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节日看报纸版面的民俗回归
2012-08-15陈俊琦
陈俊琦
(山西日报社编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每逢重大节庆日,各家报纸都会挖空心思,雕琢版面,以争一时之胜。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大报纸的版面都是编采人员提前谋划构思,经过深思熟虑,多方收集素材,精心制作而成。笔者以最为隆重的春节为例,遍览近年来各大报纸的精品版面,详加分析,发现有些版面在设计上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编排思路非常值得称道。特别是在2011年2月上旬,农历辛卯(兔)年的春节;2012年1月下旬,农历壬辰(龙)年的春节版面设计中,一些媒体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巧妙运用“兔”、“龙”作文章,匠心独具,大有“媒体过年闹新春,年味尽在民俗中”的味道。
一、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营养
春节是华夏子孙特有的节日,已有上千年的传承,其中凝结着丰富的风俗信息和文化符号。[1]版面策划人员只要稍加留意,恰当运用这些信息和符号,就会起到一图胜万言的效果,甚至能带来言外之意,画外之音。《解放日报》的报春红梅[2]、《中国青年报》的大红剪纸[3]、《浙江日报》的对联[4]、《河南日报》的中国结[5]、《京华时报》的飞龙在天[6]等版面都属于这类题材运用的上乘之作。
《解放日报》农历辛卯年春节,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一直沿用专门为春节设计的报头。通栏20行高,浅黄色底纹,报名及相关信息居中,左右两边分别设计了红梅怒放的国画和玉兔呈祥的剪纸。整体感觉大方热烈、喜气洋洋。特别是红梅的选择,有文人味;剪纸和国画体裁的运用,有中国味,符合春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最为盛大的节日这一报道主题。
《中国青年报》辛卯年春节期间的报头也是专门设计的。通栏20行高,整体以剪纸的形式来设计构思。报名居中,围绕报名的是一个灯笼;其它区域都以阴刻的剪纸形式出现,大红底子上剪出镂空的白色图案,喜庆热烈。其中左边的剪纸图案为一个扇面和一个兔子,扇面上还有鲜艳的牡丹和登高枝的喜鹊;右边的图案为两个挑着灯笼的小孩追逐一只回头的兔子。整体感觉生动活泼、热闹,符合《中国青年报》年轻、活跃的定位,也富有深厚的中国韵味。
《浙江日报》2011年2月3日的头版突破常规,以大红对联分居整个版面的左右两侧,上面的报头其实担当了横批的角色,中间分上下放置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春节访民生的大幅照片。整个版面结构简洁大方,过年气氛浓重热烈。
《河南日报》辛卯年春节的整体策划更上层楼,当天的四个版统一设计,样式一致,都以大红镂空窗框作边,让人一下就想到了过年贴窗花的习俗。其中,一版居中突出放置了中国结,一下子让版面灵动飘逸起来,整个版的年味也浓了起来;2-3版是连版设计,其中人物头像的白描和圆形屏风的半镂半空,当真是神来之笔,既丰富了版面的表现手法,又带出了浓浓的民俗味;最为难得的是,4版的广告也受到了重视,以整体、协调的版面风格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京华时报》壬辰年春节版面把“2012”异化为腾空的巨龙,巧妙寓意北京文化在2012年里将迎来飞速发展与壮阔前景。
二、从其他美术手法中借鉴技巧,丰富版面表现手段
现代报纸版面美术元素运用越来越多,有人说已经进入读图时代,[7]有人说报纸逐渐杂志化,毫无疑问的一点是,表现手法更新,向其他领域吸收的技法更多了。比如《羊城晚报》的兔年春节版面[8]就是用照片的形式表现的一幅漫画;《武汉晨报》龙年春节版面[9]数张漫画集合版面;《合肥晚报》的“问春运”[10],列车出人意料地运用了简笔画形式;《长江商报》的“开门红”版面[11]巧用3D 制作。
《羊城晚报》在兔年春节这天的头版上刊发了一幅合成照片。照片内容为一只兔子和一只小老虎的对话。小老虎说:“兄弟,我走了……”兔子说:“大哥,交给我吧!”这幅图以可爱的动物对话的形式告诉了读者“辞寅年,迎卯年”的信息,在大年初一里博得了读者会心一笑。
