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2012-08-15李春玉胥雅民
李春玉,胥雅民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试析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李春玉,胥雅民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关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国内关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含义谈起,重点论述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区别、联系和融合。
创新;创业;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要求新型的劳动者具备更高的素质,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便逐步兴起,并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人们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其关系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何正确地认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涉及到在教育实践上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涉及到人才培养阶段和侧重点,涉及到培养人才最终质量高低的重大问题。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区别
“创新”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南史·后妃传·上、宋高祖殷淑仪》中,它的含义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事物。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新组合包括引入的新产品或新质量、新方法、新市场、新的材料来源、新的组织形式等。现代创新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根据人们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创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初级创新,主要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社会价值。中、小学生的绘画、模型制作等大都是这一层次的创新。第二层次为中级创新,主要指经过模仿或改革,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产生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目前,社会生活、生产中多数发明、创新,是这一层次的创新,它已成为社会文化、科学和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第三层次是高级创新即创造,指经过长期的研究、反复的探索所产生的非凡的创造,它可以是一项从无到有、填补空白的活动,因此,有可能为国家、社会、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甚至形成某一领域划时代的局面。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也有学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最高级过程,是包括兴趣、情绪、意志、性格、意识等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反映。总之,“创新”的含义既指“无中生有”(产生出以前没有的新事物),又指“有中生新”(对现有的事物进行变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事物),它显然比“创造”更宽泛,创新包含创造,创造是高层次的创新[1]。
关于创新教育,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利钦所长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的教育。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栾传大教授认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此外,还有人认为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或创造性教育。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这里的“人”包括所有的人,但主要指青少年学生。这里的创新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的先天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共同构成人的整体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创新意识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信念、创新理想等。创新品质包括创新的自觉性、创新的积极性、创新的坚持性、创新的独立性与合作性,创新情感和意志等。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创新感知能力是指从不同一般的崭新的视角去认识事物的能力。创新想象能力是指对已有的表象进行独特的加工组合而产生新形象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用崭新的思路和对策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指能把新的思想、观点贯彻到实践中而产生新产品的能力,其中“产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创业”在《辞海》中解释为“创立基业”。也就是创立一项事业的基础,然后不断壮大与发展它。创业就是开创新的事业,同时也包括公司内部创业和创办新的企业。在英文中,创业与创业者是一个词。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是发现、捕获机会并创造出新的产品,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总之,“创业”是指创办自己的企业,自己当老板。
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博尔提出“创业教育是培养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教育。”进而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传授创业知识,培养人的创业个性和开发创业能力的教育。《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将创业教育解释为,“第一,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第二,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总之,创业教育是指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授,也包括创业能力和健康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进行创业实践的训练等,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思维与发展的基础和总体把握,而创业教育则着重于生产力的转化,知识和智慧的物化,增收培训及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所以,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联系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关于创造一种新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是关于开创新素质、新职业或新工作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核心与内涵是关于人的创新性、开创性、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教育,它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特有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以及能力操作程序,有明确的教学导向与培养目标,是关于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系统工程。
在实践中,创新和创业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必须创业,创业必须创新;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业是创新的载体;新企业成长必须创新,旧企业要生存,也必须创新。有关学者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创业就是开创新的事业。所以创新和创业本质上就是在新的生产函数中再加入建立新的组织变量。技术创新加建立新型的组织就是创新创业,二者本质上是相通的。很多情况下,创业成功与否依赖于创新的程度;而创新没有创业作为载体和实现形式,也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二者的总体功效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与创新、创业能力,它的实质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升华,是人的本质的最根本的体现。
三、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美国的创新教育强调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开发其个性、原创精神与创新能力;英国对创新教育采取导师制,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办一所新企业、新事业所需要的。
从目标和内容上看,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型人才。创业的基本素质是创新素质中的应有之义,它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相关的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和创新感知、创新想象、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创新能力。所以创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构成要素是基本一致的。
从当前的相关研究来看,很多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趋势,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这种趋势尤其突出。例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发展研究”。最近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文件等。
为什么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出现了二者融合的明显趋势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教育对象的特点等因素决定了它更适合进行创新教育,而不太适合进行创业教育;同时也说明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应该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创新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从而使创新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增值,发挥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点可以提前至初中毕业就开始,以适合学生分流的需要。因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很多学生就开始分流了,有的进入普通高级中学,有的进入职业中学,还有少数的甚至走向社会开始工作提前进入了创业的阶段。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一种交叉、密集、重叠、互相包含、各有侧重的关系。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升华,最终二者是殊途同归,必将融合在一起,为我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李春玉.创新教育新解[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阎立钦.培养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1999-04-17.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I Chun-y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Since the 1990s,the voice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circles on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creasingly rising,more and more domestic research have focused on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lking from the meaning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paper emphasized the difference,contact and fusion between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innovative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642
A
1008—7974(2012)05—0095—03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发展研究”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吉林省教育厅2010年“高等师范学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08CX07082;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师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行动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87号)。
2012—03—01
李春玉(1963-),吉林通化人,现任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授,教育学硕士。
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