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探析
2012-08-15李晓斌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阿坝623002
□ 李晓斌(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阿坝 623002)
前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工作。这是经过10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精辟概括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强调与重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学校体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中国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在持续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二十年下降,学生肥胖率普遍增长,眼睛近视率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则高达83%左右。到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何在呢?在2012年全国政协大会上,科教文卫政协委员专门就此问题进行调研,并做了大会发言。青少年体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我国在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几点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包括我国在校学生,从事学校体育的专家和基层教师、学校的管理者和学生家长。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1985年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以及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学术专著教材和相关期刊。
1.2.2、调查访问法:
访问部分在校学生、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
2、在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分析
2.1、学校体育对“快乐体育”含义的歪曲
“快乐体育”一词的提出大约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从文化源头看,“快乐体育”无疑与原先的“自然主义教学”理论有关,八十年代,在我国对原有体育教学的反思中,它由国外引入。“快乐体育”的提出和实践上的实施是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体现了对当时某些僵死、被动式的教学的纠正,它的真正含义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后通过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快乐体育”的提出,在理论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真正落实到实践上,在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大部分都歪曲了“快乐体育”一词的真正含义,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乃至体育教师,他们普遍认为“快乐体育”首先体现的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内容、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其次是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只要能感到心情舒畅就可以。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所谓“快乐体育”中快乐是通过运动体验而带来的深层次的心理快感和付出汗水后获得收获的成功感。另外由于人天生有他的惰性,再上对象是尚未发育完善的学生,他们在各方面的自制能力还相对较差,因此直接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动量和运动难度严重偏低,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的预期目标。正是由于对“快乐体育”的含义歪曲,使得新的“放羊式”教学在我国现今学校体育中愈演愈烈,大有占据主流之势。所以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也是必然的结果。
2.2、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冲淡了大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今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的增加,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我国的教育模式虽然已经发生变化,但学校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尤其扩招后,学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仍没有相应调整。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只是教授一些基本的课本知识,不注重同学的动手及实践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没有长期系统对大学生就业思想进行择业观、职业观、诚信观和创业观教育,而更多是毕业之前的突击教育。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大家的惯有思想,想要彻底的灌输与教授也是有一定困难的,错过了一种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过程。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更多的转战于各在用人单位之间,不断的参加各类招聘,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
2.3、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不够
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存在一种片面的认识,它们往往把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成绩优劣,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开展好坏的标准,对学校体育工作、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督促和评价,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根本没有关注到学校体育是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等方面是否能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等等方面。由于长期以来领导层的“重赛轻教”的管理思路的影响下,导致体育课在学校中长期处于“偏三门”地位,班主任和其他主课教师都有权随意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其结果是学生往往参加体育学习的时间不足,严重影响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2.4、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行为、气质、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庭教育在学生校外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家长为了子女上大学,往往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积蓄,这其中,无论是干部家庭还是工人、农民家庭,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他们大多偏向于重智力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更何况是体育,正因为家庭“重智偏体”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子女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渐减弱,另外,由于目前在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群体为主,他们都是各自家庭的生活中心,因为自己的唯一性,使得父母不自觉地扩大了他们在整个家庭中所占据的位置,加重了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和过分溺爱,导致大部分在校学生变得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同时逐步形成了怕苦、怕累,贪图享乐的思想,所以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2.5、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在我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人们的头脑中早已经根深蒂固,以至目前学校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升学压力影响下,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尤其是中小学生更为突出,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淡化和挤占正常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余时间的文化课补习班或辅导班也逐渐升温,一些学生的睡眠和体育活动时间都难以保证,使得学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身体锻炼。因此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不仅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3、对策与建议
3.1、提高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要把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建议创造条件,逐步推广与落实大中小学生除上课外,每天安排课外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以保证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使青少年能正常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成长。教育主管部门应把体育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检查与监督力度,彻底改变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不良倾向,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素质的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素质教育我们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我们做得扎扎实实,实际上把素质教育架空起来了,只有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体制,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确保体育课程教学时数和足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为广大学生全面身体素质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3.3、加强学校体育立法建设
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贯彻和落实,应尽快加强学校体育的立法建设,对擅自更改教学计划和降低考试要求等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对学校体育立法要注重普遍性、针对性、层次性,既要适用于所有的高校,又要突出对不同院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达到以法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3.4、加强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以后的习惯与性格。家庭和学校应共同配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和竞赛中体验坚强、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竞争的经历,加强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钟得,陈丽华.上海部分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3年03期.
[2]廖金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给体育课改革带来的思考[J].体育师友,2006年01期.
[3]戴红云,傅纪良.再论中学体育的重要性[J].浙江体育科学,2002年04期.
[4]谢如君,黄玉珊.近十年我国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1999年06期.
[5]卢元镇.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J].体育科研,2000年03期,
[6]王则珊.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J].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房燕.浅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2009(08).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