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唐山抗震精神及其传承价值

2012-08-15王士立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唐山抗震精神

王士立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一、气壮山河的唐山抗震精神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地震,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顷刻之间被夷为墟土。有24.241 9万人丧生,16.458 1万人受重伤,受轻伤需要治疗者有36万多人。唐山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4.48亿元。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浩劫。唐山大地震被认为是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当时,国外曾有人哀叹: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

但是,唐山并没有从地球上抹掉。唐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以天塌地陷不弯腰的英雄气概投入抗震减灾的斗争,用鲜血与生命凝成了世人称颂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废墟上建设了一个新唐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慷慨壮歌,是我们时代的精神史诗。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唐山人民在特大的地震灾难面前,坚守正义,邻里之间、军民之间、干群之间,同呼吸,心连心,风雨同舟,不舍不弃,共度难关,表现出了珍贵的大爱情怀。唐山人民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义无反顾地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抢救他人的生命,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和甘为人民利益洒热血的高尚情操。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唐山人民在特大地震灾难面前,勇敢地与肆虐的震魔抗争,捍卫生命的尊严。在极端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悲观沮丧,不退缩屈服,顽强地挺立着,并且很快投入重建家园的劳动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表现了坚韧不拔、刚毅自强的英雄主义精神。

邓小平同志倡导发扬“五种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1],唐山抗震精神完整地体现了这五种精神。唐山人民抗震减灾的伟大胜利和新唐山在废墟上的崛起,充分证明了唐山抗震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二、唐山抗震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唐山抗震精神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的文化积淀。

(一)唐山抗震精神是古代“尚义勇”的民族精神的传承

清修《滦州志》记:滦州“人性劲悍,习于戎马”“人尚义勇”。

滦州大地向来是尚义之邦。大约3 600年前,唐山地域进入了文明社会。地方侯国孤竹国(包括古代滦州——今唐山地)产生了崇礼尚义的道德典范和儒学先驱伯夷、叔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唐山平民大众。汉唐以后,儒学在唐山地域流布。蒙古汗国——元朝时期,张载的“关学”自关中东来滦州,得以复振,广泛传播。特别是明朝以后,滦州“去京师数百里,列于畿辅,为声教之首被”。儒学进一步兴盛,“家有诗书,骎骎有中州古国之风”。传统儒学有许多精华,一是向上心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是相与情厚,“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仁人的准则,是要在社会里“向上”,在人伦中“相厚”。唐山的抗震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反映的是“向上心强”;“公而忘私,患难与共”,反映了“相与情厚”。广泛流传在滦州大地的张载的“四为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铸造了人们心忧天下的政治情怀,强化了中华民族推崇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品格。温家宝总理曾在多次讲演中引用了张载的名言。唐山人民在抗震中所表现“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正表现了唐山人民心忧天下,推崇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品格。

唐山地处滦河下游和燕山山丘地区,在古代属于苦寒地带,“冬苦寒,人畜多冻死”的情况常有发生。滦河虽有生养之利,却也有水灾之害,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8年)至1986年,1 538年中滦河有记载的水害约200次之多。这里又长期是民族征战的战场,常常是“边陲萧条,无复人迹”,“一望幽燕人物尽,颓垣萧草不胜情”。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百姓求生维艰,从而铸造了刚健勇敢的性格。这里从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杂居,文化相互渗透,游牧民族强悍的性格影响了尚勇的民风。这种尚勇的民族性格,千百年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艰辛而越发坚强。

“尚义勇”是唐山历史文化的核心内涵。这种“尚义勇”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悠远深厚。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迁安县洒河桥、青山院和潘家口民众把“义勇”二字鲜明地写到自己的旗帜上,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唐山的抗震精神是传承了“尚义勇”的民族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表现了高尚的“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表现了可贵的“勇”。

(二)唐山抗震精神是近代唐山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和农民大众“特别能抗难”传统精神的升华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一,是北方工业之都,很早就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此队伍有两个特点,一是集中,人数和产业集中。1922年时唐山开滦矿务局、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启新洋灰公司,三大企业就有产业工人5万多人,其中开滦矿务局有近4万人。二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是赤贫的无产者,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为了求生存,他们在阶级斗争中“特别能战斗”。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唐山工业无产阶级“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被载入了史册。唐山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开滦煤矿工人先后举行过大小罢工68次。1922年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唐山铁路、煤矿、水泥、纺织等行业近5万产业工人为争取改善待遇和民主权利,举行了跨产业联合罢工,前后参加罢工的人数约占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罢工总人数的1/7以上。特别是开滦5矿工人,不惜喋血街头,一直团结奋战了25天之久,推动全国工运高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发展,“达到最高峰”,这“是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最重要的罢工之一”[3]。以后的1934年、1938年、1946年先后爆发的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都声势浩大,斗争英勇,体现了“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节振国精忠报国,刚毅顽强,更成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典型代表,在唐山乡土的史册上熠熠生辉。

