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课程安排的几点思考

2012-08-15蒋爱辉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发育年龄小学生

蒋爱辉 高 棣(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1、心理的特点

1.1.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刚刚离开约束性较小的幼儿园、学前班。从对事物只是整体的认识向渐渐能够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低年级约15分钟、中高年级约25分钟)、不持久,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感知事物常是一时的新鲜、兴趣(低年级更加明显,例如对玩具的需求看见就想要,拥有后很快就不再玩)。小学生记忆力起初是以无意识记忆、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1.1.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是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具体形象逐渐消失,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换,但是这一时期的逻辑思维大多数还停留在直接和感性经验的状态。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认为老师说的、做的都对都听,开始以怀疑的思维看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

1.1.3、情感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逐渐稳定、深刻、丰富了。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加稳定,开始懂得自我尊重,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特别在家里表现得较明显),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1.1.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抑制力较差,遇到事情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件事(学习知识时表现的更明显,多数都是父母追着学)往往是靠外界压力驱使在做,并非主观自觉、主动的想做。

1.1.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性格是多方面的,他们活泼开朗、天真、单纯、有灵性。小学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非常重要的时期。

1.2、生理的特点

1.2.1、身高体重的变化特点

低年级的学生男女生的身高差别不大,平均每年身高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到了中高年级男女生的出现差别,男生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2岁,年增长为6.6厘米。女孩子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长为5.9厘米。男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3岁,年增重为5.5千克。女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重为4.4千克,从发育的时间能看出女孩不仅发育的加速期比男孩早1-2年,而且身高体重的增长也比男孩要早一到两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的出现,现在男、女生的发育期出现提前的趋势(这是我们全社会都应该警醒的)。

1.2.2、骨骼肌肉发育的特点

小学生的力量发展较差,臂和肩部的力量特别差,反应是以比较差。骨化的过程尚未完成,骨骼不够坚固,骨骼比较柔软,富有弹性,且容易变形、脱臼;肌肉的发育尚不完全,含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物较少,肌纤维较细,富于弹性,但肌力弱,耐力差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大肌肉群发育,小肌肉群发育差,尤其是腕骨和掌指骨的骨化没有完成。手在完成小动作的精确性较差。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骨骼肌肉渐渐发展,运动知觉也有发展,对简单的动作有所控制,动作的精细性、灵巧性逐渐增强。

1.2.3、心肺功能、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心脏体积较小,仅占成人的1/3,且发育不完全,但供血却要满足相当于成人的1/2体积的身体,心率次数达到80-90/分钟;胸廓狭小,呼吸肌不发达,肺活量较小,血管发展的速度大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旺盛,对氧的需求量相应较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到了小学的高年级胸廓开始增大,肺活量加大,呼吸肌也逐渐发达,呼吸频率还是比成人快。肺活量的大小随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变化,体育锻炼也可以使肺活量,所以应该鼓励小学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1.2.4、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小学生的大脑结构逐渐完善,脑的重量6-7岁约为1280克,接近成人重量的90%,以后增长缓慢,9岁时约1350克,到了12岁约1400克,基本上和成人一致。随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在发育生长,脑的兴奋过程也逐渐趋于平衡,觉醒时间长,睡眠时间缩短。条件反射(看到书包想到自己是学生要上学,看到书本,想到自己还有作业未完成)形成的时间缩短,使孩子能更好的接受外界的刺激,更好地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2、小学体育课程的安排

2.1、低年级(1-2年级)

教学的内容主要以游戏(一些集体的游戏钻桥洞、跳格子、丢手绢、猫捉老鼠等等)为主,小学低年级安排游戏时,从简单的游戏开始,慢慢在原基础上加以创新,必须不断创新,因为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导致只有新鲜的,感兴趣的游戏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进行一些基本的队列队形(向前、后、左、右看齐,原地踏步走,齐步走等等),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强烈表现力,安排小段的儿童舞蹈(兔子舞),让每个孩子都来展示自己,及广播体操教学(为爱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他们编一些简单的动作,使学生从头到脚都活动到,可以是单人、双人或集体的操化,使所有的孩子一起参与,这样也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2.2、中高年级(3-5年级)

教学的内容上,与低年级相比游戏(蛇形跑、跑城、跳皮筋追人、抢圈追逃、翻饼接力、找队旗、前仆后继、翻身接力、渡河、抢渡大渡河、连续跳长绳、换物夺旗等等)的难度和趣味性要有所提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简单的体操动作教学(前后滚翻等),还可以进行球类(足球、篮球)教学。依照小学生身体肌肉的特点,大肌肉群比小肌肉群发展早,要以跑、跳、投、掷为主。

3、小学体育课程安排的注意事项

3.1、注意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刚刚步入校园的他们对课堂是陌生的。体育教学的前期教学就是让学生养成好的上课习惯 (锻炼他们的坐立行走养成正确的姿势不至于小小年纪就驼背)。

3.2、注意游戏时间的安排,尽量调动全班的积极性

安排游戏时全班一起参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否则将会出现部分学生在游戏时,其他学生乱跑容易发生危险。

3.3、教学内容的深度要与小学生的能力相符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部分身体机能较低,注意负荷的安排,不意过大,如果过大强度会对学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小学生的骨骼和肌肉组织虽然有所发育,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产生疲劳,不宜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因为小学生的心脏体积小,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小,心脏搏动频率大约每分钟80-90次)。

3.4、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讲授教学内容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体育的口令起初对他们似乎不好使,要适当地运用童语,使学生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例: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好吗?同老师一起学跳舞好吗?

3.5、小学生腕骨还未完全骨化

不宜进行长时间、大负荷手腕参与的活动(铅球、排球、网球),及过于剧烈的运动。

4、结论

通过以上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即将成为体育教师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想呼吁未来的体育教师注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安排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文章的创新点虽然是在写体育文章,但是文章里的许多内容,特别是注意事项的内容均适用于多门学科在教学中应用。

[1]季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2006年.

[2]穆俊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临淄区实验小学.

[3]张良平,吕晓亚.中小学体育运动仅能目标实现途径研究.内江师范学院.

[4]桑代克.教学安排的思想.

[5]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张良平,吕晓亚.简论中小学体育课堂组织与教学.内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发育年龄小学生
变小的年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算年龄
我是小学生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