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消化性胃溃疡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2012-10-26谢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6期
关键词:组胺消化性螺杆菌

谢瑛

抗消化性胃溃疡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谢瑛

目的了解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门诊处方中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门诊处方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从中了解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联合用药情况及使用情况的合理性。结果法莫替丁胶囊的用药频度较高,常用的药物有组胺H2受体阻断药、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药、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结论该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基本合理有效。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处方分析;联合用药;用药频度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高达10%左右[1],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它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感染、遗传、体制、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和机制,导致攻击性因子(胃酸、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御机制(粘液分泌物等)减少,均可促发溃疡发生。目前研究已经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过高、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因素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常见病因。

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H2受体阻断药是溃疡病治疗上的里程碑,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溃疡病的复发率。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开辟了另一种治疗的途径。90年代开展的抗HP的治疗,开创了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纪元大大提供了消化性溃疡病的治愈率。笔者对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门诊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用药处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了解此类药物半年来的应用状况和趋势以及联合用药的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由于消化性溃疡至今尚无单一药物能有效根除HP,因而发展了将抑制胃酸分泌液(H2受体阻断药或PPI)、杀灭HP的抗菌药物起协同作用的胃黏膜保持药(主要是胶体铋剂)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较大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系统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门诊消化科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数据,包括门诊药房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数据(来自我院要务信息管理数据库)和涉及该类药物的所有处方(共计1936张)。根据数据库和处方资料,整理得到相关患者的性别、各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要命、规格、零售价、单计量、总计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信息。由此进行分类、排序、合并统计等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抗消化性溃疡药出现频数机器性别比例 本院门诊处方中各类抗消化性药出现的频数及其在性别中的分布情况简表1。其中按处方出现频数统计排列前五名的药物(占总数的72.8%)分别为:阿莫西林胶囊(16.4%)、西咪替丁注射液(16.3%)、法莫替丁胶囊(14.3%)、半托拉唑胶囊(13.4%)、胶体果胶铋较囊(12.4%)。

2.2 抗消化性溃疡药联合用药分析 本次调查中得知康消化性药联合应用情况见表2。联合应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处方数共计1822张。主要有组胺H2受体阻断药或质子泵抑制剂(PPI)与各类抗消化性药联合应用的例数:组胺H2受体阻断药+两种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处方602张,组胺H2受体阻断药+一种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处方84张,组胺H2受体阻断药+胃黏膜保护药物处方96张,组胺H2受体阻断药+胃黏膜保护药+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处方367张,胃黏膜保护药+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处方31张,PPI+胃黏膜保护药联用处方108张,PPI+两种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处方153张,PPI+一种杀灭幽门螺杆菌药物处方71张,PPI+组胺H2受体阻断药物处方24张,PPI+胃黏膜保护药+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处方238张,PPI+胃黏膜保护药+H2受体阻断药+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处方48张。

2.3 经济学分析 用药金额前十位药物规格、DDD值、用药总量、DDDs和日平均费用等指标见表3。其中按DDDS排序后,位列前五位的药物分别为:法莫替丁胶囊、胶体果铋胶囊、泮托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及西咪替丁注射液。

表1 各种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处方频数及其在男、女中的分部(例)

表2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联合应用处方情况(例)

表3 销售金额前十位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规格、DDD值、用药总量、DDDs和日平均费用

3 讨论

由表1和表3可以看出:各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处方频数与DDDs排序前五名的药物名称相同,但各自的排序不一致,表明二者的排序不成正比。此外,处方频数在性别中的分部显示,多数药物的处方频数是男性大于女性,反映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比率大于女性。

从表3中得知:法莫替丁胶囊的DDDs排在第一,此药是老牌的第三代H2受体阻断药,其特点是作用强度比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大6~10倍,作用时间长,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能维持在12 h以上,不良反应较少,不抑制雄性激素,不影响肝功能,也不抑制肝药酶。此药在临床上疗效好、使用方便安全、价格便宜、医师和患者接受面广,是目前用量最大的药物。法莫替丁胶囊的广泛使用,反映我院医务工作者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立足基础用药,来开展医疗活动的。

DDDS排在第二位的胶体果胶铋,是一种新型胶态制剂。该要的脚踢特性好,特性粘数为胶体碱性枸橼酸铋钾的7.4倍[3],可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牢固的保护膜。同时该药还能刺激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粘液,有利于机体对受伤细胞的自身修复。对HP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有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和降低复发率。胶体果胶铋的不良反应地,不影响肝、肾、神经系统,使用安全,价格也比较便宜,故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这次调查中用药前十位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中,泮托拉唑胶囊的DDDs排在第三位,说明我院医师对该药物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泮托拉唑胶囊已成为本院使用H2受体阻断剂中较为有力的竞争产品,但由于价格较高,还没有成为首选药品。泮托拉唑胶囊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的有一个新型质子泵抑制药,该要的特点是对壁细胞的选择性作用比奥美拉唑更专一、生物利用度较后者高7倍,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不易发生相互作用,治疗中显示良好的耐受性[1],最难得的是其药价也比其他PPI药低。泮托拉唑是一种安全、不良反应少、无药物间交叉反映、适于长期或短期抗酸治疗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阿莫西林胶囊的DDDS排序第四,该药能穿透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渗透压发生改变而溶解死亡。在胃内pH接近7.0时杀菌活性明显增强。常与PPI或H2受体阻断药合用。不良反应少、价格便宜,也受临床的青睐。

上述表明:组胺H2受体阻断药、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药、杀灭幽门螺杆菌药是目前我院临床主要使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

从表2中的联合用药情况分析,大多数联合用药均起到协同作用。但有些药物的联合用药是两种作用类型相同的联合,如PPI或组胺H2受体阻断药+一种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这类联合应用疗效会降低,易产生耐药性,也易复发;此次调查中出现的四种抗消化性溃疡药联用的情况,如PPI+胃黏膜保护药+H2受体阻断药+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有重复用药现象,加之几种药物联用,在治疗作用增加的同时,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故笔者认为不宜提倡;此外,比这还发现有少数医生用药主要凭经验和习惯联用。

总的来说,本院的合理用药是主流,大多数医师能正确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配伍应用,基本做到了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的应用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

这次药物专题调查分析显示,本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中,为达到治病与患者满意相结合的目的,立足基础用药,对组胺H2受体阻断药、质子泵控制剂、胃黏膜保护药、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等药物的使用科学合理,联合用药多数均合理有效。

[1] 钱之玉,席亮,何玲,等.药理学进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76-283.

[2] 陶宜富,肖大伟.2002~2003年南京地区部分医院降糖药物使用分析.中国药师,2004,10(7):801.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第16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73.

650200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1.2 分析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分别统计全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情况,门诊药房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数据。限定日剂量(DDD)的确定。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5版)推荐的剂量。对文献未收载的药物,以其说明书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来确定,分别统计各种药物的总量后,除以其DDD得出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2]。DDDS越大,表明次要使用频率越高。医用药总金额除以DDDs,求得治疗费用。每天的治疗费用做定量指标,就是将“药的贵贱”量化,之所以不直接用“单价”作为分析指标,是因为不同药品的限定日剂量不相同,单价无法准确反映药品的贵贱。

猜你喜欢

组胺消化性螺杆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探析
培养液组胺的检测及鲣鱼产组胺菌的生物活性评价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