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
2012-08-15李宏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李宏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1、研究目的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所接触的最有活力,最为广泛,最具创意的一种文化形式。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教给大学生体育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人人参与体育,显示出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赋予体育以新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教育学、体育学、社会学等多维角度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功能、现状和构建途径进行分析,期盼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分析与讨论
2.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所接触的最有活力,最为广泛,最具创意的一种文化形式。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化表现,大学精神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源泉。
2.1.1、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形态
体育运动是以人体本身为作用对象,在科学训练原则的指导下,以一系列有规律的身体运动方式对人的有机体直接产生影响,使人体的生理结构、解剖功能得到积极的生物学改造,从而取得骨骼健壮、肌肉发达、精力充沛、反应灵敏的直接效果。在体育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以人体的物质形态即人体本身为作用对象,以师生为主体,以实现运动能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物质文化形态。
2.1.2、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形态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中,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积淀、整合和提炼出来的反映校园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具体来说,其包括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意识,体育行为风尚和体育理想等。校园体育文化一经形成,便不易改变,能持续较长时间并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最终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明确的指向性,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规范着每一个学生的行动,并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2、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2.2.1、校园体育文化的沟通功能
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以及年级,专业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鸿沟。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桥梁,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等,扩展校园内的交往空间,从而拓宽情感交流的渠道,改善人际关系,使得全体师生员工之间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2.2、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与课堂教学功能不同,它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使学生接受教育,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动,寓教于乐。它是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通过严密的组织、统一的规则和约定俗称的规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并内化成习惯、觉悟和信仰的内在品质。
2.2.3、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日渐提高,高校学生面临的将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竞争意识是体育运动最为突出的意识特征。体育运动提倡公平竞争,学生在参与这种竞争的同时也逐渐树立了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意识,以自身的拼搏争取胜利,从而更好得认识自我,正视自我。良好的竞争意识的树立为大学生今后的良好竞争行为打下基础。
2.2.4、校园体育文化的娱乐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功能就在于以普遍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和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迎合广大师生,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置身于各项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忘记繁重的学业和繁忙的工作以及紧张的心理压力,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和自由,保持乐观的情绪。
2.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高校各项体育工作也普遍开展的较好,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道德、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由于传统文化,固有价值观念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现状如下:
2.3.1、校园体育文化精神需求匮乏
目前,在中国高校,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有很大偏差,有的甚至认为体育可有可无,更有甚者视体育为累赘,他们认为只要师生身体健康,会活动,会运动就可以了,至于体育意识观念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树立和培养,非专业需求大可不必如此强化。大部分人往往看不到体育潜在的强大力量,更谈不上用体育的精神去激励人的意志,鼓舞人的斗志了。
2.3.2、校园体育文化制度限制较宽,误区较多
目前,各种传统管理体制下的条条框框束缚较多,尤其是沉闷、乏味的体育评分制度较大得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朝个性化方向的充分发展,许多的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比如平时不注重学校体育活动,却迫不及待得追求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的表面形式。热闹之后,一切照旧。这种形式主义作风,激发不起广大师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与兴趣,更不能影响其体育观念的树立和转变,因而也不能达到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目的。
2.4、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途径
2.4.1、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构建
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构建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体育场馆及其内部设施建设,体育建筑的风格等。完善的体育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保障便是经费的投入,经费不足,或者投入过少都是造成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陈旧落后的重要原因。并且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场地、器材及人才优势,改善场馆经营状况,加大开放力度,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场馆及各项器材设施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4.2、高校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构建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弘扬高尚的体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作为全校师生共同创造和普遍认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念,校园体育精神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其激励下,师生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也有助于促进高校学风,校风的建设。
3、结论
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功能的多维发挥;有利于高校校风、校貌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效率;有利于高校良好校风的形成;有利于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文化资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构建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把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去、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准重点,攻克难点,发展重点。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建构高品位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4、建议
4.1、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必须长期得从物质、精神层面加强建设,尤其要在精神层面上思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体育文化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4.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长期从物质、精神层面加强建设多方面协同配合,立足与现实,着眼与长远发展,用现代体育思想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先进的体育文化完善高校管理,突出高校特色,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的事实与执行。
[1]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窦红.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J].辽宁师专学报.2003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