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芬太尼合并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

2012-08-15罗宗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6期
关键词:利多枸橼酸自控

罗宗荣

舒芬太尼合并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

罗宗荣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全尼合并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实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予以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持续静脉自控泵注20ml/h,观察镇痛效果。结果舒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剖持续静脉泵注(2 ml/h)在宫产术后镇痛有很好的效果。结论舒芬太尼合并氟哌利多可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

剖宫产;舒芬太尼;氟哌利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6例,年龄24~35岁,体重55~85 kg,ASA I~Ⅱ级;均为足月妊娠,同时排除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酗酒史、长期服用镇痛药物、硬膜外穿刺禁忌证等疾病的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手术时间50~90 min。

1.2 镇痛方法 患者人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左侧卧位,行L2~3硬-腰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2 ml,置入硬膜外导管,术中根据情况注入2%利多卡因8~10 m l。使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术毕不静注负荷量,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镇痛,镇痛泵配方:枸橼酸舒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50μg/kg+0.9%生理盐水100 ml。PCIA型号规格为:持续给药+自控给药型(WZ-6523C-4),标准流量为2.0 m l/h,自控给药剂量为0.5 m l,自控给药锁定时间为15 min。

1.3 观察指标 术后6 h持续监测血压、心率、SpO2;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疼痛评分。

1.4 评分标准 0分,咳嗽时无痛;1分,深呼吸时无痛;2分,平卧时无痛但改变体位时较痛;3分,安静时无痛但深呼吸时较痛;4分,持续疼痛。

2 结果

术后6 h持续检测患者血压、心率、SPO2和术前相差不大。86例患者在术后4、8、12、24 h各时点评分平均在1.5~2.6之间,48 h评分在2.1~2.6之间,有1例患者出现凝视、上肢肌肉抽动等椎体外系表现,经停药后消失;有4例患者有轻微恶心的症状,无瘙痒等其他不良反应,患者满意率达100%。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疼痛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病理性改变,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延迟子宫等器官功能恢复、影响产妇康复,还可导致产妇产生心理应激反应,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肌氧耗量增加等,易诱发心血管意外。因此剖宫产术后及时进行镇痛治疗,对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产妇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

枸橼酸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同时也是一种特异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对U-受体的亲和力比芬太尼强7~10倍[2]。对μ1-R(镇痛)比μ2-R(呼吸抑制)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所以具有镇痛时间长,呼吸抑制时间短的特点。舒芬太尼特殊的药代学,其代谢产物 产生残余效应,达到很好的术后镇痛作用,用于术后镇痛的阿 片类药物减少,而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氟哌利多属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其特点是体内代谢快,作用维持时间短,还具有安定和增强镇痛作用。和舒芬太尼共同合用于术后镇痛能够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并有比较强的止吐作用。

本文对86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后PCIA(枸橼酸舒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50μg/kg+0.9%生理盐水100 m l;流量为2.0 ml/h,自控给药剂量为0.5 m l,自控给药锁定时间为15 min)效果进行观察发现,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良好,除1例患者出现凝视、上肢肌肉抽动等椎体外系表现,有4例患者有轻微恶心的症状外,余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既安全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1] 张国刚,徐铭军.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762-3763.

[2] 王玲.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在剖腹产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9):3726.

735100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

猜你喜欢

利多枸橼酸自控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展
豆粕:6月行情跌宕起伏,月末USDA利多刺激行情飙涨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豆粕:USDA报告利多刺激市场暴涨,国内部分地区猪瘟再现影响需求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肝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成功来自于自控
低枸橼酸尿症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氟哌利多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