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爱》的超验主义解读

2012-08-15吴志梅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吴志梅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自1847年问世以来,在英国文学界乃至欧美文学界引起了了巨大轰动。关于《简·爱》及作者的专著、评论无数,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这株世界文学之林中的耀眼奇葩始终吸引着无数文学研究者的目光。在中国,从三十年代李霁野先生将其翻译引进我国后,也一直是国内外国文学的研究热点,它甚至可以列入中国人最熟悉的十部外国名著之一。

综观国内对《简·爱》的研究成果,真可谓是包罗万象,见仁见智。这些研究大都围绕简·爱这个小资产阶级的女性形象展开。最主要的是针对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女权主义思想的阐发,揭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遭遇和地位。因此这部以自传体为形式、以女性主体经验为基础的小说,自觉表现了女性独立意识,其女主人公成为独立、自强、自尊、理智、自觉追求幸福的新女性的代名词。另外很多研究是针对将故事场景、情节作为《圣经》原型来分析作品的宗教意蕴。基于目前国内对这部作品丰富的研究成果,笔者试图从超验主义这一角度来对《简·爱》进行重读,分析主人公简在不懈追求其女性意识的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倾向的体现。另外,通过窥视简这一主人公的超验主义思想,结合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自身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体会出作者的超验主义思想倾向。

一、超验主义的背景

1836年,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的《论自然》一经问世,便成为超验主义的宣言。它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顶峰及相应理论,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是美国的文艺复兴。它涤荡了整个美国社会,使美国文化逐渐脱离欧洲文化,使美国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民族。超验主义对美国当时的民族文化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已成为美国民族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梭罗、惠特曼、麦尔维尔、霍桑以及后来的作家埃米莉·迪金森、罗伯特·弗罗斯特等纷纷迎合这种思想文化的需求,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超验主义作品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最终促成了美国文学的大发展,让美国人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超验主义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的一百多年以来,其思想早已渗透到了美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超验主义表示超越或独立于人类的经验天性,它是一种涉及宗教、社会、文学方面的哲学思潮,一种以寻求新的信仰和生活理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自始至终强调思想自立的重要性和价值,呼吁美国人超越物质追示的庸俗,去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超验指超越人的现实世界(包括宗教现实)。走入人的心灵世界。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人的灵魂与自然和谐一致,是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爱默生与梭罗所提倡的自然观。在说明人如何超越和提升精神时,爱默生认为要靠“直觉”领会自然界的启示,并提出了其超验思想的三个重要概念:超灵、自然观、自助[1]。超验主义者相信个人能力无限性,强调个人自由独立,主张个人主义价值观。而简·爱的对爱的追求及自我成长过程正是一种对自我现实世界的超越,从而进入其心灵自我的世界,达到自我实现并超越自我。这正好符合以爱默生为首的超验主义者对人以及人类命运持有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即只要相信自我,依靠自我,自尊自爱,自主自立,就一定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

二、简·爱的思想与超验主义的契合

纵观全文,简的生活经历了五个场景:盖兹海德府—劳渥德慈善学校—桑菲尔德府—沼屋—回到桑菲尔德府。文章开头,在桑菲尔德府,她是以一个孤苦无依、身材矮小寄人篱下的形象出现。最后她已经成长为坚韧的桑菲尔德府女主人。在她追求爱情和自我道路上始终沐浴于自然之爱中,并且顽强地坚持独立的自我意识。在简·爱身上所体现的对自然的热爱,对自我的尊重这些品质,正合超验主义思想中自然观和个人主义观点的要求。

简·爱对自然有着天然的感情,每每在她孤独无助时总是大自然给了她力量和勇气,使她恢复独立的自我。而当她开心满足的时候也不忘与大自然分享她的喜悦之情,享受大自然带给她的狂喜。她通过与大自然进行融合沟通,获得了生活的源泉,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在盖兹海德府,每当简被表兄约翰·里德欺负,并被冷酷的舅妈惩罚的时候,她就来到大自然中,“只见灌木丛中一片沉寂,虽然风和日丽,严霜却依然覆盖着大地。……沉寂的树木,掉下的杉果,以及那凝固了的秋天遗物,被风吹成一堆,如今又冻结了的黄褐树叶,都没有给我带来愉快……”[2]离开盖兹海德府,简到了罗沃德寄宿学校开始独立生活的旅程。罗沃德的生活条件是严峻的,校长也是个虚伪冷酷的人,这里多亏了有海伦和谭普尔小姐。否则就没有一丝值得让人留念的地方了。谭普尔小姐离开之后,简打开窗,向外远眺,她看见了山峦起伏的地平线,开始向往新的生活。她祈求生活的变化与刺激,自我的实现。她在打算去登广告的时候天也在下雨,但当她去取信的时候,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小路风景如画,沿着小溪向前延伸,穿过弯弯曲曲秀色诱人的山谷。”[2]应聘后的简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受到真诚且平等待人的费尔法克斯太太的接待。简第二天清晨醒来时看到,秋日的阳光从鲜艳的蓝色印花布窗帘的缝隙中射了进来,房间里显得小巧而明亮。阳光灿烂的景色使简的精神为之一振,也许美好而愉快的生活在不确定的未来等待着她吧。

