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直”释义补正》续貂

2012-08-15陈汝法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上海古籍出版社书证大词典

陈汝法

(台州行政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曹小云先生《“调直”释义补正》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东晋汉译佛经词汇研究”成果之一。据东晋汉译佛经语言材料,对《汉语大词典》“调直”的释义作了补正,立义项二:“直;挺直。”和“心力集中,心无杂念,专注一境。”拜读之后深受启发,得益匪浅。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典籍浩瀚,要深入词义研究,要完善语文词典编纂,的实不容易。一是中华文化典籍要无一遗漏地调查研究,谈何容易!二是近现代和当代的语言材料的调查研究,语言学界都认为大大不够;三是改革开放后这三十年,新词新语层出不穷,使用频率很高,已引起语言学者对这鲜活的语言材料的重视。因为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总是滞后的,所以,就要我们词义研究者和语文词典编纂者发扬传统的朴学之风,埋头苦干,迎头赶上时代的步伐,使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日臻深入和完善。曹小云先生的文章语言材料翔实,对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大有裨益;不过,也感到意犹未尽(当然曹先生的文章是对东晋汉译佛经语言材料的调查而补正,不能苛求),笔者孤陋寡闻,冒昧为之续貂。

一是“调直”的基本意义是“正”“直”。曹先生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说“‘调直’一词至迟在东晋已见用例”,其实早在西晋就已见用例:

①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槟榔树高十余丈,皮似青桐,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调直亭亭,千万若一,森秀无柯,端顶有叶……

“调直”意为“笔直;不弯曲。”我们再看下面的用例:

②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六:是其城内四边住处,衢巷市鄽,并皆调直。是诸天城随其福德。屋舍多少,众室所成,平正端直。

词语在语言频繁使用中,其词性发生了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曹先生文章第三部分第②书证引姚秦鸠摩罗什译《众经撰杂譬喻》卷上,在明朝徐元太《喻林·人事门·要终》也有详载,说“西方有一国王”因无马御敌侵犯,派员四出购得五百匹“以防外敌以安国”,养马既久而无战事,就认为“饲养烦劳无益国事,便约勅所典掩眼令磨,可得自食,不损国藏”。久而久之,马就迴旋成性。突然有一天敌国侵犯入境,“王便约勅被马具壮勇乘骑”迎战,谁知马已迴旋成性,只是迴旋跑,哪能直前迎战,便大败。以此故事为喻,说明要时时调直好心马,所以下结论说:

③以是故知欲求善果报,临命终时,心马不乱则得随意。往不可不先调直心马,若不调直心马者,死贼卒至,心马盘迴,终不如意,犹如王马不能破贼,保全其国,是行人善心,不可不常在胸心。

很明显,“调直”在这里是作动词用,可以佐证的有慧律法师的释法师的解释:

④慧律法师《佛心慧语·自识篇(下)》:若懂得制心,调伏这匹野马(妄心),便是上根利智……如木工调直木,弓师矫正箭直,造沟者疏导水,贤人调御心。

慧律法师这段活,实际上就是对《众经撰杂譬喻》或《喻林·人事门·要终》“调直心马”这段文字的最好注释。其中“制心”的“制”,“调伏这匹野马(妄心)”的“调伏”,“如木工调直木”的“调直”,“弓师矫正箭直”的“矫正”,还有“疏导”“调御”等,都可证明“调直心马”的“调直”是动词,意为“整治;使直,使正”的意思,应该成为第二义项。在时下书报杂志上,经常会看到如“数控调直机”“调直钢管有冷调和热调两种:冷调一般用于管径较小且弯曲程度不大的情况。热调是将管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热态下调直,一般在管子弯曲较大或管径较大时用热调直法。”又如乘坐飞机,在起飞或将下降前,空姐总要说“欢迎乘坐本次航班,请您调直座椅靠背,系好安全带。”这些“调直”也都作动词用,而且使用频率很高。因此“调直”的“整治;使直,使正”义,理应独立成为第二义项。

《汉语大词典》“调直”条,作为单义项处理,显然不妥。且所引书证叶适《陈叔向墓志铭》,把“调直”释为“言辞直率”,以“调”为“言辞”,正如曹先生说的“以孤证释义,可靠性令人怀疑。”在平日口语中,我们可常听到“他说的都是真话,他是个调直人。”在书面语中也常见到“调直”这个词,如黎奷《爱的飞舞(三)》“惜伟这个调直人,傻傻的真好!”这都是“直率,坦诚”的意思。稽之古文献,也不乏用例,如:

