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定位再思考
2012-08-15郭焕平
郭焕平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定位再思考
郭焕平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出发点。随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发展,英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标准应该再思考。
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评价标准
语言交际能力无疑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出发点。语言交际能力的问世是语言学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产生了交际法。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从而对外语教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一、主要的英语变体
随着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和美国的迅速崛起,英语也走向了全球。而全球不同的地区在长期使用英语语言的过程中,无疑会打上不同地区各自特色的烙印,这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各种不同英语变体是相对把英美英语作为标准英语而言的。主要英语变体有美国本土使用的英语——美国英语(Amercian English)、澳洲大陆使用的英语——澳大利亚英语 (Australian English)、在非洲使用的非洲英语——(AfricanEnglish)、在印度广泛使用的印度英语(Indian English),另外还有加拿大英语(Canadian English)、新西兰英语(NewZealandEnglish)等。
中国人接触和使用英语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如今,英语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学习掌握, 成为一种从事国际交往的语言。那么,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所使用的英语是不是标准的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呢?答案不是的。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既不是英国英语,也不是美国英语,而是中国英语(ChinaEnglish),是中国本土化了的英语。在语音、词汇、句式、语篇等层面上都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征。语音上表现为一种接近本族人的口音(near-native);词汇上表现为大量的汉语词借助音译、直译、语意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句式上表现为句子较短、结构简单;语篇上表现出汉语思维的心理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既然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出发点,而交际能力往往要受交际背景的限制,那么交际能力理论就应该受该地区母语的影响,而不能仅仅以目标语的语言水平为标准。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评价也不能完全以目标语的文化框架为标准,而是很自然地把交际背景和交际中的行为习惯等因素考虑进去。
1.实用性和针对性应该成为大学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显著特征
中国的英语教育在全世界非英语国家可以用“独一无二”这个词来形容。其一,学习的时间上独一无二。小学开英语课已为时过晚,不要说“双语幼儿园”,就是一般幼儿园也发幼儿英语教材。小升初、中考、高考英语同语数分值一样,必考是主科。这一学最少十二年,如果再上大学,即使非英语专业一般也要开两年的英语课。其二,学习规模上全世界独一无二。全民学英语。
中国的英语教育实际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中小学、高中阶段的基础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的提高阶段。中小学、高中阶段的基础英语教材教的均是英美标准英语。如近年引进的朗文、牛津、剑桥英语。这样的标准英语教学在初级阶段是完全应该的。而作为应用阶段的大学英语,几十年来我们也一直使用英美标准英语。这一方面有其历史原因,中国大规模留学就是从“留美”开始的。改革开放后,美国更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以来,无论是进入中国的外资还是中国的劳务输出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标准英语国家的英国或美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面对这种情况,语言大师Jerkins认为,“如果英语是全球的,那么它就属于世界;如果英语使用者有80%为英语非母语者,那么母语英语就变得毫无意义。”如果绝大部分“外圈和扩展圈”的英语能够被理解并能用于正常交际,就不应该被认为是“错误英语”。相反,“内圈” 的人们倒是应该改变他们的看法和态度而学习国际英语,以便在21世纪进行成功的国际交流。这里我们先不用探讨作为“内圈”的母语国家的英语教育,而作为“外圈和扩展圈”的非母语国家如中国,大学英语的交际能力教学应该把实践性和针对性作为最显著的特性,使这种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即针对不同的变体英语区域目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如介绍各种英语变体,实施小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未来发展实际需要选择学习了解不同的英语变体,把标准英语的英美文化作为大学英语文化的一部分进行介绍。这种教学一方面使过去千篇一律的英美标准英语课堂变成了具有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这样的改革由于增强了多样性和针对性,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中国英语的发展,提高中国英语在全球英语变体中的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因拥有具有中国文化的中国英语而骄傲和自豪。因为交际能力理论完全以目标语者为对象,以目标语的文化背景作为语境范围,所以它很难涵盖跨文化语境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交际能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交际能力的外延应该更广泛、内涵应该更丰富。
在外语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做到把英语学习者自身的文化背景融入到外语教学中。教材内容应该包含英语学习者所熟悉的环境,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强化他们的学习经验。因为用英语交流的场合是多种多样的,决非仅仅发生在英语文化背景之下。英语教学中本土教学者对把标准英语作为目标提出了质疑,认为标准英语对英语使用区附加圈的学习者来说是不现实的,并认识到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短处,提出汲取世界英语教学的长处,有利于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我们需要认识英语随地方文化而产生的相应的变体。根据Kachru的英语使用圈的划分理论,我国英语学习处在英语使用区的附加圈,其使用范围大多是与非英语国家的人交流,很少有机会同英美白种人交流,这样我国的教学应以学习者的语境为准,即允许有适合自己本土文化的英语语言变体,不应将严格的标准英语规则强加给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要以充足的本土文化知识为前提,在一定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本土文化知识能使学习者有足够的信心交际,建立起基本的交际环境,从而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持有者的文化和观念。英语变体是客观存在,接受这个现实,我们在教学中会用更多的时间训练学习者的表达能力,而不是花费在对语言点掌握的精确度上,充分发挥学习者对学习事物的思考和表述能力,走符合学习者能力发展的道路。
2.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测试标准
既然英语除了英美标准英语以外还有各具特色的英语变体,既然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实践性和针对性放在首位,那么交际能力的测试标准就不能再以英美标准英语为唯一标准。如何测试学生的英语成了关键性的问题,因为学生学英语需要通过考试。如果考试标准还是按英美国家的标准,学生的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一些考试机构已经在着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例如:语音测试的重点是否可以放在测试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语音来促使相互理解,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进行顺利沟通,而不是仅仅看他们的语音有多么接近本族语。词汇方面如果有些偏离“标准英语”,但带有普遍规律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外语使用者,又不影响相互交流的现象能否尽量不去考。对于老师和测试机构来说,了解“扩展圈英语”的使用特征和“内圈英语”使用标准的不一样非常重要。“扩展圈英语”确实已经在逐渐背离“标准英语”的模式,开始“本土化”,那么对于学生的水平测试也应相应地进行调整。而且,中国每年除了有大量的学生到“内圈英语国家”去留学外,也有不少学生到“外圈英语”国家如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去学习。这些国家的英语采用的是“外圈模式”,所以只采取“内圈英语”的标准已显得不太现实。
[1]韩宝成 .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2]韩宝成.国外语言能力量表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
[3]李筱菊.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4]马福.从世界多体话英语教学理论看我国英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7,(3).
[5]阮畅 .语言变异研究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2003,(1).
G642
A
1673-0046( 2012)2-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