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技术冲击下新闻摄影教育的走向

2012-08-15马亚琴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摄影教育

马亚琴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电视艺术系,山西 太原 030053)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新兴媒体迅速兴起,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兴媒体也不再是花边、绯闻、小道消息的代名词,已经逐渐成为成熟、专业、有深度的新闻传播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在传媒领域内发挥着巨大作用。另外消费者获得新闻的终端途径的拓展也加剧了媒体间的竞争。2012年5月17日,根据尼尔森上海跨屏样本调查显示,半数上海消费者进行着多屏媒体的同步消费。研究小组发现,在上海地区,有30%的消费者会在收看电视的同时使用手机和电脑,11%的消费者同时收看电视并使用电脑,9%收看电视时使用手机。[1]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传统媒体在寻求转型与拓展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的品牌价值与传播信息的深度与广度,新兴媒体则是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形象,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业务精的新闻报道队伍。另一方面,现今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拍摄技术越来越简单化,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媒体机构的一大共识,媒体机构获得新闻消息和新闻图片途径越来越多,新闻媒体机构不再需要供养一个庞大的新闻报道的队伍。面对复杂多变的媒体新环境,作为新闻报道主体的新闻摄影记者面对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国内新闻主流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现状

《人民摄影》在一篇关于新闻摄影教育的报道中写道:“我们随机选取了全国11个各级各类报纸的摄影部,对摄影记者的业务能力和接受新闻摄影教育状况作了一次电话采访。结果在被调查的11个摄影部的99名摄影记者中,接受过新闻摄影教育或这方面培训的记者有28名,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8%。而这28名记者中大部分也只是在大学或大专院校的新闻系或摄影系里学过新闻摄影课程,还有的则是在工作之后才接受过新闻摄影方面的培训,而实打实接受过高校新闻摄影本科教育的人,只有3人,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没有接受过新闻摄影教育的记者则是‘身份’各异,参差不齐;另外,也不乏从各地通讯组选拔上来的基层摄影爱好者。”[2]

报道中还提到,“各报摄影部主任在接受调查时普遍反映,接受过新闻摄影系统教育的记者在工作中业务素质普遍较高,系统的新闻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在选取新闻的角度和对新闻的感性方面高于他人一筹,对新闻的领悟性高,进入工作状态快,画面语言多样,内涵丰富,具有较强冲击力和感染力。而没有接受过系统新闻摄影教育的记者在工作中则普遍表现为新闻敏感性差,发现新闻尤其是表现新闻的能力不强,由于缺乏系统的新闻摄影理论的指导,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为后劲不足,作品流于程式化表现,缺乏内涵和思想深度,尤其是对专题的挖掘不够深入,对报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够深入。”[2]

纵观国内媒体近年的发展,图片故事的新闻报道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在走下坡路,国内近十年再也没有出现像《我要上学——大眼睛》(谢海龙,摄于1991)、《幸福母亲》(于全兴,摄于2001年)社会影响力这么大的图片摄影报道,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摄影记者的整体素质在下降,老的摄影记者退休或者即将退休,年轻的摄影记者由于自身阅历、经验不足,再加上没有专业系统的新闻摄影相关知识的学习,很难担当重任,国内几大主流媒体几乎都面临着摄影记者严重不足的现状,很多新闻媒体依然还是一些老摄影记者在挑大梁,比如:《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王文澜(1953年生);《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贺延光(1951年生);《新民晚报》首席摄影师雍和(1956年生)等。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尤其是图片故事的深度报道,目前国内很少有报纸设有图片故事专栏,《南方周末》虽然设有图片故事专栏,但是由于稿件匮乏也不能保证每期都出。像《洛杉矶时报》摄影记者卡丽·勒内·霍尔连续五年拍摄报道一个普通家庭生活的图片故事在国内的新闻媒体从来没有过。目前国内的新闻媒体机构迫切需要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背景、高素质的新闻摄影人才充实自己的报道队伍。

