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面试礼仪细节
2012-08-15王又昀
王又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27)
现代企业在招聘录用员工时,除了通过对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和笔试的方式考查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越来越重视通过面试的方式直接对其个人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查。在面试过程中,很多负责招聘的面试官并不一定都对专业技术十分了解,因而他们更加注重对求职者外在的形象气质、言谈举止等进行测试。
绝大部分求职者在面试前也会做一些相应的“功课”,如备好个人资料,刻意地穿着打扮,甚至会就可能提到的问题该如何回答进行准备。但是,很多求职者在面试中却因为忽略了一些礼仪细节,而使之前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丧失求职的机会,可见礼仪细节在求职面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而礼仪细节往往就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当中,求职者在面对面试官那挑剔的眼光时,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这些礼仪细节,就会让自己脱颖而出,大大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一、面试前应注意的礼仪细节
(一)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礼仪细节
面试前,求职者通常要准备一份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是迈向工作的第一步,制作时要注意以下一些礼仪细节[1]66:
1.要做到诚信。诚信待人是对人最好的尊重,真话不一定使人得到一份工作,而谎言一旦露出破绽,定会失去这份工作。所以无论是求职信,还是个人简历,都不能夸大其词、弄虚作假,这是面试官最为反感的。
2.格式要规范。求职信最好是手写,要符合书信的写作格式,有抬头、问候、内容、落款。字迹要工整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不要涂改或是使用胶带纸遮盖和粘贴,更不能出现错别字。如果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很糟糕,选择打印为好。
个人简历最好采用表格的形式打印,将学历、专业能力、特长、实践经验、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浓缩在一页纸上,让人一目了然。
3.语言简洁、措辞谦恭。要紧扣所求职位,尽量用简洁的文字进行表述,突出亮点,让人在短时间内记住求职者的主要信息。另外,措辞语气也要谦恭有礼,比如“尊敬的某某经理(主任)”、“贵公司”等。
4.慎用信纸信封。应使用正规的私人函件或印有在读学校名称字样的信纸信封。如果使用的是公函信纸信封,很可能给面试官留下爱贪小便宜的不良印象。
需要提醒求职者的是:在面试前要将求职信、个人简历以及各种证件的原件、复印件、笔、纸等有序地放置在包里,需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拿出来。
(二)仪容仪表的礼仪细节
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面部、手部和头发清洁卫生。女士最好化淡妆,美好的妆容不仅可以增加自信,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妆面要清洁淡雅,与服饰协调。男士应修面剃须,保持面部清爽[2]137,清除眼睛的分泌物,指甲不要过长,特别是指甲缝不能藏污纳垢,外漏的鼻毛要剪掉。头发要干净无头屑,发型端庄大方,男士的头发不能过长,做到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士可将头发束起来,或盘起来,使自己看上去更加干练、职业。切不可将头发遮挡住面部,否则不仅挡住了自己的视线,造成习惯性甩头,还会影响面试官的判断。试想,面试官连求职者的面部都无法看清楚的话,如何去“面”试呢?此外,面试前最好不要抽烟,也不要吃葱蒜等辛辣食品,要保持口气清新。
得体的穿着是非常关键的。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他自身教养最形象的说明”。我们从服饰不仅可以看出穿着者的教育背景、性格特征、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及其对自我优劣势的分析等,而且还能看出求职者对该职位的重视程度,因而,得体的服饰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多数企业更认同那些符合大众审美的职业形象,因此,求职者在选择服饰时应“随大流”,男士以衬衣、西服为主,女士则以款式简洁大方的套装、连衣裙为主。服装要整洁合体,符合穿着惯例和自己的体型、气质以及所求职业特点。比如,体型较胖者宜穿深色衣服;再如衬衣的颜色,白色显得稳重,适合行政办公岗位,蓝色代表执行力,适合业务、营销及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岗位;应聘教师、公务人员、财会人员等,可以穿得略微保守一些,而应聘艺术设计类岗位的求职者,则可穿得个性时尚一些。至于那些过于随便,或过分暴露的服装,会给人一种不够庄重的感觉,因而不适合出现在求职的场合。鞋袜方面要注意的细节是:无论男女,都要保持鞋面鞋跟洁净,皮鞋要擦亮;女士如果穿裙装,一定要穿高跟鞋、长筒袜,高跟鞋以中跟为佳,可以使身材显得修长挺拔,还不至于很累;长筒袜则以接近肤色为好。
饰物的佩戴也是有讲究的。恰当的饰物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提升个人的品位。佩戴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与服装协调。比如领带的宽窄要与衬衣领子的大小相称,色彩上则不建议选择红色,因为红色显得过于强势,不适合求职时佩戴。2.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少,是说一两件即可,最多不超过三件。如果拿不准戴哪一件更合适的话,最稳妥的做法是一件都不戴[1]。精,即精致,但精致并不等于昂贵,相反,过于贵重的首饰反而会给人一种“这个人不太好管”的印象,因此,佩戴时可根据自己的身份、年龄选择合适的饰物。3.尽量不要戴发出声响的饰物,因为这种饰物不适合在职场佩戴,因此会让求职者看上去不像职业人。