⑤宋·黄庭坚《与唐坦之书》:行之而心中自以为宜,推之于人,而人以为宜,则是义也。有人若是,无人亦若是,正信调直,终不覆藏,则是乐也。临财无苟得,临难无苟免,古人之义也。君子坦荡荡,古人之乐也。

⑥宋·刘克庄《文直翁彭方逈并除秘书省正字》:及奏篇来上,则又恳切输忠,调直无隐,览者以为朝阳之鸣,并擢是正,益养德望。

就是叶适《陈叔向墓志铭》句,读一读这篇墓志铭,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也是“直率,坦诚”之意。如上文有“言约而义富,经术修明,表里纯茂”,下文有“昔孔子称愤启悱发、举一反三……往往近于今之所谓悟者”,分明是说以“言约义富”“表里纯茂”的“直率,坦诚”之言让人领悟,由于听者不同,“仁必有方,道必有等”,“悟”是“未有一造而尽获也”。“调直无隐”的“调直”意思非常明确:“直率,坦诚。”这是“调直”的第三义项。

“调直”的第四义项,曹先生的阐发颇为翔实。《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三昧”条义项①“佛教语。梵文samadhi的音译。又译为‘三摩地’。意译‘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书证有《大智度论》等多条,其释义只是汇集所引书证语句而未加概括。因为“三昧”意译为“调直”,所以曹先生就把“三昧”的释义稍加改动,搬到“调直”下。这似乎是无可厚非,但是总稍嫌冗杂,请看下面的书证:

⑦明·陈耀文《天中记·浮图名义》:三昧此云调直定,又云正定,亦云正受。圭峰疏云:不受诸受名为正受。远法师云: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

⑧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三昧》:佛法妙处恒在三昧,三昧谓调直定也。《佛言(似应作“书”)杂记》,道家云贞一,儒家谓致一,释氏云三昧,其义通也。

《天中记·浮图名义》中“远法师云: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可说概括得最简洁明白。《山堂肆考》引《佛书杂记》说的道、儒、释三家的“贞一”“致一”“三昧(即调直)”,两书例互为疏释印证更加清楚。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其心调直”“心性调直”和“调直心马”“调直其心”“调直身心”是有严格区别的,语序不同,词性不同。正如前述第③第④例证所述。“其心调直”“心性调直”的真谛:就是“专注,无杂念”。这作为释文的第四义项,愚以为是既简洁又明晰的。

从洋洋五千万言的鸿篇巨制 《汉语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总方针看,我们不能不关注活跃于方言口语且丰富生动的词语。《汉语大词典》收词原则对方言词(包括单字和短语)的收列有明确规定。现代方言词和古代方言,一定要见之于作品的就是说有书例的。但是没有明确已收列的普通词语,在方言中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可否另立义项(附注为方言)。况且方言词语总是逐步融入书面语的,有的方言词语似乎未见于书面语,但是古今书籍浩如烟海,谁能一览无余呢!就说“调直”,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朱彭年、薛恭穆、周志锋、汪维辉编著的《阿拉宁波话》中,即收有“调直”释为“妥帖;完美”。在我们台州方言口语中,常会听到“这样复杂的事,让他办调直了,真有本事!”“新房装修后,忙碌了好几天,总算把搬家、摆设等弄调直了。”“调直”还可以重叠为“调调直直”。如“别看她还是个未婚的大姑娘,家里杂事总能做得调调直直,真棒!”遗憾的是未见之于书籍、报刊。也可能由于笔者阅读太少或未留神而没有发现吧。因此,愚以为可否考虑对这种特殊情况,《汉语大词典》可作灵活变通处置,将其列为第五义项,敬请方家教正。

综上所述,“调直”一词,愚以为应该有上述五个义项。正如曹先生所说 “调直”的基本意义是“直”、“正”。其余义项都是由于在多种语境中频繁使用,相互作用、系联、渗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含意,就要分家另立义项了。我在《义项的共性和个性》(《辞书研究》1985年第二期)一文中专有阐发。《汉语大词典》在国际国内都很大的影响,但是缺陷、失误、遗漏、错谬等也颇为惊人,不过对于“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洋洋五千万言的鸿篇巨制而言,亦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汉语大词典》更加完善呢,修订是刻不容缓的。要学习《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做法,每隔数年要修订一次。国家应该不惜投入巨资,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集中力量,修订《汉语大词典》,使之日臻完善,该是当务之急!

[1]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M]//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六[M]//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明徐元太.喻林卷 32[M]//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慧律法师.佛心慧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5]宋黄庭坚.山谷集卷 19[M]//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 71[M]//四部丛刊,上海书店,1989.

[7]明陈耀文.天中记卷 36[M]//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 36[M]//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上海古籍出版社书证大词典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邻父伐树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登楼
考古是“神马”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