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对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2-08-15程玉敏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福州大学实力孔子

程玉敏

(福州大学 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福建 福州 350108)

加强高校对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程玉敏

(福州大学 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美国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软实力”(soft power) 的理论,分析了我国高校开展对外交流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尚待发挥的潜在优势,并结合福州大学等高校的案例分析了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高校对外交流的发展路径,力图从更高的角度来提升高校对外交流的实效。

软实力;高校对外交流;和谐世界

当前,我国高校对外交流迅速,与国(境)外交流的形式和人员越来越多样,但是有一些高校对外交流仅仅是围绕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没有从国家对外交流的战略高度出发,这样势必会导致高校对外交流的松散性和间断性,本文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就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一、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内涵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 的概念。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硬实力是指:国土资源、经济、科技、军事等能力,软实力取决于拥有制定能影响其他人优先选择的政治纲领的能力。软实力不仅仅是影响,也不仅仅是说服,它是引诱和吸引的能力。[1]它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体现出来。其中文化是“软实力”的首要资源,文化竞争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内容。[1]

在2006年11月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这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使用“软实力”概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再次深刻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科技文化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3]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我国大学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二、高校对外交流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与潜在优势

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欧洲的最初大学出现在中世纪,以收集、整理人类文明所创造的各种知识为主要职责,而后产生传播文化的功能。中国虽然较晚举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以教化民风、提升社会文明为己任的精英教育思想早在春秋时期的儒家文化中就占有显著地位,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溯本求源,文化脉络就源自中国的古代文明。十九世纪西方的工业文明、海洋文明东扩,开启了西方列强的亚洲殖民史,长期以世界中心自居的“中央王国”沦为西方列强的盘中餐。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第一所大学是北洋大学(现在的天津大学)建于1895年,成为中国举办现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里程碑。而以1847年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赴美留学为标志,开启了我国留学教育的先河,在过去的150年的留学史里,涌现了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他们不仅学习了西方工业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在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杰出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各国高校间交往日益频繁,各种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涌现,高校已然成为全球各种文化的荟萃地,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集结地。我国高校的对外交流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艺术等各个领域。近年来,人才交流层次不断提高。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家面向全球实施“千人计划”等人才战略的主要交互平台,越来越多来自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学者加盟我国大学;中国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围绕资源、能源、环境和生态等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拓展合作和交流渠道,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仅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且使更多的国际友人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体验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和文化情结。无可否认,在世界格局从单极向多极演化的历史进程中,确实存在从政治、军事到文化价值观等各种软、硬实力的博弈,确实有一批政客不断制造和散步“中国威胁”的阴霾,力图形成“围堵”中国崛起的战略包围圈。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在加强硬实力的同时,加强以文化竞争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我国高校,主要是高水平大学,基本上是公立大学,在国家级层面开展对外教育、科技和文化交流,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在资源配置方面,都具有许多优越性,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服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型期,我国大学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需要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在办学理念、办学功能、办学模式等方面,加强为国家软实力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发挥高校的潜在优势,不断开拓作为空间。

三、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高校对外交流路径分析

(一)拓展多种渠道,传播中国文化

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无疑是以人才为根本,无论是接受还是派出学者和留学生,都会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产生多种方式的影响。当今,我国高校和国外高校的校际人才培养合作非常活跃,笔者根据福州大学近年来的对外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以及外国专家在福州大学的作用,列举两个案例,说明高校对外交流对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大有可为的。

福建省和德国莱法州(Rheinland-Pfalz)在十多年前结成友好省州,双方的官方和民间友好往来十分活跃。2003年,在福建省政府和莱法州政府的推动下,福州大学建立了“中德研究院”(Chinesisch-Deutsche Akademie),开设德语专业,并和凯泽斯劳腾大学(TU Kaiserslautern,简称凯大)以及东亚学院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随后,福州大学和凯大选择电气自动化和土木工程等专业,实行以五年时间分别获取双方学士学位的联合培养模式。多年来派往凯大的福大学生都能坚持刻苦学习、团结合作、和谐相处,他们的卓越表现和优良品质,在学校和所在社区留下了很好声誉。莱法州德中友协负责人曾经兴奋地介绍说,该州在华的企业都知道福大在凯大的学生很优秀,希望优先录用他们到在华企业工作。2006年,凯泽斯劳腾的一位市长在接待到访的福州大学代表团时曾经以德国式的幽默调侃说,“宁愿我的城市到处都说中国话而非英语,尽管我不懂中国话。”这个例子再次说明,派出留学生固然要完成学业,获取知识,但这些留学生的行为本身就会对文化传播和交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需要确立全面的派出指导思想,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考量。同时,对于来华工作的专家和留学生,要热情友善,让他们有家一般的温暖,切实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和文明。中德研究院每年都有一批德国专家学者讲学,现任院长Anja Feege 女士于2009 年来华,除了完成德语教学工作,坚持为福建与德国莱因法州的教育文化和研究机构牵线搭桥。她很喜欢中国的古典民族音乐,周末闲暇时会去观看各种音乐会。她和另一个德国教授主编了一本中德双语杂志,介绍福州大学与凯泽斯劳滕大学合作项目,介绍福州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介绍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等地的名胜风光和风土人情,和中德双方的同事、朋友以及师生们融合成一支介绍中国文化、促进中德友好的信使团队。

