整合网络资源,丰富特色数据库
长期以来,图书馆重视的是信息资源的收藏。现在,面对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不仅要认识到自己是信息资源的收藏者,更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互联网上网页约有30亿个,联机数据库已超过1亿种,网上用户约有4~5亿[4]。这些数据表明,网上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而且其数字化信息资源通常存在着分散性强、变动性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等状况,这给用户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对于社会公有信息,非常需要高校图书馆来组织力量,对相关网络资源进行有效鉴别、筛选、整理、重组和优化,再在其自身图书馆特色的基础上建立特色数据库,从而方便用户查找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2.5 购置符合本馆特色的数据库
目前,各类型商业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和服务已经比较成熟,直接购买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数据库,能保证质量,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也可以要求数据库商家根据本馆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做,这样能大大加快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2.6 以服务为中心,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
建设特色数据库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特色资源数据库利用率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建设特色数据库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选取用户需求比较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图书馆应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发和建设特色数据库,要根据行业、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构建,同时兼顾经济性,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使特色数据库资源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3 加强人才建设,满足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要求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对图书馆员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馆员具有较强合作、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的知识型人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图书馆综合实力的体现,开展知识服务是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拥有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工队伍是演绎图书馆核心价值、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图书馆才能够形成促进现代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势与能力。
特色数据库建设以学科为中心,以原始收藏为支撑,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化资源体系,使其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特色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之间形成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局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作为信息服务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其服务内容、管理模式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馆员也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特定用户提供全面、实用的特定信息,不断对特色数据库进行深加工,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拓展特色化的馆藏文献资源信息空间,将及时而实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向读者推广,使读者信息服务更加现代化和市场化,满足各种类型的读者需求,使图书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科研成果中心,全力推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5]。
1 龚美霞.公共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和核心竞争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2 邱战宏.网络环境下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J].科技信息,2008(36)
3 许杰星.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5)
4 洪素兰.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特色化道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3)
5 潘小枫.特色化建设:演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