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分析及路径方法

2012-08-15石志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教师

石志丹

(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吉林通化134002)

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分析及路径方法

石志丹

(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吉林通化134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师生关系呈现出疏离现象,这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该文拟就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建康发展。

高校;师生关系;疏离;对策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关系到教育的实质和成效。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不利于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师生关系疏离的原因

近年来,高校师生关系疏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扩招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以及网络的盛行,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冲击,师生关系淡漠甚至功利化。师生关系疏离之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高校师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发生改变,严重冲击着传统的师道尊严。市场经济引发了社会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同样也影响着师生关系。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学生的知识接收渠道和内容更加多样,在师生关系中不再甘于被动接受,对高校教师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没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还停留在学生必须无条件尊重教师,服从教师的习惯要求。这种思想观念上和思想意识上的冲突,使师生之间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

2.高校扩招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使得教师教学流于形式,严重冲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使命。我国高等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各高校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不断筹建新的专业、扩建校园、扩大招生规模,使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授课多数由原来的小班授课改为合班授课,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添了障碍。另一方面,高校行政化的管理使学校教学工作以量化为标准,各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职称评定更看重科研工作量,这导致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后,将更多精力用在科研上面,无心于教学的专研。这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淡漠。

3.教师自律精神和学生向学精神的双重缺失,严重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淡漠了师生情谊。教师自律精神缺失表现在教师责任心和治学精神两个方面,其一,有些教师受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课前不认真备课,课上不认真教学,不管理课堂秩序,我讲我的、你干你的,课下不主动与学生交流,甚至学生有问题也找不到老师;其二,有些教师在治学态度上不够严谨,教授知识老化、缺乏系统性,知识结构不合理,不注重知识更新,教法单一、陈旧,不能足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向学精神欠缺除受教师因素影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的冲击。网络的出现一方面使学生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渠道,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它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络,甚至因此逃课,荒废了学业……师生双方面的原因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背道而驰。

二、改善师生关系疏离的路径及方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奋发学习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石。笔者认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入手,改善师生关系。

1.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学校应积极改变管理模式,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管理体制,尽快使教师摆脱“挣课时吃饭”、“凭科研升职”的现状,进一步细化教师评职、评优的考核标准。逐渐形成教师专心于教书育人、学生奋发向上学习的良好局面。此外,学校应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促进师生交往搭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平台,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2.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改善师生交往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用心关爱学生的成长,改变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认知水平的教育理念,树立课堂教学全面育人功能的思想,并将师生交往延续到课堂之外。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并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唱独角戏”和“自言自语”的局面,主动与学生交往,确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对话;信任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宽视野,鼓励学生批判。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重组和改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与时代相通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不断成长和发展。,教师要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和教师交往的兴趣。教师要创建宽松、开放、民主的学风,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并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观念,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与实践,要建立和学生的合作与交往的关系,在课堂师生交往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课后师生交往提供一定的基础。

3.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师生交往主体的另一方面,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学校应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市场经济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市场观念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对高校师生关系产生不小的冲击,而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也使得当代许多大学生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对师长缺乏尊重,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学校方面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会理解与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学识。主动和老师交往,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或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在课堂中要积极思考,创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课后,可以通过多种媒介与老师进行沟通,最终促进和谐的交往型、合作型高校师生关系健康的建立和发展。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把握的几点原则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民主原则

教师应民主施教。在师生关系中改变原来的“家长式”作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质疑,是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师生良好的交流。

2.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摒弃传统的高高在上的低位,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真诚交流和沟通。尊重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垂范原则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身体力行,坚决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宽容原则

大学生在人格和学识方面都处于关键的形成时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既相对独立又表现出一定的不成熟。这需要教师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循循善诱的引导,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不轻易否定、打击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解决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困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力,学校应加强体制改革,为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师应率先垂范,做好师生交往的表率,学生应尊敬师长,虚心向学,只有这样,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重新回归大学校园。

G655

A

1008—7974(2012)05—0100—03

本文系通化师范学院院级科研立项“高校师生交往中的疏离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017

2012—02—28

石志丹(1978-),吉林省吉林市人,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分团委书记,硕士。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教师如何说课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