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经济区域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2012-08-15吕良魏晶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价值

吕良,魏晶颜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特色经济区域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吕良,魏晶颜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迫于自身发展困境以及和地方社会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及时调整办学结构,已经成为当前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该文认为,要积极推动地方高校办学结构的调整,必须以践行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和全面落实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同时,必须坚持适度控制,集中优势,特色发展原则;坚持强化服务意识,价值双重建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原则;坚持整体设计,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强化主体意识,积极发挥文化引领功能原则;加持瞄准社会需求,动态发展原则。

地方高校;办学结构;依据;原则

目前,作为对各地方高校发展实际需求的回应,对于其办学结构的调整之必要性、必然性的理解已经形成共识,尽管对于这一必要性、必然性的理论解答仍缺少权威和模糊不清的地方。但我们仍旧认为,认识到问题之所在,与解决问题还不是一个概念,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从理论层面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并给予较为科学的解答,不仅对于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是十分必要,同时对于推进地方高校加快发展,也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

本人通过学习研究目前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同时深入地方高校发展实际考察,对新时期如何引导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就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依据和原则有些许体会,在此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特色经济区域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内在依据

严格说,对于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问题的解答,还只是解决了一个为什么问题,而如何做,则是将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化,走进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所以,要完整地解答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问题,还必须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依据和实践原则问题,以此来完成该理论的系统性建构。

(一)践行服务社会功能,是地方高校结构调整的根本价值依据

尽管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高校功能的认定仍存在者着较大的分歧,三功能说、四功能说等还没有达成统一,但是不论哪种说法,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就是说,通过自身发展,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是高校生存应有之意,即服务社会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价值所在。事实上,无论是从发生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上看,能否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都将直接决定高校有无用处,有没有存在价值的问题。而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地方社会则对其价值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性的判断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中,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成为这一实践的根本价值依据。价值的对象性,决定了价值生成方式,这一点完全是由主客体关系规律使然。

(二)全面提升办学能力与水平,是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目标依据

如果说,服务社会是地方高校生存的价值依据,而这种价值是一种外在价值的话,那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提升,则是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内在价值依据。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言,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区别它物,能够自我存在的根本原因。地方高校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特殊群体,也应该并必须有自己的特殊性建构。更何况,在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形势下,要生存,地方高校不仅要有自己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功能。如果说特殊性是地方高校存在的根本依据的话,那么功能改进与提高而带来的的价值性的提升,则是地方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现实依据。为此,在对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必须把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作为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以往那种片面强调服务功能、急功近利、盲目应对的做法,只能是以学校办学水平的下降为代价。自身发展水平搞不上去,特殊性如果失去了价值性的支持,必将使实践成为理论上的抽象。

(三)瞄准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是办学结构结构调整的战略依据

外在价值也好,内在价值也好,严格说,都是解决了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性问题,即对外的指向性和对内的指向性。也就是解决了这一实践的定向问题、目标问题。但是,任何实践仅仅有了目标的明确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说地方高校仅仅确立了服务的对象问题,也就是等于说地方高校在实践的层面上是站在原地观望。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资料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其它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在社会诸多发展因素中,物质生产活动,即经济活动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受各地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历史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实质上任何地方经济经过长期的演化与整合,均必然性地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性特色和优势特色。特色经济发展,是历史的和现实的必然。特色经济不仅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同时特色经济发展还将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和制约地方未来的发展。为此,通过办学结构的调整,更好地位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就必然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来。而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则理应成为地方高校调整办学思路的战略依据。

(四)全面落实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结构调整的实践依据

找准了服务目标与着力点,还不够,还需要解决一个实践中如何做的问题。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办学结构的调整,还必须在前三点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办学结构调整必须坚持的实践前提。

从目前实践角度上看,地方高校发展中存在的几大问题之一,就是人才类型与地方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对应问题。也就谁说,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和地方社会需求的人才在价值属性上不一致,出现明显的错位现象。这里的原因是很多的,有的是因为培养目标上定位问题,有的则是目标对实现方式的矛盾问题等等。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于地方高校在办学目标与办学模式之间的冲突。模式体现着育人机理,是对育人过程属性的把握,模式选择将会从根本上决定培养目标的价值属性。所以,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具有创新性、富有实战能力的人才,更好的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作为。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解决人才的生成性问题。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进校地两方面价值统一,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融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理由以下:第一,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其本质而言,其在价值层面上强调的是价值构成的针对性,即强调培养目标价在本质上与需求价值的相同属性;第二,在目标层面上则强调价值转化的可行性,即强调“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这是对以往重学轻术传统办学理念的超越;第三,在培养对象的结构上则强调整体性,即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高水平(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等能力的整合。)

由此可见,实践性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提出,是对价值针对性、目标性以及结构的全面设定,是系统化的建构,因此也是对办学所做的深层次性的战略性的部署。所以,地方高校办学结构的调整必须将其作为实践依据。

二、特色经济区域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的原则

寻求办学结构调整的依据,只是解决了地方办学结构调整这一实践活动的内在理由,如何搞好办学结构调整,还必须理清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既要明确办学结构调整的原则性问题。

