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2-08-15徐跃飞周万春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课程体系

徐跃飞,任 凤,孔 英,周万春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徐跃飞,任 凤,孔 英,周万春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满足七年制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21 世纪人才竞争激烈,如何培养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改革高等教育中旧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高等教育改革,首先应是教学思想的更新与改革,应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中的重点应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七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及高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其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与理论相比,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应注重对七年制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连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开设的新专业,每年招收本硕连读生300名左右。按照教育部“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当前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和七年制临床医学的教学要求,我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格品质的塑造,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分子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重要必修专业基础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在国内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内容有重复部分,教学方法大都是传统的灌输方式,缺乏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近几年学校的实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仪器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常规实验的要求。为适应当前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在不减少授课内容的前提下,压缩课时,以适应七年制研究生阶段分子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我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范围改革,将原高级生物化学实验(20学时),分子生物学实验(20学时)整合为分子生物学实验(36学时)一门课。改革后的教学体系打破了旧的各自封闭的实验课程体系,提出了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由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主体的新的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内容包括目的基因的构建、克隆、表达、鉴定、纯化。这样的课程设计使实验项目之间前后相关,前一个实验为下一个实验提供实验材料,使学生对完整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项目有了系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这一模拟科研的实验教学中,为实现最终目标,保证每个实验的顺利衔接,学生必须对每个实验的结果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让学生在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设计思路和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道。学生在各个实验的关键技术受到良好训练的同时,又能对实验的总体目标所要解决的科研问题有所认识。

分子生物学实验体系所涉及的相关实验技术基本上涵盖了当前分子生物学的常规手段,如质粒DNA的分离纯化、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样品的回收及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PCR鉴定,目的基因的克隆、筛选、表达。整套实验方案将不同的实验技术融合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研究项目,积极利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新增的大型科研设备组织教学,将常规实验与前沿科学相结合,使整个实验课程的安排更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更接近实际的科研现实,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为学生日后独立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2 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向学生开展研究创新型实验。实验题目由教师提供,一部分来自于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另一部分来自于研究室科研项目的子课题。我们本着“将尖端分解为一般”的原则,剥离出适合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研究的子题目。学生可自由结合,自由选题,经过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总结,最后进行实验报告答辩。这种真刀真枪的研究型实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同时促进了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实验期间,实验室全天开放,平均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个性化教育,旨在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模式。

3 应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

分子生物学理论十分抽象,在实验课中,多媒体能解决教学中的可视化和动态过程。我们选择一些实验,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2],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抽象内容的理解,极大丰富实验课内容,提高实验课质量,使实验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登录浏览与分子生物学学习有关的网站,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前预习,通过直观的实验技术与操作很好地掌握不易理解的知识。

4 定期举办实验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和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广大学生夯实基础、勤奋进取的实干精神,我们与学生会联合定期举办实验技能竞赛。大赛分为理论答题与实验技能比赛两个环节,理论答题占30%,实验技能占70%。实验理论测试注重让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比赛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验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

5 建立科学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

实验教学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理论及实验技能的情况,通过考核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得到培养与提高[3]。公正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过去对分子生物学实验只注重平时成绩,忽视了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和实验操作能力,我们运用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分子生物学实验考核成绩包括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将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论文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实验成绩可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实验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检索收集材料写出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毕后当堂写出实验论文。教师根据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是否成功,实验报告是否完整并真实反映实验情况,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评定,给出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情况,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更趋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科的稳步发展,学生在牢固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1]苏何玲,刘永明,李焰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4):442~445.

[2]易发平,宋方洲,马永平.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562~564.

[3]程金林,吴斌,靳晓枝,等.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76~78.

G420

A

1671-1246(2012)09-0094-02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1DB081)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课程体系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有趣的实验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