二、国内高校新闻摄影教育的状况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中没有设置新闻摄影本科教育,新闻摄影只是作为新闻学教育中开设的一门课程。目前,新闻摄影的高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开设新闻摄影课程,个别院校也招收新闻摄影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培养高级新闻摄影人才;另一类就是新闻学的本科教育,新闻摄影是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摄影一直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新闻摄影不仅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而且作为新闻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所占的课时和比重也相对较少。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新闻摄影课程只有34个课时,学分2分,主要讲授新闻摄影基础理论和新闻摄影拍摄技巧。新闻学本科教育开设新闻摄影(2学分)、摄影技术(2学分)、摄影概论(2学分)、图片编辑(2学分)、摄影造型技巧(2学分)五门摄影课程,共计10 学,占总学分的 5.7%。[3]其他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也大同小异,有的甚至更少。

我国现行的新闻摄影教学不仅课程设置很少,而且教学重点偏重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美国《纽约时报》图片总监对年轻人怎样成为一个报社的摄影记者的建议是:首先准备好一份自己的个人作品集,这个作品集应该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肖像、新闻照片(一般新闻和突发新闻)、体育新闻照片、特写新闻照片、创意摄影作品、一个图片故事。要完成这样的摄影集,不仅需要专业的摄影技能,更主要的是摄影师要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而我们的大学摄影教学几乎没有这些相关课程的设置,培养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对新闻的感知能力弱,对事件本身的内涵以及其辐射的社会效应缺乏深度认识。再加上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各种新闻摄影类型报道的训练,又极少有机会进入媒体实践,很少有毕业生能够交出这样的摄影集,这样就造成了我们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而媒体机构优秀摄影记者后续无人的尴尬境地。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教育的走向

从1990年全国新闻编辑学会提出“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以及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片再也不是文字的附属品,而是站在新闻传播的前沿,担负着重要新闻传播的任务,“一图胜千言”。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新闻事件,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需要海量的新闻图片,这就要求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能全面的新闻摄影记者满足媒体的需求,而我们的新闻摄影教育发展缓慢,再加上本身的基础薄弱,教学模式老化、观念陈旧已经严重制约了新闻摄影的发展,所以从事新闻摄影教育的同行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改革与创新教育,培养出符合媒体需求的合格的新闻摄影人才。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

媒体报道的娱乐化对新闻摄影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有人发出了“新闻摄影死亡”的喊声。有这么几则消息,一则是创办Visa报道摄影节的Jean-Fran ois Leroy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提到:“媒体已经越来越不‘严肃’,它们得了一种病,摄影师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而媒体却只关注名人,MJ去世,有着成千上万的新闻,但是有关他的离世的照片,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么?”另一则消息是新闻摄影记者Matt报道了一个瘫痪的女孩与命运搏斗的故事,美国一家全国性报纸拒绝发表这组照片的理由是:“广告客户需要开心的故事而不是沮丧的。”还有摄影师 Jeff Moore也提到一个例子,他的一个摄影师朋友,想拍摄一组新闻报道,很多杂志都喜欢这个选题,但是最终却都放弃,其原因在于:其中没有名人。[4]这些消息都在告诉我们:由于利益的驱使,世界媒体报道正在走向娱乐化。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内也并不少见,一些小报、网络媒体为了赚取眼球、提高点击率,追名星、制造绯闻,传播内容低俗。但是娱乐化不会成为媒体的主流,陈昌凤教授在她的报告中提到一份媒体的调查报告:“74%的互联网用户依赖当地报纸媒体(包括数字版及印刷版)作为主要新闻和信息来源。报纸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便捷、广泛的新闻信息和广度,以及丰富的本地新闻是消费者把报纸作为自己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原因。”[4]可见娱乐化的新闻不会成为新闻消费主流,主流媒体只有坚持自己的新闻价值观,真正为社会大众传播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信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新闻摄影教育担负着端正方向、传导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的重要责任,所以新闻摄影教育要做好以下三个坚持: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摄影具有特殊的宣传引导功能,这个功能也是由新闻传播功能引申出来的。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起着党的宣传工具和社会舆论的向导作用。高校新闻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坚持新闻要在阐明社会目标,解释方针政策,维护社会主流价值,缓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倡导新闻摄影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助推社会正能量。新闻摄影的主体不应该是追逐明星、绯闻、八卦,而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

