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2012-08-15熊德明
熊德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鼻痒、喷嚏多、清水样鼻涕多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等。对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效果更不佳,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8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997年海口标准)[1],并伴有鼻中隔偏曲。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20~56岁,病程1~25年。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同意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局麻下在左侧鼻腔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从鼻中隔上方向鼻底纵行切开粘骨膜,直达鼻中隔软骨,鼻内镜直视下剥离粘骨膜直至超过偏曲软骨或骨质后方1cm处;于鼻中隔左侧切口后方约5 mm处,纵行切开鼻中隔软骨,并经此切口剥离右侧粘骨膜至左侧相等位置;用软骨刀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凿除偏曲的犁骨,切除明显偏曲突向一侧的筛骨垂直板,复位粘骨膜见鼻中隔居中、平直后结束手术,用可吸收线缝合左鼻腔手术切口,双鼻腔填塞高膨胀止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物48h后取出。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及抗生素,规范使用鼻喷雾剂,并定期鼻内镜下鼻腔清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时根据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标准)[1],对患者在手术后症状和体征进行疗效评定。显效和有效均视为有效。
2 结果
术后3个月有77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3.90%;术后6个月有76例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2.68%;术后1年有73例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89.02%。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到的变应原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鼻中隔偏曲为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引流。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处于一种高反应状态,感觉阈值较低,伴有鼻中隔偏曲时受到不正常气流的刺激,更易引起神经反射及鼻内植物神经紊乱,释放更多介质,加重症状。
鼻中隔矫正术可以矫正鼻中隔偏曲,恢复正常的鼻腔通气引流。通过鼻中隔矫正手术,还可破坏鼻中隔前上方黏膜下副交感神经纤维,以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2],使之对外界物理、化学等不良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传入刺激减弱,从而减轻血管扩张,降低腺体分泌,消除打喷嚏、流清涕症状[3]。另外过敏性鼻炎患者鼻中隔中神经肽含量较正常个体增高,主要是鼻中隔软骨中神经肽增高[4],故鼻中隔矫正术后,过敏性鼻炎症状能够得到缓解。因此,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伴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通过鼻中隔矫正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135.
[2]傅敏仪,黄桂球,马永忠,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鼻腔筛前神经射频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实用医学杂志,2004,20(4):402-403.
[3]俞海安,毕致,肖峰,等.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7):537-538.
[4]朱秋蓓,张速勤,吴静娴,等.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神经肽的初步研究.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3):33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