至始至终,正是由于受到大自然的呵护,简才有勇气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这种平等意识在充满激情与愤怒的宣言中得以充分展现:“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2]正如劳伦斯所说:“万事万物都从那隐秘强大的源泉(大自然)获得生命,并将永远继续从那里获得生命,在博斗中长盛不衰[3]。从简和罗切斯特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股奇特生命之水流在简的生命之中,使她的生命更加丰盈强大,女性意识更强烈。同样,简对独立的渴望也是非常强烈的:“女人一般被认为是极其安静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样的感觉……”[2]

就在婚礼之前,当阁楼上的秘密揭开,简由幸福的顶峰一下子跃入了痛苦的深渊,处于矛盾和痛苦情绪中的简面临抉择,是留下做罗切期特的情妇还是离开桑菲尔德,追求女性完整的自我。在这个关键时刻,是大自然给简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我看着月亮过来—带着奇怪的期待注视着,……她(月亮)从云层中冲了出来,……它(月亮的声音)在我耳朵里说:我的女儿,逃离诱惑吧!”[2]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简,为她提供心理的原动力,使简有勇气逃离依附于男权的诱惑。从桑菲尔德出走后,在惠特克劳斯下车后,走投无路,夜幕降临,又饿又困的简“碰了碰欧石南,只觉得它很干燥,还带着夏日热力的微温。”[2]是欧石南将热量和力量传递给了简,使她在如此困顿的情况下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大自然似乎对我很慈祥,虽然我成了流浪者,但我想她很爱我。我从人那儿只能期待怀疑、嫌弃和侮辱,我要忠心耿耿地一往情深地依恋大自然。”极度疲惫困倦的简就是在石南从中以一个长满青苔的低矮小墩当枕头,进入梦乡的。第二天,从大自然中吸取力量的简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荒原多像一片金灿灿的沙漠!处处都是阳光。我真希望自己能住在这里。”[2]面对表哥圣·约翰的求婚,简几乎就要屈从了。而这时又是大自然将罗切斯特的呼唤“简·简·简”传送到千里之外简居住的沼泽居;而简的回应:“我来了,请等一等我!”[2]则被清香送回到罗切斯特耳中。经过了一系列的磨难和自我成长,最终简以一个平等独立的身份回到了自己一直深爱的罗切斯特身边,并担当起照顾他的责任。他们婚后过着幸福的生活并一起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愉悦“我领着他走出潮湿荒凉的林子,到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田野,我向他描绘田野多么苍翠耀眼,花朵和树篱多么生气盎然,天空多么湛蓝闪亮。”[2]

三、夏洛蒂·勃朗特的创作思想与超验主义

尽管超验主义新兴于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而夏洛蒂·勃朗特和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者属于不同的地域,但不难发现,《简·爱》问世的年代正处于美国浪漫主义的巅峰,也正是超验主义思想盛行的时期。尽管夏洛蒂·勃朗特并未直接触到当时超验主义者的启蒙,但是无独有偶她在《简·爱》这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创作思想和超验主义遥相呼应,反映了她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发展的敏锐洞察和深切关心。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牧师家庭,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势头正健,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尽管家庭多灾多难,经济困顿,幸运地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如饥似渴地读书,绘画和写作,从而汲取并积累了丰富的文学创作才能。而她所生活的小镇却是一个被工业革命所遗忘的角落,四周全是起伏的丘陵、阴湿的沼泽和杂草丛生的荒地。对夏洛蒂来说,欧石南、苔藓、荆棘、荒坡、山岩共同组成了一个充满希望、感动、和兴奋的天地。在那里,她的灵魂可以自由呼吸,并从中汲取力量,从而铸就了她顽强的性格和品质。纵观其个人经历,尽管命运多舛,她却不屈不挠,做过家庭教师,创办学校,努力创作。正如超验主义者所倡导,她的这些大胆尝试正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挑战。另外,通过塑造简这样一个对自然狂热,对自我尊敬的主人公形象也可以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超验观。她始终努力坚持对自然的关注,对人性的尊敬,始终致力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性与宗教的平衡与和谐。

四、结语

用超验主义这一角度对《简·爱》这部经典的作品进行重读,分析主人公简·爱对大自然自始至终的崇敬和狂热之情,从大自然中不断汲取能量,努力追求平等、自由和爱情,从而完成自我实现过程,表现了简的自然观和个人主义思想倾向,而这正与超险主义的主流思想相契合。另外,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她在作品中有生命力的描绘也可以窥出她本人的思想倾向中也有超验主义的影子。

[1]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83.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3]劳伦斯.托马斯·哈代研究[A].劳伦斯读书随笔[C].陈庆勋,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82-83.

猜你喜欢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借钱不可尽力
艾米莉?勃朗特的贡达尔诗歌初探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久久地等待
借钱不可尽力
助人别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