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白兰

2012-08-15吴乔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珠儿加缪斯特

吴乔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加缪荒诞哲学视域下的海斯特·白兰

吴乔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描述的清教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畸形的不合理的婚姻被看作是“合法”的,纯真美好的爱情被玷污为“非法私通”,追求自由的天性被无情压抑。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清醒认识到了现实的荒诞,并敢于做命运的主宰者,反抗荒诞世界,捍卫人性尊严,追求自身幸福,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海斯特正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描述的“荒诞的人”。论文运用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了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确立了她的反抗天使形象。

加缪;“荒诞”概念;“荒诞的人”;《红字》;海斯特;反抗天使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他深遂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手法使他在英美乃至世界文坛上永葆盛誉。《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自1850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清教社会,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在丈夫齐灵窝斯失踪后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真心相爱并生下一女珠儿。这样的行为触犯了清教的戒律,海斯特被判终生佩戴象征耻辱的红字“A”(adultery,即通奸)。

有关小说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而海斯特也一直是评论界的宠儿。有些学者借助女权主义批评理论揭示她的女性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有些学者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阐述海斯特与自然的联系。事实上,海斯特所处的清教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她的行为反映了她对荒诞世界的认识和态度。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最早提出“荒诞”概念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荒诞哲学”,在整个荒诞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论文将运用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从而确定她的反抗天使形象。这是一个新鲜的尝试,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去理解欣赏这部作品,更启迪了当代社会中陷入精神沼泽的人们在海斯特的引领下重新审视生活,找寻通往幸福的道路。

一、阿尔贝·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是法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1957年加缪因其作品“透彻认真地阐明了当代人的良心所面临的问题” 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达到了文学成就的巅峰。加缪是有明确哲学观念的文学家,他的独到之处在于把哲学思辨融入到文学创作当中,并通过生动的文学形象深刻地反映他的哲学思想,演绎了哲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1.“荒诞”概念的提出

关于“荒诞”的概念,哲学家们众说纷纭。加缪在其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中是这样描述荒诞感的:“一个能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失去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流放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乐土的希望。这种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这种荒诞感是人自身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的自我意识。人们用理性思考,试图解释世界和人生,探寻世界的合理性,发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而经过时间的洗礼,人们发觉世界充满了种种的不合理,它抛弃真理,漠视希望,否定知识。人们心力交瘁,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无法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求出路和安慰,荒诞感油然而生。荒诞的感觉创造了荒诞的概念。在加缪看来,“荒诞在于人,也在于世界,是联结二者的唯一纽带。”“荒诞产生于人的呼唤与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因此,荒诞反映了人与世界的分离和冲突,人与世界的关系断裂。加缪认为,人的意识是发现荒诞的关键,当人们开始怀疑世界和人生,人们就意识到了荒诞。荒诞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识。

2.“荒诞的人”对待荒诞世界的态度

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但并非因此就放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个世界,相反,他主张人应该正视荒诞世界,并向它提出挑战,勇于反抗现实,确立自己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加缪在悲观的世界中投射出他乐观的生活态度,赋予了荒诞世界新的内涵,并形成了独特的“荒诞道德观”。他把持有这种积极道德观的人称作“荒诞的人”。

”荒诞的人“对待荒诞世界的态度主要体现在:

(1)承认现实世界的荒诞性,勇于面对荒诞,保持对荒诞的清醒认识。正如加缪所说“荒诞的状态,最重要的是生活在其中。”“生存,就是使荒诞存活。使荒诞存活,首先是正视荒诞。”

(2)敢于反抗荒诞世界,和命运抗争,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荒诞的人”把自己视为生活的主人,有强烈的“生的激情”,他把荒诞的精神地狱看作是恢复人类尊严的天堂,不依赖上帝和未来,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去追求幸福。人性、自由、正义在荒诞的世界里通过人的积极反抗获得释放。

二、反抗荒诞世界的天使——“荒诞的人”海斯特

1.海斯特对荒诞世界的认识

《红字》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在17世纪的波士顿,当时的社会处于专制主义和清教思想的禁锢下。宗教与法律几乎等同,人们的生活以及道德评价都受到严酷的制约。清教徒不允许自己的信徒在宗教上持有不同的信仰。强调高尚的立场和成就是“永远体面”的标示——上帝的宠爱。他们相信上帝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人是堕落的罪人,必须通过救赎获得心灵的纯净,死后灵魂才能升入天堂。清教徒注重理智,排斥情感,崇尚理想,禁止欲望,后来发展到极端,妇女在街上微笑要处以监禁,孩子在路上嬉戏要处于鞭刑。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受到极大的限制,通奸罪被看成罪大恶极,对犯罪的人更是严惩不贷。

