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分析

2012-08-15张莹刘友伦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肠病结肠镜肠系膜

张莹 刘友伦

缺血性肠病是一组由于小肠、结肠血液等供应不足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并引发的一系列异质性临床表现的疾病。通过包括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和缺血性结肠炎[1]。随着我国人口老占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由动脉硬化所引发的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由于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有着交叉及重叠现象,因此在临床上极易导致误诊,由于该病病性发作快,如果不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措施治疗,患者的病死率极高。因此临床早期的诊断对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为由我院经结肠镜、影像学、病理或手术确诊的缺血性肠病患者。其中男2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2岁。其中缺血性小肠炎27例,缺血性结肠炎2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20例、冠心病19例、伴房颤9例、糖尿病8例、脑梗死2例、无特殊病史12例、外伤史4例。

1.2 临床症状 27例缺血性小肠炎患者:均伴有腹痛,排鲜血便4例、黑便8例,入院时查体腹部体征轻,与主诉剧烈疼痛症状不一致;

29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患者均为突发左下腹痉挛痛,入院时查体均有局限性轻压痛。

1.3 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4例、血淀粉酶升高9例、腹穿抽出血性腹水8例、血清CPK、CK-MB、LDH升高17例。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得出56例患者中有49例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52例进行了内镜病理学检查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肠病。电子结肠镜内镜下表现:49例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边缘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部分黏膜瘀点性出血、水肿、坏死,血管网消失,形成纵向溃疡,病变以肠系膜侧的肠壁表现最为明显。3例电子结肠镜显示大肠表现大致正常(慢性肠系膜缺血型)。必须注意:①内镜检查对于CMI诊断意义不大。②由于黏膜下出血较快被吸收,故48 h内进行内镜检查非常重要。③如出现腹膜刺激征,持续腹痛、便血及休克等为肠镜检查禁忌证。④充气压力过高(超过30 mm Hg)可加重结肠缺血。

2 结果

26例患者出现误诊,其中11例为急性胰腺炎、5例为急性菌痢、4例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为药物相关性肠炎、4例为肠梗阻,总误诊率为46.42%,误诊时间1~4 d不等;2例患者在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经静脉输液、针对性原发病治疗及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内科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

3 讨论

缺血性肠病其临床无明显特异性,但经临床经验总结得出:①患者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患者突发剧烈腹痛,明显的腹痛和很轻的腹部体征不相符,患者会出现血便,随后会出现腹膜刺激征和肠麻痹现象。②临床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患者中有心脏瓣膜病变、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结缔组织性疾病或相关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要高度警惕其发生缺血性肠病的可能性。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要及时对其采取结肠镜、B超、CT或血管造影检查,以确诊减少患者死亡率。急性肠系膜缺血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在临床上极易误诊或漏诊。AMI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常需手术治疗,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血运重建的时间。其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血管成形术血管再通手术主动脉-C肠系膜动脉旁路手术等,但同时注意的是其死亡率也极高。总而言之,无论是采用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对早期诊断缺血性肠病、降低患者死亡率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1]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06-307.

[2]舒敏,刘春英.缺血性肠病2 6例临床分析.中国厂矿医学,2005,18(1):25.

[3]王云.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内科,2006,1(2):175-177.

猜你喜欢

肠病结肠镜肠系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