(一)坚持适度控制,集中优势,特色发展原则

目前,地方高校无论是在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还是培养结构上,均存在较大的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脱离实际,盲目模仿,片面追求高大全等等。具体来说就是在层次上一味地向看齐,争着上水平,不顾实际、不择手段地争办硕士点、博士点;在专业结构上,则一味地求全,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似乎专业越多,越能够证明办学水平;在培养结构上,则缺少创新,一味地墨守成规、照搬照抄,典型的结果就是造成培养模式与专业而培养目标的严重分离。地方高校这样做,不仅是人为地将自己纳入与重点院校的无用的竞争之中,而处于极为不利地位,同时也因为有限资源的分散而导致原有优势专业办学水平的下降,更重要的认识在趋同的发展中丧失自我。结果导致,别人有的专业比不上,别人没有的专业也没有吸引力。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大大下降,同时也是自身处于发展置于越发尴尬的发展困境之中。反思上述误区,在今后的结构调整中,地方高校必须要科学地设定自己的办学层次定位,适当地收缩专业规模,精简专业构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

坚持特色办学,就是走差异竞争之路,这是现代环境下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二)坚持强化服务意识,价值双重建构原则

地方高校在竞争中除了要积极寻求自己价值特殊性这个根本问题之外,还必须要解决价值的真假问题。因为只有命题“真”,实践才有价值上的意义。我们知道,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价值是否存在或者说价值的大小,其实是由其能否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来决定的。所以,针对目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际上严重脱离的现实,地方高校在办学结构调整时必须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认真鉴定其办学价值的真伪。与地方社会需求相一致,价值就是真,否则就是假。只有价值真实,才有行动的必要,价值也才有可能实现。所以,各地方高校必须转变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式办学,进而深入社会实际,充分而准确地把握地方社会实际需求,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闭门造车了。使培养目标价至与社会需求价值相一致,完成价值的双重统一,构建价值才能转化为现实价值,主观价值才能具有客观上的属性。

(三)坚持实事求是,结合自身实际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基本思想路线,更是我们做好一切共的根本指导原则。地方高校不仅具有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同时更有自身的发展实际,而现实则是未来的基础,实施地方高校办学结构改革,绝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地方高校作为置身于地方特定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的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成长壮大,可以说是上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方高校具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在长期发展中,地方高校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学科专业结构、办学层次定位,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并与地方社会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这也正是地方高校与其它高校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正是地处中心城市之外,生存与地方一隅,使得地方高校在办学水平、办学层次、管理理念、社会已影响力等方面与重点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是较低的,发展的政策环境较差。所以,积极推动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均不能离开这个最基本的现实。如果离开这一点,便是痴人说梦,吹亏的只能是地方高校自己。

(四)坚持整体设计,可持续的建构原则

这一点,是针对目前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中现实问题提出的。正如我们往前面已经多多少少提到过的,目前地方高校在改革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缺少战略把握,短期行为突出,而方案本身亦缺少系统性设计。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目标与手段的冲突、维持生存与加快发展中间的冲突、办学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冲突、规划发展与盲目推进之间的冲突等等。高校是一个承担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从系统发展的理论上说,系统越是发达,整体性要求就越高,系统的整合也就越难。也就是说,系统的发展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以整体性的进步为基本方式的。从实现的角度上看,地方高校相对发展缓慢、低水平运行的原因也不是某个具体方面的问题,而是全局性的不足与缺失。基于此,地方高校在办学结构调整中,必须具有战略眼光,树立全局意识,必须避免单一而又带有盲目性的行为的发生。系统构成部分的有机集合的建构,才会实现持续发展。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地方高校办学结构调整所必然带来的巨大的工作上的困境。对于这一点,作为高校管理者的校级领导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清醒的认识。

(五)坚持强化主体意识,积极发挥文化引领功能的原则

不论目前学者对于大学是否具有文化引领功能持何种意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学作为文化和精神的高位群体,其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在应对社会需求上,事实上大学从来没有间断过通过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优势积极对社会发展施加影响,帮助社会选择并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因此,大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实际上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发生着。为此,对于位处地方,并掌握着先进文化和巨大精神财富的地方高校,在发展中不仅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同时更一定不能忽视在帮助地方社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大学应该具有高于服务的功能属性。地方高校要牢记着一点,这将会大大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强化引领功能,体现出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和超越精神。

(六)坚持瞄准社会需求,动态发展原则

现今世界正处在变化迅速、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之中,而社会不断发展又必然给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作为处于高等教育底端的地方高校也会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等影响,而随时面临新的环境与挑战。因此,地方高校要在整体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保持或提高自身的价值给定,就必须在关乎办学整体的结构上做出相应的机动性调整。即随着区域社会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及发展重点的调整与转移,对自身的办学结构及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实现学校办学在整体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致性,实现动态平衡。

[1]孙德彪.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7).

[2]鲁林岳.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地方高校发展与转型的价值导向与追求——以浙江省经济发展特色与高校建设为个案[J].中国高教研究, 2009(01).

[3]姚林如,袁碧欣.特色学科在地方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及发展模式[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4]杨少华,田玉梅.试论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5]郭勇义,何云景,韩如成.特色和培养能力是地方高校持续发展的核心逻辑[J].中国高教研究,2009(03).

(责任编辑:卞实)

Basis and Principles of School Structural Ad just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Characteristic Econom ic Region

LV Liang,WEIJing-yan
(Departmentof Politics and Law,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Compelled by own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local society,timely adjustment of the school 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historical inevitable choice of local universities'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local universities'structural adjustment,must practic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level,aiming a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local economic and fully implement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Meanwhile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moderate control,centralized advantages,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adhere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combining their own actual development;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overall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dhere to strengthen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aiming at the social needs.

lo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school structure;basis;principle

book=36,ebook=36

G657

A

1008—7974(2012)05—0091—04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子[2009]第193号

2012—03—01

吕良(1965-),吉林德惠市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价值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