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

2012-08-15丁连全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体育组河南濮阳457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体育

丁连全(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体育组 河南 濮阳 457000)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所重点强调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切实加以实施与落实:素质教育把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注重教育的本体功能,并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作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它既从社会发展需要也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来规范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更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如何克服现行的学校体育教育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首先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尝试。

一、更新体育评价观念,实现素质教育

(一)首先要建立全新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力求突破过去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从根本上建立全新的体育评价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既要评价教学效果,又要评价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既要考评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培养以及思想、意志、品质,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体育极为复杂,有他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21世纪所需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体育不仅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并不容易量化,单靠定量的方法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所以,必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建立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式

这样才能使评价顺利地进行,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离不开任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因为任课教师工作在第一线,了解教学活动的情况,清楚教学质量的优劣。但由于任课教师评价时的心理压力及主观因素,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还需他评,由同行教师评价,结合任课教师提供的信息,按评价标准进行,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亲身体验的内容才能正确地评价。特别是像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不易外在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评价,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各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制定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将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自我评价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四)建立重在激励的科学评价

青少年喜欢从事体育运动,但随年龄的增长厌倦情绪与日俱增,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教学中错误的运用了评价手段,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成效和锻炼效果,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针对上述问题,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来激励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至关重要。例如,在评价过程中,对各层次学生做自身纵向比较,设立各种能激励学生投身体育锻炼的表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等等。

二、创造素质教育观下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一)把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的身心潜能和智能水平上

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就必须从体育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体育教学仅仅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生理学的范畴之内的模式,把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的身心潜力和智能水平上。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的热情。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往教学中教师单纯的“教”“灌”以及肤浅的引导等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的“乐、思、会”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投身于练习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身探索体验,培养创作的热情,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再把体育课认为是一种负担。

(二)在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中体现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也就是说,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在特定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制定为实现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试教学程序设计、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步骤以及教学技术、技巧、艺术、谋略。研究与控制创新教学,应以指导学生自主活动、增强教学的情境性、学习的探索性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群,要将“上级与下级”“命令与接受”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教师和学生是知心朋友、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以便在组织练习中通过频繁的师生接触,形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愉快地、积极地体验体育的乐趣。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通过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学生发生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获取反馈信息。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现在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的“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身心素质。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发现,“教”和“学”只是信息交流过程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另一个分支是,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教学效果加以了解和掌握,主动捕捉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实践证明:经常性的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四、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五、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突破框框的限制,时该牢记创新教育是教育的主旋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能够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做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并将新课改中的指导精神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我们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1]郭科明.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2]高霞.高中体育新课程的改革的症结与超越.江苏省教育协会;2006年03期.

[3]陈鸣,王伯华,陈烽.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猜你喜欢

新课程素质教育体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