近代唐山农民大众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中,锻造了“特别能抗难”的顽强性格,继承了民族的传统精神。唐山农民阶级是工业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在1927年的玉田农民暴动中,唐山农民大众在北方首先举起武装革命的旗帜,不屈不挠,冲锋陷阵。在1938年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唐山工业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联盟,不畏强暴,发扬了“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抗难”的革命精神,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中,留下了血染的风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间,有1.8万名唐山籍的儿女壮烈牺牲;全市6 549个村中有4 418个“烈士村”。

这种“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抗难”的精神传统,在新中国建立后得到了升华。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奋勇拼搏,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开滦“矿山铁汉”侯占友义务献工,“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地球转两圈,他上三年班。”钢铁工人王益元以惊人的智慧,创造“全氧侧吹转炉炼钢法”等多种先进炼钢法,成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们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典型代表。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唐山农民大众,艰苦奋斗,万难不屈,偏向悬崖攀绝峰,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遵化西铺山区23户贫农以“三条驴腿”办“穷棒子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艰苦创业精神,成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遵化山区农民在“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砂石峪战天斗地,创造了“万亩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谱写了“愚公移山”的现代篇章。其“特别能抗难”的精神是举世公认的。

这些都是唐山抗震精神形成的社会底蕴,也是对古代“尚义勇”精神的传承。唐山的产业工人和农民大众是这样英勇顽强,在大地震的灾害面前,必然是迎难而上、不怕险阻的强者。唐山产业工人是抗震减灾斗争中的中坚力量。

(三)唐山抗震精神是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对唐山人民长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宣传教育的结果

唐山抗震精神不仅是传承了古代唐山民众“尚义勇”的精神传统和近代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农民大众“特别能抗难”的精神传统,更是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众长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宣传教育的结果,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积淀。

唐山解放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广泛传播,形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得到普及。深入持久地宣传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牺牲精神,教育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股劲,“苦不苦,比比红军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毛泽东同志早年(1917年)《奋斗自勉》的壮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广为传布,使崇拜他的人们激情燃烧,那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成为人民大众的人生信条。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老愚公不怕困难、子孙相继移山劈岭的精神,成为座右铭。唐山抗震精神是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老愚公精神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传承和拓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报刊、电台等社会媒体和车间、田头、学校课堂都在宣传“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一身正气的方志敏,抗日英雄节振国,视死如归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刘胡兰和江姐(江竹筠),解放战争中的爆破英雄董存瑞,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炸碉堡的黄继光,公而忘私、宁死坚守战斗岗位的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奋不顾身救火保护集体财产的女工向秀丽,助人为乐的崇高典范雷锋,舍身推惊马救列车的“爱民模范”欧阳海,英勇顽强的海军“钢铁战士”麦贤德,演练场上扑向炸药包掩护民兵的解放军战士王杰,舍身拦惊马救儿童的解放军战士刘英俊等英雄人物的事迹,作为人们的行为镜鉴。提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口号,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又开展“兴无灭资”的思想改造运动,持久不断地批判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极颓废的灰色人生观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荡涤精神家园中污浊的作用。科学理论、崇高精神、先进道德,在唐山民众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唐山人民认同并信奉社会主义新文化,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这是唐山抗震精神形成的又一个社会原因。

三、唐山抗震精神长久的传承价值

(一)唐山抗震精神是助推道德建设的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唐山抗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在困难面前英勇无畏,一往无前,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彰显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有长久的传承价值。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不可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也包括文化、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复兴。一座有追求、高品位的城市,既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为依托,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为支柱。一个没有精神、没有文化支撑的社会是经不起风浪,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我们必须坚守精神家园,并不断促进自身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常言道:道德兴则民心齐,世风正则国运昌。此乃发展所需,群众所盼。

唐山抗震精神为人们确立了一个精神坐标,一个道德尺度,一种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崇德趋善。它能够启迪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忧国而不谋身,维护人民利益,热心奉献社会,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确立博爱的行为准则,在灾害和不幸的环境中,和衷共济,善待他人,从而促进和谐关系、和谐社会的生长。它能够激励人们的意志,培养顽强的毅力,迎着困难上,天塌地陷不弯腰,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开拓创新,快速前进,有利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早日实现。

当今国家经济转型,社会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观念复杂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凸显,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利益经济,一些人在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产生了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公众利益的种种行为,从而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有人活得自我,理想信念虚化;有人见利忘义,精神价值被物化;有人贪欲至上,人生“本义”被异化。有人被极端的自我泯灭了良知,老人跌倒在地无人搀扶;孩子被碾压在车轮下路人视而不见;学生溺水而亡,捞尸的船夫竟然站在船头挟尸要价;更有损人利己者,在别人的痛苦和血泪之上建筑起自己的欢乐,踩着别人的尸骨去攀登“天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冷酷无情!这种道德的缺失造成了价值信念失位。爱因斯坦说:“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因此需要人们净化精神家园,筑牢价值追求的道德之基。传承唐山抗震精神,是从思想道德观念上,从价值观上扶正祛邪,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匡正各种道德失范和社会风气失范现象,从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激发人们思想道德热情,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二)唐山抗震精神,是激励人民奋发上进,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防灾减灾的力量源泉

