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外包联盟及其特征分析①
2012-08-15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霞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霞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孙石磊
软件外包联盟是指出于确保合作方的市场优势,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企业间结成的互助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各个软件外包企业建立起来的软件外包联盟模式是介于市场和层级结构之间的一种混合经济结构,它不仅扩大组织边界,同时增大了管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不同的软件外包企业构建软件外包联盟的价值驱动不同,由此出现不同类型的软件外包联盟模式。基于此,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软件外包联盟模式进行归纳,并基于学习能力角度讨论三种联盟模式的特征。
1 我国服务外包联盟案例
根据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现状及现有软件外包联盟具体实践,本文选择三种典型的软件外包联盟案例进行分析与阐述。
1.1 案例1:惠普在渝建全球IT应用分包中心
2009年7月19日,惠普公司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关于建立惠普重庆全球IT应用服务分包管理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该中心一旦启动,将成为“永不落幕的软交会”,因为每天都有全球IT应用服务业务通过重庆再分包到世界各地。 惠普把全球范围内接单的IT应用服务业务放到重庆分包,意味着重庆将成为亚洲地区软件中心,聚集全球外包企业来渝注册或设立分支机构,成为软件企业高地。
1.2 案例2:天津成立首家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
2009年4月21日,滨海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简称BSSOCA)在天津滨海开发区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天津泰达国际创业中心指导、依托滨海软件与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34家滨海新区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联合发起。滨海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成立,通过共享平台的服务及联盟内的资源,将形成覆盖滨海新区的软件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以此促进天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资源共享与应用,促进软件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滨海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1.3 案例3:中国软件外包八强组建全球服务联盟
2009年10月27日,中国软件外包的龙头企业日前在美国硅谷宣布成立全球服务联盟(GSA),旨在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全球服务联盟由硅谷华源科技协会牵头,创立成员包括东软集团、海辉集团、文思、软通动力、Symbio、大展集团、博彦科技和福瑞博德。
2 案例分析
惠普在渝建全球IT应用分包中心,本文将它看作一种“一次性”的软件外包联盟模式,即惠普公司根据承接外包业务的不同类型选择接包企业进行业务分包。惠普的软件外包联盟驱动因素是低成本驱动。作为中西部软件外包第一城,重庆软件外包发展规模突出,拥有坚实的外包人才储备,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在管理上具有更多的行政效率,拥有更多的国家政策倾斜。因此惠普选择重庆建立全球IT分包中心,与之构建软件外包联盟。
天津滨海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建立的原因在于:在国家大力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指导下,滨海新区凭借区位、基础设施、人才、金融四大优势,迅速吸引国内外多家知名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投资,并带动了滨海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中小型企业的崛起。43家中小型软件外包企业及服务结构建立软件外包联盟,以此为依托共享平台的服务及联盟内的资源,提升联盟成员企业自身能力,提高承接高端软件外包业务的成功率,促进天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资源共享与应用,实现区域软件外包产业结构优化。
全球服务联盟建立的原因在于:中国IT服务产业即使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9年,仍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绝大多数软件外包业务来源于国内。全球服务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华源和中国软件外包业合作的里程碑,联盟将致力于提升中国软件外包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品牌,实施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建立对中国软件外包业更友善的国际贸易环境。
3 我国软件外包联盟模式
上述三个案例中的软件外包企业由于实施软件外包联盟的价值驱动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软件外包联盟模式。下面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价值驱动以及对联盟成员需求三方面对以上软件外包联盟模式进行具体讨论。
3.1 成本型模式
成本型模式要求软件外包联盟以低成本提供质量标准的服务。成本的节约来自于联盟在专业领域的经济规模,较高的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率(Yang and Huang,2000),同时也得益于联盟成员所在地区与承接业务所在地之间的工资差异(Gonzalez et al.,2006)。发包方所在地区缺少低成本劳动力,但联盟所在地能够提供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例如在印度,专业软件外包技术人员的工资比美国同行的报酬低20%~70%(Pfannenstein and Tsai,2004)。在中国,同样水平的技术人员有更低的人工成本,同时地方政府提供的土地、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中国成为大多数跨国公司公认的软件外包目标市场。
3.2 能力型模式
能力型模式体现软件外包联盟模式的决策从低成本驱动向能力驱动的根本转变,成本固然重要,但已经不是联盟决策的决定性因素。能力型模式是通过与软件外包行业中最佳的企业建立联盟来实现,依赖于联盟成员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范围(Feendy et al.,2005),加入联盟的企业可以集中自身的优势资源,获取行业中最佳资源,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提升企业能力,获取竞争优势。
能力型模式可以承接较为复杂的软件外包业务,为联盟成员提供核心知识,帮助提高外包服务质量及盈利水平。软件外包联盟尽管最初仅提供了相对的低成本优势,但随着联盟承接软件外包业务不断深化、客户需求不断增加,在复杂业务的执行中,联盟成员之间通过多次交互、协作对外包业务流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开发行业最佳的能力与知识(Ethiraj et.al.,2005),更可能获取关键流程的知识(Tanriverdi,Konana and Ge,2007)。联盟成员在积累技术与经验后,承接外包能力与企业能力均获得提升,能够提供较为复杂、高端和知识密集型的软件外包服务。在这种模式下,联盟成员获取更高的附加值、更宽阔的增长空间与企业利润。
3.3 战略型模式
战略型模式是发包方不断增加的风险分担、运作柔性及业务改革需求驱动的结果(Doh,2005)。随着全球软件外包行业竞争的加剧,软件外包产品及服务引入的周期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产品及服务的复杂性更高,甚至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这些变化要求企业采取的软件外包联盟模式不但能提供高效运营,而且能为产业及服务增加战略价值。与成本型模式和能力型模式相比较,战略型模式能够给联盟成员带来更大和更长期的竞争优势。战略型模式实现联盟成员之间重新分配核心业务流程和价值链活动,依据企业战略紧密协调软件外包业务活动,整合联盟各个成员的创新行为及创新成果,以实现战略更新和成员企业改革(Linder,2004)。面对动态、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软件外包企业依赖于联盟的关键资源提供形成全球最优的外包交付模式和创新解决方法。通过构建战略型模式,联盟成员缩短了外包产品和服务从开发、设计、完成到交付的周期,减低了在长时间内由于技术或者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使得成员能够更加灵活地面对迅速变化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及发包方需求。
4 结语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归纳了软件外包联盟模式的类型,阐述了不同联盟模式的理论基础、客户价值驱动及发包方要求。基于转移知识及学习模式的特征为维度,分析了成本型模式、能力型模式及战略型模式的重要特征,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选择联盟模式选择决策做准备。
[1] 王毅,吴贵生.基于复杂理论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10(1).
[2] 范秀成,杜建刚.服务质量五维度对服务满意及服务忠诚的影响——基于转型期间中国服务业的一项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6).
[3] 金典,金国强.电信服务接触管理创新与服务竞争力形成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4).
[4] 张金成,陶峻.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创新体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