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2012-08-15杜慧锋
杜慧锋
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杜慧锋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仅应用常规治疗;另l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磷酸肌酸钠。观察临床症状在两组治疗后、CK-MB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劣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K-MB和心电图的恢复。结论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的是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病毒性心肌炎
儿科心血管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功能障碍和心肌损害的疾病,是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变性坏死、心肌细胞炎性浸润或间质水肿是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在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VMC患者70例在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都符合昆明小儿心血管会议修订的VMC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其治疗方案。其中治疗组35例,女17例,年龄范围是2个月至13岁;男性18例,年龄范围是1个月至14岁。对照组35例,女18例,年龄范围是2个月至13岁,男17例,年龄范围是2个月至12岁。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400~1000 mg/(kg·d)和维生素C100~200 mg/kg11~15 d。治疗。治疗组给予磷酸肌酸钠(哈尔滨博莱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0 mg/(kg·d)、复方丹参注射液400~1000 mg/(kg·d)、维生素C100~200 mg/kgl1~15 d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症状、体征的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8例(50.54%),有效6例(16.68%),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0.22%。治疗组显效25例(72.2%),有效 9例(22.2%),无效 1例,总有效率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心肌酶恢复比较 对照组正常19例(54.26%),异常16例(45.74%);治疗组正常26例(77.8%),异常9例(22.2%)。差异有统学意义在两组患儿心肌酶恢复正常率比较。
3 讨论
比较常见儿科心血管系统的一种疾病是病毒性心肌炎,原因一般为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和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而造成的[1]。现主要综合性采取治疗,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卧床休息以及改善心肌代谢等。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如何改善心肌及营养心肌代谢。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一种浓度高于ATP约5倍以上的高能化合物是磷酸肌酸钠,磷酸肌酸分子中存在高能磷酸键在磷酸肌酸酶的作用下当ATP被消耗时,可直接给机体供能使ADP直接转化为ATP,作用较1,6-二磷酸果糖更高效、更直接,不必通过1,6-二磷酸果糖间接使其浓度提高,有助于尽快恢复心肌的功能,防止细胞产生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对心肌发挥的保护作用。存在有心肌缺血在心肌炎的发病过程中,而磷酸肌酸钠还提高心肌细胞内的高能磷酸盐的水平,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有提高缺血区域的传导能力,消除该区域的电生理紊乱,所以各种限制心肌损伤方法是保持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水平成为的基本原则,也是保护心肌代谢的基础。通过以上的治疗体会,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缩短疗程,减轻病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除上述分子生物学特点外对于心律失常的相比较,磷酸肌酸钠还有消除该区域电生理紊乱,提高血区域传导的能力。在心肌炎发病的过程中,存在有病毒侵袭、心肌缺血、其他还有多种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免疫反应、诸多因素中多种或单一的因素作用,最终导致加之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肌纤维本身结构受损,于是扩大了心腔。保护心肌的治疗以后,恢复也会比较慢,所以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此外,使用磷酸肌酸较为方便,对婴幼儿患者较为适宜,同时避免了二磷酸果糖常见的注射部位疼痛的反应。在治疗小儿心肌炎的过程中,磷酸肌酸钠能更快更好地控制心力衰竭、减轻心律失常的发作、缓解症状、从而更快地消除或减轻患儿的疾病痛苦。
[1] 宋业华,等.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1,(18):145-145.
130021 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循环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