《武汉晨报》龙年春节特刊围绕“开往春天的地铁”这一主题,以地铁上不同站点为红线,串起一个个新闻故事,既有面的宏大,又有点的细腻,既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又彰显不同事件的个性。头版用漫画也是经过反复斟酌,因为漫画更有张力,也更具黏性,无论是视觉冲击还是主题展现,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合肥晚报》2011年的“问春运”版面,一列线条勾勒出的列车足足占了整个版面,一旁拎着行李的游客显得渺小而急促,再联想到当下热议的“买票难”、“春运苦”话题,给读者无尽遐想。
《长江商报》的节后第一天版面,延续年味儿,用大红灯笼、大红门寓意开年红火。版面中央,敞开的大门配以鲜亮的“开门红”三字点明了整个主题。
三、时刻关注读者的兴趣点,善于拓展式思维
辛卯年是兔年,大量媒体的版面都运用了“兔题材”,或点缀,或衬托,逐渐落入俗套。但《人民日报》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做了归纳总结,把古今中外的“名兔”汇集在一起,既有中国神话中的“玉兔”,又有外国卡通“流氓兔”等,并且以人物档案的形式出现,再配以精彩的故事,把知识性和趣味性巧妙融为一体。这本身在版面的构思、内容的立意上就高了一筹。该报的“兔”专题版面[12]一改该报平日端庄稳重风格,以图文互动、打破平衡的方式构思版面,汇粹了古今中外的名兔,在关注民俗中有知识味,在传播知识中有娱乐味,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长株潭报》壬辰年春节版面[13]紧扣人情味做文章。版面是带着大包小包往家赶的行人图片,生动地传达了春节前所有中国人的心愿:团聚。为了让这个封面不至于太空泛,该报的编辑还写了一首“回家”的诗,也给这个版面添分不少。版面大标题很平实,但“妈,我回来啦”,正是很多游子回家后的第一句话。正如诗中所说:走过的世界不管多么辽阔/最终将回到家的原点/经历的不管丰裕还是简单/家都充盈,家都温暖。“从人性的深处动人”,正是《长株潭报》所追求的。
《华商报》壬辰年春节版面[14]的创意由三部分构成:占版面大部分面积的中国红围墙彰显了西安这座古城的厚重历史和文化风貌,大气恢弘;底下几组民间年画造型的儿童嬉戏图,体现了传统佳节春节的热闹气氛爆竹声中除旧岁,喜气洋洋,让人倍感生命的活力;中间墙上粉笔绘制带着拙朴气息的中华龙,应和了龙年春节的主题,新颖不落俗套。版面上方展示了一组策划,记者采访了从孕育龙宝宝的龙妈妈到108岁的属龙的寿星,他们每人一句话寄语新年。
总的来说,从版面来看,媒体春节的的确确是一席本土风情浓郁的节日盛筵。
版式创新是提高报纸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15],这两年的春节版面也恰当说明了这一点。作为编辑人员,应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为提高党的新闻宣传艺术做贡献。
[1]陶思炎.春节文化符号的释读[J].文明,2012(1).
[2]陶健.兔年游兴浓 新春开门红[N].解放日报,2011-02-04(1).
[3]董伟.春节版面[N].中国青年报,2011-02-02(1).
[4]俞剑弘.版面设计[N].浙江日报,2011-02-03(1).
[5]张焱莉.豫兔报春[N].河南日报,2011-02-03(1).
[6]张然.刊首语[N].京华时报,2012-01-12(T1).
[7]张玉川.读图时代真的来了吗[J].传媒观察,2003(1).
[8]朱文海.花市迎春[N].羊城晚报,2011-02-03(1).
[9]彭翠琳.开往春天的地铁[N].武汉晨报,2012-01-29(1).
[10]朱萍.问春运[N].合肥晚报,2011-01-18(1).
[11]王荣海.收心,提神,鼓劲[N].长江商报,2011-02-09(1).
[12]杨宁.兔年话兔[N].人民日报,2011-02-01(8).
[13]谢功梅.妈:我回来啦[N].长株潭报,2012-01-21(1).
[14]王志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2-09(4).
[15]张巨霖.报纸版面创新中的版式策划[J].新闻采编,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