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强化青少年体能
2012-08-15李宝松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88
□ 李宝松(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北京 100088)
1、我国青少年体能的概述
1.1、体能的概述
目前国内对于体能的界定有很多种,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阐明: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田麦久等专家对其给的定义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1.2、我国青少年体能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但是青少年的体能问题不但没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提升,反而下滑趋势越加突出,尤其是6-18岁的青少年体能下降最为明显。目前关注青少年体能问题已成为世界的热点问题。从1985年起,中国进行的多次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发现了中国的中学生中体质健康存在以下几个趋势:1..学生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主要表现在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2.学生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3..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进行的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在持续下降,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在过去的五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近视眼比例,初中生达58%,高中生达76%左右,大学生高达83%。动作不协调、肌肉松、关节硬。心里素质差,抗压能力低。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体能现状不容忽视。
2、我国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原因分析
2.1、我国青少年体能下降的社会因素
2.1.1、社会经济飞快发展带来的“现代化生活效应”
2.1.2、社会发展的当代价值观影响
2.2、我国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学校因素
2.2.1、传统应试教育后效应的影响
把升学率作为考验教育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高分才是通往大学的敲门砖,升学率才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筹码。因此体育课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为尽可能的增加学习时间甚至剥夺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
2.2.2、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
青少年是极具活力的一代,天性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强。传统的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单纯的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等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很难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学生不愿意练、不参与,最后发展为体育课堂的另一特色——体育课堂的“放羊式”管理。
2.3、我国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家庭因素
在家庭方面:一方面,家长的思想受片面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家长一直坚定只有读好书才有出路,尽管很多家长也知道孩子要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可是在行动上仍有很大的反差,忽略了孩子的体育运动参与。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害怕孩子会出现危险,因此、不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3、结论
3.1、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以人为本给青少年留一份锻炼的空间
3.2、从家庭的角度以人为本,正确引导孩子
青少年不仅仅是社会的希望,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对子女赋予了太多的要求和疼爱。因而,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只要一见到孩子,话题总是离不开要好好学习,也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按照自己的要求为孩子安排大量的辅导班、兴趣班等,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决策权利,也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偶尔的体育活动却被称为“荒废时间”“玩物丧志”,把孩子的健康寄托于医疗保健上,为孩子的学习全职陪伴监督着,一方面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失去了自己锻炼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作为父母对孩子体育锻炼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种长久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终身体育的发展。
3.3、从学校的角度,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对于改善青少年的体能有直接的作用。学校应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注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强化青少年的体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针对青少年的体质、体能问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田麦久,武福全,谈太钰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孙文平,张振东.“健康是1、其他是0”:体能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J].运动,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