唐山是战胜特大自然灾害的英雄城市,唐山抗震精神是这座北方工业之都的文化记忆,是唐山的城市之魂。唐山抗震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特定的地震灾害事件中形成的,已经巍峨地凝固于历史的深处;但从本质上看,它反映了唐山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实践中孕育和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表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因而历久弥新。震后30多年的历史证明,由于广大干部群众传承唐山抗震精神,成为激励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战胜各种困难的锐利武器,从而取得了十年恢复重建,十年全面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江泽民同志1996年视察唐山时,在充分阐述了唐山抗震精神之后强调指出:“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抗震精神,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唐山。这种抗震精神不仅仅是唐山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4]

精神无敌。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于是涌现了学雷锋事迹百万余件,天天、月月、年年有“雷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于是到处都是活活跃跃的创造,日新月异的进步,唐山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全国卫生城”“全国社会治安治理优秀城市”,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实现了国家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唐山人民弘扬的抗震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于是凝心聚力,创造了开放超越、科学发展的曹妃甸建设精神。唐山抗震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更加需要公而忘私、处处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更加需要民心凝聚、和衷共济的社会风尚。我们必须坚守精神家园,使唐山抗震精神长久传承下去。

唐山抗震精神也是防灾减灾的力量源泉。2008年初,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玉田县宋志永等13位农民怀着感恩的心情,在万家团聚的农历腊月三十,自费租车前往湖南郴州救灾,在冰天雪地里艰苦奋战了十多天。他们说:“当年唐山大地震,全国人民都来帮咱们,现在人家遭了灾,不做点什么说不过去呀!”他们的行为被誉为“13个人感动了13亿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山人民在数千里之外与那里的人民患难与共。赴川的1 000多名志愿者中,有当年的唐山地震孤儿;志愿者中有的全家人开着推土机、吊车、装载机去救灾,有的买了几百万元物资送往灾区。在全国所有地级城市的捐助中,唐山是出钱出物最多的一个。当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皇甫志友在得知汶川地震消息后,立即率领一支51人的志愿者小分队,连夜包车赶往灾区,带去100万元捐款和30万元的物资。后来他又参加青海玉树的震后重建,援建了玉树民族中学。皇甫志友语带哽咽地表达他的激动心情说:“别人用生命拯救的唐山,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用生命代表唐山,去偿还全国人民的恩情。”[5]感恩和博爱,这是唐山30多年前形成的抗震精神的延续。唐山抗震精神已经成为流淌在唐山民众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灾难与人类历史并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遭受干旱、洪涝、台风、地震等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 000多亿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其他地质原因,极端天气事件和各种自然灾害会明显增多,我国防灾减灾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唐山市地震局提出“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有备才能无患,防灾减灾需要制度安排,物质的准备,也需要精神的准备。唐山抗震精神包含丰富的抗震减灾经验,是防灾减灾力量的源泉,要大力弘扬,长久为用。

(三)唐山抗震精神是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树立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的鲜活教材,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道德的生长点和励志的营养“补充剂”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党全民的历史责任。

培养国家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德育为先,要深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知荣耻,心向善,而后形成风气,就是一个社会的道德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一个人、一个社会良好面貌的根本标志。江泽民同志说:“要重视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6]胡锦涛同志也说:“要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7]唐山抗震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因而可以成为哺育广大青少年成长的鲜活生动的教材,是极富营养的励志“补充剂”。希望我们的作家多创作真实反映唐山抗震精神为主题的文学影视作品;要让唐山抗震英雄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青少年学生的头脑,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生长点;同时把抗震精神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使正确的价值理念、科学的思想理论和进步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言行,为青少年的人生奠基。引导帮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灾难和挫折教育,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有许多青少年由于少经世事,不能理解生活的真谛,畏惧困难,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很弱;或者受一时诱惑而突发奇想,竟然发生了几个十几岁的小学生相约自杀和二十多岁的大学生跳楼寻死的惨剧,使人倍感沉重和苍凉。我们要用唐山抗震精神去教育他们,点燃希望的明灯,使他们了解唐山地震中那钢浇铁铸的人民和那气壮山河的抗震战场,使他们知道在唐山地震灾难中他们的前辈是怎样百折不回生活的,唐山的灾民是怎样在废墟中捍卫人的尊严,珍惜生命,顽强求生的。引导他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将心比心,从而使他们感悟崇高的精神,感恩前辈的奉献,懂得今天的美好时光来之不易,感悟现实人生的幸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升华人生境界,同时使唐山抗震精神延展下去。

让唐山抗震精神在历史的天空中永放光芒!

[1]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G]//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2]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3]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23.

[4]白润璋.努力创建文明城市[N].光明日报,1998-12-27.

[5]王雪漫.百万次的证明[N].唐山劳动日报,2012-03-05.

[6]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G]//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3.

[7]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N].人民日报,2006-04-28.

猜你喜欢

唐山抗震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