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关联理论看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双向性

2012-08-15夏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听话者跨文化关联

夏乐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3000)

从关联理论看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双向性

夏乐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3000)

论文从语用失误的概念出发,指出单边视角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不可避免性。在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框架下分析语用失误的双向性,即它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同时产生误解的语言现象,因而扩大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是控制和减少语用失误的频度最有效的办法。

语用失误;双向性;关联理论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及交际习惯的不同,会导致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语用失误不是指在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而指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语言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Thomas将其定义为“听话人不能从说话人的话中理解其真正用意”,也就是说,当说话人的话语为听话人误解时,语用失误就产生了。显然,Thomas将交流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了听话者一方。钱冠连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语用失误的责任与听话者无关,而在于讲话者“无能”。他指出“语用失误应该是说话人话语中无意触犯对方的错误”,于是将其定义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么孝颖从言语行为理论和言语交际模式出发,将语用失误界定为“表达者和接受者赋予了同一个词汇语法上正确的话语以不同的言外之力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断”,认为“语用失误是双向的,它可以发生在实施(表达者)和理解(接受者)言外之力的任何一方”。论文试图以关联理论为框架,继续探讨语用失误的双向性,旨在提出语用失误的本质。

一、单边视角的局限性

会话至少由听话者和说话者组成,交际的顺利进行需要二者的合作才能完成,任何一方出现失误、产生误解,都会导致交流的中断甚至失败。因此,无论是将语用失误单一地归咎于听者一方还是说话者一方,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Thomas的二分法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她认为语用语言失误源于学习者对非本族语表达式的错误使用,应归因于本族语对目的语的干扰和教学误导引起的错误;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交际的双方文化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笔者认为,二者有重叠之处。比如,在一家百货公司,一个中国的营业员在向英国顾客打招呼时说道:“What doyou want?”英国顾客会觉得她很无理,因为“What do you want?”并不等同于他们惯常的表达方式“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这位营业员的失误既是由于她对英语表达式的误用,也是因为她对英国文化的不理解而造成的,所以,既是语用语言失误同时也是社交语用失误。可见,这二者的划分并不能像Thomas所说的那样泾渭分明。其次,钱先生在纠正Thomas把交际失败的错误归结为受话者一方的片面性时指出:“这不像是说话人语用失误,倒像是听话人的无能”。因此,他毫不保留地把交际的天平偏向了另一端——表达者,认为其应该独自承担起交际失败的责任,但有时错误的表达也能为听者接受。

二、关联理论下的语用失误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Sperber&Wilson于1986年提出的旨在解释人类交际行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明示和推理是同一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明示即示意,明白无误地示意;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推理过程,即听话人从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可见,成功的交际既需要说话人最大限度地阐明自己的所思所想,又需要听话人通过各种相关信息对这一意图加以推断、识别。离开任何一方的合作与努力,都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产生语用失误。此外,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就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事实或假设的集合,它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包括逻辑信息、百科信息以及词语信息。若交际双方对认识环境能“彼此心照”,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即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就会获得交际的成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让交际双方了解明白彼此的认知环境,产生共享知识。因此,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语境中共同创造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承担着确保交际成功的重任。

比如:暑假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位外籍女学生搭乘公共汽车去中国老师家做客。见面寒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A:Look,you’re sweating all over.Why don’t you have a wash first.

B:No,thanks,I'mOK.

A:Come on.It’s not trouble at all.

B:I'mafraid,I can’t I have make-up.

此例中,如果这位中国老师再一味地盛情要求下去,她们的谈话将陷入无法挽回的僵局。外国学生会对主人再三的热情招待感到不知所措,而中国老师站在自己的角度,误以为对方是因为显示客套而婉言拒绝,所以才会按照汉文化的习俗多次地发出邀请。正是因为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缺乏共同的认知环境,未能做到“互明”,才阴差阳错地误解了对方的意思。再如:

A:The shoes you Chinese repair are verystrong?

B:Sure,you can wear themfor the rest ofyour life.

A:(angry)You mean mylife is soshort!

这是一个中国学生替一位外国老者取回刚刚修好的皮鞋时的场景。老者本是想称赞中国鞋匠手艺好的一句奉承话,却被对方误以为是一个询问信息的问句,更让他觉得不可理喻的是,中国学生给出确切的回答。其实,这句答语是B就其自身对A的理解而作出的回应,或许带有些夸张的意味在其中,但绝没有接下来A所理解的那重意思(你是说我活不了多久了!)一段短短的对话,含有双重的语用失误。第一重就是B对A言外之意的误解,将一句称赞、间接地表达谢意的话当做问题来回答,未能推断出A当时真正的意图,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与A未做到明白示意有一定的关系。本来一句“Sure”就可以解决问题了,B非要画蛇添足地加上一句:You can wear them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今后你都用不着再修了。)这就造成了接下来的严重破坏融洽气氛的第二重语用失误:在A看来,一双鞋再好也就是能穿几年而已,所以才会大动肝火地以为B是在咒他寿命短;而B却对此感到茫然、无辜,因为他绝无语出伤人之意。从关联理论看,这是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语甚至会产生不同的暗含前提(implicated premise),这当然与交际双方各自的认知环境密不可分,此处还应与双方不同的价值观有关系。

[1]Leech G 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Levinson S.Pragmatics[M].Cambridge:Blackwell,1983.

[3]Sperber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4]Tannen D.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M].New York:Ballantine Books, 1990.

[5]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91-112.

[6]陈明芳,杨信彰.言语交际中误解的认知成因[J].外语电化教学,2005,(6).

[7]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4).

[8]刘长江,孔瑞珠.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J].社会科学家,2011,(11).

[9]刘绍忠,钟国仕.Thomas语用失误“二分法”质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7-50.

[10]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1]么孝颖.从交际主体的双向认知互动看语用失误的本质[J].外语教学,2007,(3).

[12]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H08

A

1673-0046(2012)5-0201-02

猜你喜欢

听话者跨文化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奇趣搭配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智趣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