女主人公海斯特出身于贵族世家且年轻貌美,却嫁给了年老体衰、丑陋畸形的学者,他们之间毫无爱情可言,海斯特无疑牺牲了她一生的幸福,而这种压抑人性的婚姻模式在专制主义和无条件选择的清教社会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与公众的认可。海斯特在丈夫失踪后,与年轻英俊的牧师结识,两人志趣相投,坠入爱河并有了爱情的结晶珠儿。然而,他们追求美好爱情的天性遭到了鼓吹禁欲主义清教徒的残忍迫害。海斯特因通奸罪被判终生佩戴象征耻辱的红字“A”,成为公众排斥的对象,人们像躲瘟疫一样躲着她。清教社会的统治者甚至超越了天然的法则,当他们发现珠儿不信仰至高无上的上帝时,便决然剥夺海斯特对珠儿的抚养权,割裂母女的血脉之亲。海斯特清贫度日,却利用其精湛的针线手艺帮助他人、救济穷人。然而,这些人仍对她“冷言冷语”甚至予以辱骂。孤独和痛苦使海斯特开始思考,开始质疑自己所处的社会,内心渴望与现实无助之间的冲突使她逐渐意识到了清教社会的荒诞本质。

2.海斯特对荒诞世界的反抗

(1)海斯特对爱情的追求与捍卫

虽然遭受不幸的婚姻,海斯特内心对真爱的追求并没有枯竭。当她遇到博学多才的牧师丁梅斯代尔时,内心荡起了片片涟漪,爱情的花朵开始绽放。海斯特勇敢地卸下了婚姻的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当然,他们的真爱受到了清教徒的严惩。当清教徒逼迫海斯特说出“情夫”的姓名时,她坚决地答道“决不!”“我不愿意说!”为了爱人的名声,海斯特甘愿独自承担全部罪责和耻辱。她背负耻辱的红字“A”,成为社会大众唾弃和践踏的对象。在这种人格受辱的的情况下,海斯特没有选择远走他乡,而是义无反顾地留在她“犯罪”的地方,守护着爱人,等待相聚的时刻,海斯特的爱是深沉的,发自内心的呼唤。当严酷的清教统治者要剥夺爱情结晶珠儿的抚养权时,海斯特无畏挑战宗教和神的权威,坚决维护自己做母亲的权利。甚至在七年的痛苦煎熬后,海斯特仍充满希望,憧憬和爱人丁梅斯代尔远走高飞追求幸福生活。在爱人死后,海斯特放弃了与女儿共享天伦的优越生活,重返埋有爱人尸骨的故地,重新戴上红字“A”,直到死后与爱人合葬,永远地依偎在爱人身旁。岁月的流逝丝毫没有改变海斯特对真爱的坚守,她耗尽一生守护捍卫自己的爱情,内心对幸福的渴望正是支持她的动力源泉。

(2)海斯特对待生活的乐观与激情

在荒诞的清教社会中,海斯特被视为“罪孽深重”的人。但她并没有倒下,也没有失去生活的“激情”,相反,她变得更加坚强,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海斯特与珠儿住在远离社区的破旧茅屋,靠纯熟的针线活维系自己和女儿的生活。“除去打扮她的婴孩稍有花费之外,她把全部多余的收入都用来救济他人。”“对于穷人的每一种需要,她比谁都快得提供她菲薄的支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灾难发生,她都会立刻找到自己的位置,服务于公众或造福于他人。”然而海斯特施舍帮助的对象却以怨报德,对她恶语相伤,折磨蹂躏她的内心。她对此默默承受,仍以仁爱、慈悲之心尽其所能地为他人排忧解难。海斯特认为珠儿是上帝赐予她最宝贵的礼物,是她的精神之柱和希望曙光。她自己穿最粗糙的料子,却用心打扮珠儿,她尊重孩子浪漫的天性,希望珠儿无忧无虑地成长。珠儿是“大自然的孩子”,她活泼好动、机灵可爱。海斯特“微笑地看着珠儿”,找寻到了自己的影子。最终,海斯特的真诚与善良赢得了小镇居民的认可与赞赏,她成了人们特别是妇女心中的救世主和精神寄托,人们经常带着各种困惑和忧虑来寻求她的忠告和建议。海斯特重新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她胸前的红字“A”不再象征耻辱,而被赋予了“able”、“admirable”、“angel”等光辉的意义。

《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与加缪“荒诞的人”的形象异曲同工。面对荒诞的清教社会,海斯特没有逃避放弃,而是正视荒诞,保持对荒诞世界的清醒认识,立足于当下,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她怀着强烈的“生的激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感受生命、体验生活、反抗荒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赋予荒诞世界以意义。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却遭受着精神的孤寂。作为反抗荒诞世界的天使,海斯特的形象必将引领人们重新审视生活的内涵和意义,远离精神沼泽的困扰,追求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1]Camus,Albert.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M].Trans.Justin O’Brien.New York:Random House,1955.

[2]Nathaniel,Hawthorne.The Scarlet Letter[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杜小真,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坎伯,理查德.加缪[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纳撒尼尔·霍桑.红字[M].姚乃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6]余志远.英语国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I106

A

1673-0046( 2012)2-0183-02

猜你喜欢

珠儿加缪斯特
请四大天王来我家唱歌
雨珠儿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越努力越幸福
越努力越幸福
秋是第二个春
加缪的眼神、西装和香烟
刍议《红字》中的珠儿形象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