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2-08-15钟成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卧位剪切力压疮

钟成莲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主要发生于病情危重、年老体弱和长期卧床或无法站立而长久坐位的患者[1]。但近两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剖宫产患者也时有压疮发生,以骶尾部多见。轻则出现皮肤红、肿、热或麻木感,重则形成水泡。严重影响产妇舒适度和增加感染机会。为此,我们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2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针对病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术后压疮再发生,以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369例产妇行剖宫产术,20例骶尾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发生率为5.4%。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体重﹥80 kg 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例。患者术后均使用了镇痛泵镇痛。术后次日查房,18例患者出现骶尾部皮肤发红、皮温稍高、轻微触痛,经翻身减压30 min后仍不消退。2例则出现臀沟两侧湿疹样红斑、水泡。20例压疮患者经积极处理后于出院前均痊愈。

2 剖宫产术后患者压疮的特点

多发生于骶尾部。以皮肤潮红、肿、热、麻木或触痛为主要症状,极少数为臀沟两侧出现湿疹样红斑、细小水泡。

3 高危人群

多发生于体型肥胖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身体虚弱、对疼痛刺激敏感、耐受力差等产妇;及手术后使用硬膜外腔镇痛泵(PCEA泵)持续镇痛的患者[2]。

4 原因分析

4.1 术后体位 ①仰卧位:术后去枕平卧6 h,并于切口处放置沙袋压迫减少渗血,加上导尿管、麻醉导管、输液管等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使局部皮肤受到垂直压力过久。当皮肤毛细血管承受压力超过30~35 mm Hg,持续超过2~4 h就可能引起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导致压疮发生[1]。另外,体重过重患者,术后在移动或为其更换卫生垫时强行拖、拉,使皮肤受到床单或床上垫巾的逆行阻力摩擦,易损伤皮肤的角质层。皮肤被擦伤后,再受到汗渍、分泌物、血液等的刺激时,也易发生压疮。②半坐卧位:患者平卧6 h后取半卧位。在患者取抬高床头卧位时,身体重心集中于患者骶尾部,加上身体下滑产生的剪切力,使皮肤血液循环障碍,也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4.2 理化因素的刺激 皮肤受潮湿、摩擦、排泄物、分泌物等理化因素的刺激[3],一次性垫单的应用,虽然解决了床铺的污染问题,但由于其透气性和吸湿性差,使产妇术后局部皮肤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加上汗液、大小便、血液的刺激作用,酸碱度改变,或产垫皱摺等原因,致皮肤表皮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极容易破损。

4.3 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是导致压疮的内因 妊娠水肿、贫血患者,皮肤组织较薄,一旦受压,缺血缺氧更加严重,易导致皮肤破损。

4.4 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2]镇痛药物使术后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有效解决了患者术后疼痛问题,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但与此同时,患者主动活动的次数也明显减少,自我保护能力降低。

4.5 精神因素 部分患者对疼痛较敏感,害怕活动时引起切口疼痛或裂开,加上各种管道的牵制,所以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局部受压过久。

5 护理对策

5.1 正确评估易患人群 积极评估易患人群和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如:体型肥胖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身体虚弱、对疼痛刺激敏感、耐受力差,或使用镇痛泵的产妇,术后应作为重点监护对象。

5.2 健康教育 术前给孕妇及家属讲解术后翻身的重要性,及如何减少剪切力和压疮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取得家属配合,是预防或减少压疮发生的关键。指导家属协助产妇翻身或鼓励下床活动。及时更换潮湿的会阴垫,保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舒适。可以减少压疮发生。

5.3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是去除病因,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让其翻身,尽可能地活动,以减轻局部压力。术后去枕平卧位6 h,取半卧位后应避免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以免把压力和剪切力集中在骶尾部。尿管给予妥善固定,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便于患者活动。清醒患者嘱其6 h内尽可能活动四肢;病情重者给予协助活动。6 h后即可给予翻身,每2 h翻身一次,也可根据患者需要增加翻身次数。侧卧位时为了减轻患者腹部切口疼痛,所取角度不能超过30°,在背部垫一软枕,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这样既可减轻骶尾部压力,又可减少腹部切口张力,减轻切口疼痛,使患者容易接受。鼓励患者术后24 h即可下床活动。

5.4 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忌拖、拉、拽、扯。半卧位时应注意床铺倾斜角度以小于45°为宜[3],以避免在床铺之间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使皮肤完整性受损。并配合软垫或枕垫起,每种卧位持续1~2 h,可相应保证受压部位的有效血液循环,也可使用床的起降功能抬高膝部或用枕头垫起膝部,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导致摩擦力和剪切力增加,从而减小易发部位压疮的风险。对已受压变红的部位,避免按摩,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5.5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增强皮肤的抗摩擦力。血液、尿液及便渍均可导致皮肤潮湿或不清洁,及时更换清洁柔软的会阴垫,用温湿的毛巾和柔软干毛巾依次擦拭局部皮肤,动作轻柔,防止擦伤皮肤。

5.6 营养支持治疗 低蛋白血症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血浆白蛋白每低于1 g压疮的发生将增加3倍[4]。所以,护理应根据患者营养情况和病情需要给予合理营养调护,适当增加膳食中蛋白质,热量,纤维素,微量元素等。水肿患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脱水者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6 小结

近年来,由于术后镇痛泵的广泛应用,使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舒适度增强。但在缓解术后产妇疼痛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妇自我护理的能力,增强了患者角色[2]。因此,术后压疮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高危人群术后24 h的护理,是防止压疮发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多巡视,保持患者床铺的平整、清洁、干燥;固定好各导管。耐心向患者解释翻身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另外,剖宫产手术切口的改进,也有利于产妇自理能力的恢复[5]。术后要充分调动产妇的自理能动性,使产妇能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护理,加速康复进程,从而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崔焱.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56-157.

[2] 操静.石兰萍,等.预警干预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研究.护理学杂志,2005,20(4):15-16.

[3] 钟秋芬.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8,23:165-166.

[4] 季玉玲.循症护理预防术中压疮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20(4):20-21.

[5] 杨瑞莲,徐有环.横切口剖宫产及护理对产妇术后自理能力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16):36-37.

猜你喜欢

卧位剪切力压疮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基于Fluent的不同弯道剪切力分布特性数值研究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四种不同体位对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水流剪切力对供水管道管壁生物膜生长的影响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
质量持续改进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