2.坚持新闻摄影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的功能。这是新闻摄影最主要的功能,也是新闻事业中“最机敏、最敏捷的视觉神经”。一方面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及时拍摄记录各种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形象生动的照片,通过各种媒介在最短的时间传播给民众,让民众了解事件真相。例如:奥运会期间,各大媒体的摄影记者源源不断地发回我国以及各国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图片,满足了国内民众对奥运赛事以及对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情况了解的需求。另一方面摄影记者还应该挖掘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众喜欢的新闻信息,进行拍摄报道。对一些有价值的事件、人物还可以深入拍摄报道。

3.坚持新闻摄影的舆论监督的功能。这也是作为新闻的基本功能之一。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使其具有见证性和现场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慑力。“微笑局长”的曝光就是很好的例证。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照相机,记录真实,还原真相,真正为维护民众的利益服务。

(二)积极推进新闻摄影专业建设,制定合理的新闻摄影专业课程体系

读图时代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接受过完整系统教育的优秀的新闻摄影人才,传统的摄影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媒体的需求。新闻摄影教育不能再从属于新闻学教育,迫切需要建立适合媒体需求的新闻摄影高等教育,制定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新闻摄影课程体系。为了应对新的就业环境,我认为新闻摄影的课程设计上应该把握住三点:

1.摄影基础理论的教学,摒弃陈旧的内容,比如传统照相机、胶片、传统暗房等教学内容,增加新设备(数码照相机)、新技术(数码摄影、数字暗房)的教学;新闻摄影类的教学内容要包括新闻摄影领域所有类型的拍摄项目:肖像、新闻照片(一般新闻和突发新闻)、体育新闻照片、特写新闻照片、创意摄影作品、图片故事等。

2.开设文字写作的课程,训练学生的文字撰稿能力;适应新媒体的需求,增加新媒体技术的教学内容,包括视频拍摄、电脑操作和网络技术。

3.增设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并且合理配置课程比例。

(三)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与媒体联姻办学,实现双赢共进

新闻摄影不仅是一门专业性的技术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传统的新闻摄影教育主要依托大专院校自主办学,教学形式主要还是课堂教学这种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是实践训练,也是由本校的老师组织进行,大学老师自身的媒体实践研究十分薄弱,再加上关起门来教学的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大都实际操作能力弱,不能很快上手工作,这也是导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打破旧的传统的办学理念,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走和社会媒体合作办学的道路。复旦大学早在2001年就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建立共建机制。上海宣传系统参与到学院的规划建制以及新闻教育的实施方案中,包括培养目标的制定、招生、课程设置、实践方案,以及资金投资等。地方院校的新闻摄影教育也可以通过与当地宣传机构或者是地方媒体合作办学,这样不仅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符合媒体需求的课程体系,而且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与媒体合作办学,一方面媒体的摄影记者可以不定期地到学校为大学生授课,这样既可以充实教师队伍又能弥补大学老师实践能力弱的缺点。另一方面,社会媒体可以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新闻报道活动中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校来讲这种办学机制可为学生创造出一条“大学生摄影记者——实习摄影记者——摄影记者”的就业之路,媒体机构可以不断地吸收优秀的毕业生充实到自己的新闻摄影队伍中,真正地达到共建双赢的目的。

四、结语

在传播新技术的冲击和带动下,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传统的主流媒体都在寻求转型拓展,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要求也更高。现代媒体需要的摄影人才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摄影技术,而且能够驾驭新闻摄影领域所有类型的拍摄项目。他们希望每个摄影记者都能是孙悟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能胜任各种新闻领域的拍摄任务而且还要会撰写新闻文字稿。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引入许多媒体还把对网络、多媒体和视频报道有专长,熟悉苹果电脑的操作都列入了招聘条件。由于新媒体的兴起,媒体对新闻摄影人才的需求是空前的,对于是新闻摄影人才既是新的机遇,也会是新的挑战。作为培养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大学教育者一定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紧跟新媒体发展潮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思想,监测社会媒体就业新动向,及时跟进,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一种开放、自由的创新办学方式去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优秀的新闻摄影工作者。

[1]陈昌凤.欧美媒体的新媒体化[DB/OL].新京报大讲堂.http://www.bjnews108301286.html.com.cn/17/2012.

[2]刘坚.新闻摄影教育,我为你忧虑[J].人民摄影,2001(5).

[3]罗任飞.中国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新闻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06.

[4]任悦.媒体病与新闻摄影的死亡[J].摄影之友,2012(5).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摄影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爆破瞬间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