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
2012-08-15杨三利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杨三利(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把体育看成贯穿人的一生所必需的生活内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体育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不是把体育看成是人们在某一个时期进行的短暂行为活动。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着重解决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体育教育能否使其终身受益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已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发育、促进身体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意识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使其步入社会以后,终身受益。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正确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应着眼未来,立足现实,努力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具有终身锻炼身体的欲望,将来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自觉的科学的从事体育锻炼。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科学锻炼的原则、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
1.1、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正确理解体育的目的、作用、意义及其功能,进而使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
1.2、体育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体育客观事物的反应,是对体育的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反映的过程,同时体育意识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在实践中加深对体育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进而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2、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教育应树立现代体育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树立终身受益的体育观,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能力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检测体质能力以及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的能力等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进行自学、自练、自评,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
3、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
终身体育,只有较好的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才能使体育锻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思维敏捷,认识理解能力较强,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理论,体育理论的内容包括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的发展、运动保健、运动损伤及预防、运动生理、体育养生、体育欣赏以及各项体育基本技术和方法等等。学习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不仅仅可以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体育学习,而且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仍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继续锻炼,终身受益。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在保证每学期的理论课课时以外,还可以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为督促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可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考试和测验,并适当的提高理论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的比例。
4、合理开设体育课和安排教材内容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根据对大学生体质追踪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尤其是大学一年级的上半学期,到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体质逐步有所增强,但是到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质又逐步下降,应该说,大学高年级没有开设体育课是其原因之一,这样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提高,也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所以,高校应该克服困难,合理开设体育课,努力解决大学高年级没有体育课的问题,以保证学生体质的逐步增强,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安排教材内容方面,应该合理安排与终身体育目标相配套的内容,以知识性、兴趣性、自主性、健康性为原则,力求突出实效性,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增强体质,切实受益。
5、结束语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如果没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富强。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要重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