另一个例子就是福州大学特聘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教授 (Kristofer Schipper)。他早年师从国际汉学大师康德谟和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国道教史,1962年获得法国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法国远东研究院研究员、法国高等研究院中国宗教史讲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特聘中国历史讲座教授。现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福州大学特聘教授。施舟人教授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倾注了全部心血。他花费了25年的时间为中国文化基因"测序",把《大明正统道德经》的1483种书籍进行编目、分类、考证,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巨著《道藏通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汉学界的一大盛事。他和夫人袁冰凌教授来到福州大学之后,建立“西观藏书楼”(世界文明研究中心),收集了各类珍贵的文献典籍五万多册,在开展汉学研究的同时,为福州大学师生开设专题讲座,和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在汉学研究领域开展合作交流,他和香港的饶宗颐先生、北大的汤一介先生被媒体誉为当今亚洲三大汉学宗师。2008年5月12日,施舟人教授在厦门参加了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他说:“我是一名传递中国文化的火炬手,让中国文化之火在全世界传播。”2008年,施舟人教授被教育部下属的孔子学院总部聘为特聘专家,主持“五经”翻译项目,负责召集世界各地著名专家、学者将《诗》、《书》、《礼》、《易》、《春秋》等中国典籍翻译成各国文字,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

(二)提升孔子学院办学水平 传播和谐世界理念,促进科学发展

建立和管理孔子学院,是我国不少高校外事部门工作的一部分。根据《孔子学院章程》,设立孔子学院是为了“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004 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设立了中国的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截至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 所孔子学院和272 个孔子课堂,共计554 所,分布在88个国家和地区。“孔子跨越千年的阻隔,悄然将中华文化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孔子学院是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是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以举办孔子学院方式拓展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对宣示中国的和平崛起,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具有特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孔子作为儒家文化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理念的推崇者,他主张“和谐”、“和睦”,强调“和而不合”,[4]这正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础。

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目前传播领域主要涉及中国的语言文字、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行为思维、道德修养,等等。然而,从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看,这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举办孔子学院的学科领域应该拓展到哲学与自然科学等领域。二十世纪科学的重大发展当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为主要标志,当今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大到宇宙,小到亚原子结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正在酝酿新的革命性突破。复杂性(非线性)科学的兴起正在改变建立在机械唯物论和经典力学基础上的思维定式。从相对论奠基者爱因斯坦,到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波尔等,许许多多当代物理学大师都把目光转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哲学的思维睿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系统论专家和作家卡普拉(F·Capra)的科学哲学专著《物理学之道- 近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成为世界范围的畅销书,书中对量子论、相对论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的关系做了系统比较。《纽约杂志》评论这本专著“明晰地探讨了印度教、佛教和道教的哲理,说明它们与加速器上最近的发现惊人地相似。”因此,对包括宗教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挖掘,应该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国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应当走到一起,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精华和当代科学的重大探索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如果中国学者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推进这项跨越时空的研究,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和研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殿堂。具有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献给世界的,就不仅是“四大发明”,而且还有足以影响当代科学和人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总之,当前高校对外交流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文化软实力理论在高校对外交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促使高校对外交流更好服务国家和平崛起的航向灯。

[1]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220-225.

[2] 张清林. 论高等教育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4):79.

[3] 唐踔.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的思考[J].理论学习,2011,(4):51.

[4] 郭秋梅,卢勇.孔子学院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3-24.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China

CHENG Yu-m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ft Power” developed by American professor, Joseph Nye, the present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role and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our nation. With specific examples, like that of Fuzhou University, the article has also examined the ways of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oft power,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from a higher standpoint, its actual efficacy.

Soft Powe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rmonious World

G640

A

2095-414X(2012)05-0077-03

程玉敏(1963-),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福州大学实力孔子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孔子的一生
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实力抢镜
福州大学“光学和太赫兹及无损检测实验室”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