二、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礼仪细节
在面试这个环节中,求职者应当注意的礼仪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仪态举止方面的礼仪细节
1.准时赴约,稳定心神。守时是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所以迟到或爽约是面试的大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准时到达,一定要给面试官一个合理的解释。当然,等待的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情绪烦躁和心理紧张,所以,求职者最好在面试前10-15分钟到达,熟悉一下环境,还可以到洗手间稳定一下心神,整理一下思路,最后再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女士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补妆[3]102。
2.敲门进入,关闭手机。求职者在进入面试现场时一定要轻声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进门后要转身将门轻轻关上。在面试时手机响起对面试官是非常不尊重的,也会给人留下“不重视这份工作”的印象,所以在进门前要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或者直接关机。
3.微笑致意,礼貌问候。当一位求职者问面试官为什么会录用她时,面试官毫不掩饰地说:“是你的微笑打动了我。”可见,微笑能够表达出求职者愉悦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也会使面试官产生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人愿意与他共事。在问候时,可按职务称呼对方,如“某某经理(主任)好!我是……”;如果求职者是在校学生,也可称呼对方“老师”。问候的同时可行15至30度鞠躬礼,而不必主动跟面试官握手,除非对方先伸手相握。
4.仪态得体,双手递物。进入房间后要保持良好的仪态,走、站、坐都要做到规范、得体、大方,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比如走姿,男士要稳健大方、女士要轻盈稳重。而规范的站姿应该做到挺胸收腹,头正目平,下颌微收,双手自然下垂或叠放在身体前面,两脚自然张开,给人以挺拔、优雅的印象。至于坐姿,可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入座时动作要轻缓,坐椅子时最好只坐到2/3,背部挺直并可稍稍前倾,后背尽量不要靠在椅背上,着裙装的女士要并拢双膝和双腿,男士双腿可稍微分开,但不要超过肩宽,双手叠放或平放在大腿上,身体自然放松。切忌出现摇头晃脑、歪肩晃膀、抖腿、架二郎腿等下意识的动作[2]138。在递送简历及个人相关资料时要双手递出,并注意字的正面朝向对方。
5.告别有礼,善始善终。告别时应向所有的面试官和接待人员鞠躬致谢,感谢他们在百忙中接待了自己;坐过的椅子如果挪动了位置,要轻轻地放回原处;离开时别忘了把门轻轻关上;关门时要面向屋内所有的人,面带微笑点头告别。
(二)交流沟通方面的礼仪细节
1.准确表达。语言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面试的成败。求职者要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语气要诚恳,尽量少用“也许”、“可能”、“大概”等模糊词语,也不要用“绝对”、“肯定”等绝对化的表达方式。交谈时要切忌华而不实、故弄玄虚。要注重礼貌谈吐,讲究说话的艺术性,做到语言美。
2.巧用眼神。与面试官的目光对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眼神展现自信,另一方面可以察言观色,避免尴尬。面试时不要东张西望,垂首低眉。如果目光游移不定,不敢正视主考官的话,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说明对面试官的问题没有把握[3]103。求职者在面对面试官时,注视的部位最好是考官的鼻眼三角区,目光要平和专注。如果有好几个面试官在场,说话时,要适当用目光扫视一下其他人,以示尊重,切不可紧盯住一个人的眼睛看。
3.悉心倾听。倾听是沟通最有效的手段,悉心倾听会给人留下热情友好、谦恭真诚的印象。倾听时,身体可以稍稍前倾,面带微笑,不时以点头或简短的“嗯”、“是”、“对”等词语表示认同和肯定[3]102。要认真听清楚面试官的提问后再做回答。如果一时想不起来该如何回答,可以请面试官稍等,让自己理清思路后再做回答,也可以直接请教对方,切忌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
4.善用手势。恰当的手势可使交流的信息传递得更加准确,但要注意分寸,不能过频过大,否则会分散面试官的注意力,也会显得不够稳重。
5.保持距离。在交谈时要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与面试官距离过近会加重自己的紧张情绪,还容易把口气呵在对方脸上,甚至把唾沫喷到对方脸上[3]103,不仅令人不悦,自己也会十分尴尬从而影响到以后的整个交谈。
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礼仪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求职者要想在面试官面前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风度和魅力,赢得职场机遇,平时就要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还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要有意识地从细节上矫正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防止把不好的行为带到面试考场上去。如有条件,还可以事先模拟面试的情景,请朋友、家人扮演面试官,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求在面试时呈现最佳状态。
[1]林友华.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清亮.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教育部高教司.纵横职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