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2-08-15高京平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义工理论课思政

高京平 徐 雯 张 青

(河北工业大学,安徽 天津 3004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大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途径。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的实施,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已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热点。

一、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基本要求

使广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坚定信念,从而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是高校思政课的目的。仅仅凭借课堂教学达到此目的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要求广大青年学生从实际出发,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深化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是行动的指南,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实践性更是其生命力所在。邓小平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探讨现实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教育思想是“以人为本”,而人指的就是学生,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的速度快,他们的思想变化超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内容联系实际针对性不够强

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实践内容研究;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社会实践教育内容研究等内容。在校学生由于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经验匮乏。教师在教学中虽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但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过重,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密切,无法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组织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没有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详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师和学生对活动的目标、内容认识不清,没有可依据的学时、学分以及考核机制保障,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严重,学生的社会实践随意性较强,学生尚未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教学当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后期评价方式不够健全

社会实践作用和效果得不到充分体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评价机制的落后,评价方式缺乏激励性,形式主义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社会实践的效果难以确保。一些老师对于学生的调查成果不应只简单地评阅了事,这样既无法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更难以撰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论文来,使社会实践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活动经费无法到位

由于实践课的课堂分布范围广,教学形式特殊,指导教师的交通、住宿等费用较大,这就需要相当大的经费投入。对于这些经费的支出学校会予以一定的划拨,但往往经费不足,不能很好地保证和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如果学校没有稳定的专项经费投入,作为常规的教学活动,由于运作成本巨大,社会实践便难以维系。面对高校教学经费紧张这一难题,思政课社会实践很难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来①。

三、改进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高校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

高校领导要切实按照中央和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改进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把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学生工作的总体规划中并长期坚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保证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各级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始终坚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时刻关注社会实践教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既严格又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顺利和大胆的开展工作。建立社会实践教学教师的定期交流、培训制度,保证此队伍始终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相关机制

1.逐步完善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首先做到决策保障,要把党和国家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文件精神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政策制定中去,制定教学大纲,纳入课程安排,规定学时学分,明确教学要求。其次要做到师资保障,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社会实践教师队伍,是开展思政课教学可靠保证和核心力量,拥有了这样的队伍,才能围绕思政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再次做到经费保障,社会实践教学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学设施和一些专门场所,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离开必要的经费投入,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就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2.构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后期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第一,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进行综合考核。小论文、调查报告无疑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容易通过网上抄袭而获得。因此,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如演讲辩论、口试面谈、分组讨论、模拟操作与小论文、调查报告相结合等方式。这样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了解会更全面一些,也减少学生弄虚作假的机会。之后可以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进行表彰,并编辑社会实践论文集。第二,对指导教师的评价,要把社会实践教学作为指导教师教学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应亲自带队,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最后对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写出总结报告。

3.改进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第一步由学校有关领导和“概论”课教师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根据当前的形势、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结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列出部分研究课题,指定课题研究的提纲、所需经费,规定每个课题应完成的时间。第二步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将参加社会实践班级里的学生自愿组成若干个小组,自由选择要研究的课题,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研究课题,写好计划书,经领导小组认可,指定课题指导教师后学生就可着手进行。第三步当学生研究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要负责落实各课题小组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和督促指导,强调集体研究,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力争使每组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都能是一份合格的答卷。

(三) 借鉴西方国家的社区义工模式

社区义工是指公民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在社区等公共场所或相关社会福利机构中提供自愿服务的活动。从其内涵可以看出社区义工模式是提高思政课社会实践效果的有效途径,对我国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性。在实践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转变观念,全体动员,营造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义工的氛围。社区义工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高度重视社区义工形式,利用校报介绍国外社区义工模式,并每年在大学新生中定期召开大学生社区义工启动仪式,通过全体动员的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义工。同时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参与社区义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社区义工保障体系。学校应制定《大学生社区义工管理条例》和《大学生社区义工实施方案及学分评定办法》来规范大学生社区义工管理,明确社区义工作为思政课社会实践形式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组织实施和基本管理模式,明确大学生社区义工的内容、申报程序、学分评定和工作要求。

第三,明确主题,合理分类,制定与思政课相适应的社区义工活动内容。作为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社区义工内容涵盖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组织不当,就会造成管理困难。学校应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确认社区义工的服务内容,明确社区义工的实践主题,建立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社区义工活动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②。因此重视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

①郑礼平.高校两课社会实践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67(2):47-48.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发〔2004〕16 号).人民日报,2004-10-16.

[1]李景春,徐玉民,刘新民.“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尝试与总结[J].教学研究,2006,29(3): 163-164.

[2]王卫平,姚锡琴,黄德超,王德和,谭卫华.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建构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学报,2010,11(1):32-37.

[3]肖祥敏.改进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2011,(1):186-187.

[4]何海祥.国外社区义工模式对我国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603):88-95.

猜你喜欢

义工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