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横秦岭家何在——语文老师未来发展之路探寻
2012-08-15祁鑫
祁 鑫
作为一名一直在教学一线奋斗着的高中语文教师,长久以来我总是很困惑、很迷惘。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语文老师的出路在哪里?我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呢?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今年高考江苏省语文平均分82.59,这真是一个让人崩溃的数字。我们老师都自我安慰着说:“这说不定也是好事呢!学生终于知道语文分数不好拿,对语文肯定要重视起来了。”这是玩笑,我们姑且不谈。回头一想,你能说学生不重视没学习吗?你能说自己不负责没认真教吗?好像都不可以。学生是认认真真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学的,我们是认认真真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讲的。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我们都知道传授给学生知识不是唯一的教学目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给学生方法:学习的方法,生活的方法。可是当我们在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后,当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们却不敢相信地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差了,考出来的分数更低了。很多学生在我们平时看来都是很不错的,可是考出来的数据显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难道真的就是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他的语文成绩不是一回事?那我们到底是应该提高学生的素养还是语文成绩?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结合点?一个暑假的酝酿长久的思考之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学生一定要正确的看待自己,要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要明白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对自己来讲是最重要的。这两天去南京,在地铁里见到一位穿着南京外国语学校校服的女生,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披着头发,耳朵里塞着耳麦。搁在我们学校是要被带家长的。这般衣衫不整,没有学生样,一看就貌似不乐意学习的。可是你知道人家在地铁里干嘛吗?捧着一本纯英文的名著在认认真真地读。一点都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还不时地心领神会地点头或微笑。她就坐在我的对面,我观察了她很久,说实话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深深感动了。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学生,父母都怕孩子浪费时间,一分钟的空闲都不能给他们,每天早中晚都早早地到学校门口接送。晚上要将晚饭送到学校门口。孩子怎么可以将时间浪费在这些地方呢!心里还念叨着:“孩子,除了学习爸妈啥都给你包了。”殊不知人家的孩子早早晚晚忙着坐地铁,学到的东西却比我们多得多。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苏南的语文平均分基本比苏北高,像南京外国语学校这样的地方它的双语成绩就更高了。这又是为什么?我相信我们学校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多少会在上学路上学习的,特别是那些被家长接惯了的孩子,假如有一天父母不来接肯定高兴得要命,心想今天我终于自由了。一路上恨不得立刻冲进网吧变成哆拉哎梦让时间从那一刻起暂停。这就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啊!自己有压力才能真的学,自己和这个社会接触东西多了才能适应这个社会。自己认为重要的才能下单决心去做啊!
其次,社会、学校、家长给学生的压力一定要减少。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我们在指责孩子让父母特别操心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在这样的关系中难道没有责任吗?怕孩子浪费时间是真的,可是不信任孩子也是真的。有很多的家长喜欢翻孩子的书包,也有很多的家长会偷偷跟踪孩子,这样每天接送孩子岂不成了一件最好的能掩饰自己意图又能近距离的了解孩子动向的方法。这样会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有隔阂,家长们都在抱怨和孩子没有办法交流,却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他一手造成的。美其名曰:“我还不是都为了你好!”殊不知这样的好让人不寒而栗、望而生畏啊!学校也是一样啊!让老师坐到教室里,和学生完全零距离的接触,很多学生事后都讲本来挺怕班主任的,上课的时候只要他的身影在窗子那里出现就会坐得笔直。课间只要瞄到班主任的影子班级就会立刻安静下来。而这个时候整天和他在一起反而不怕了。本来早饭没吃带了面包放在书包里,今天害怕班主任没敢吃,第二天又因为害怕饿了肚子,这样的害怕能维持几天。总有一天撑不住了,吃了,发现班主任其实和我们一样,也会饿,也能理解我们,也不可怕。要相信孩子,他们每一个都是独立而又完整的存在,他们每一个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精灵。所以我们的家长啊!我们的学校啊!我们的老师啊!多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吧!你会发现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聪明!他们每一个都是天才!
再次,学生的知识面一定要广且博。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是肯定没有用的。你告诉他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怎么写都没有用。一是可能他一听就忘了,即使他没忘下一次的考试一定还会出现类似的字吗?这样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高考中涉及的内容其实每年都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创新也是不可避免的。譬如去年在一卷中出现了文学常识,今年又用字形题替代了每年必考的字音题。这些改变让很多考生防不胜防,貌似有超纲的嫌疑,其实仔细推敲一看这些东西是不是我们每个考生早就该知道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呢?我们小时候就是听《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长大的,我们小时侯都曾经为那美丽又善良的小美人鱼留下过同情的泪水,可是今天的中学生竟然都不知道原来小美人鱼竟然就是海的女儿?这样的现状怎么能不让人担忧呢!再来看今年的高考试卷第一题,据说很多考生看到试卷的第一感觉就是 “晴天霹雳”。继续细细想想,“胜券在握”“相形见绌”“刻不容缓”……又有哪一个词不是我们接触过几百上千次的呢?可是我们对它们却是那么的不用心,我们一门心思的认为:这怎么可能考到呢?或者说怎么可能以这样的方式考呢?可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习是多么的功利,这严重违反了教育的本质啊!这样的考生又怎么能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呢?记住的是规律,却不知道规律是在不断变化的。记住的是方法,却不知道方法是应题而异的。所以说我们的学生啊!让我们多做一个有心的人吧!让我们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实践中突破自己,让我们从一个学习的机器变成能自主学习的人吧!
最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严且亲。这个社会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其实蛮高的,人们都巴不得语文既不要占用时间,又能让学生考得很好。这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一个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求严一点这很容易就做到了,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有一种自我的内在要求,这对语文老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一点是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我国的文化,喜欢这个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朵浪花。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地接受新的东西!包括电影、音乐等方方面面。要从各个角度去改变自己,特别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和他们之间的沟通才不会有困难。这样有意或无意提到的一些东西他们才会自觉地去做,这会比单纯的布置作业要有效得多!他们的知识面越宽,他们才会越有想法,才会更乐意去接触一些不知道的东西,这样良性循环才能不断进行,师生的关系才更和谐,学生学到的东西会更丰富。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老师的出路在哪呢?就在于我们要像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有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要像朋友,告诉他们人生总会有的困惑,告诉他们人生总有美好的一面。我们要像法官,公正地辨别孩子的艰难与不容易,并且能够为了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而鼓掌。因为我们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幸福而又快乐地生活。能做到这些,语文老师的未来就有出路了。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高智商的人,我们更要培养的是有素质、有修养、有能力、会生活的人。而这样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不用心地生活与学习,又怎么可能不是优秀的呢?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呈现出了一幅异常美好的画面。它让我信心百倍,我知道我们的出路就在前方,放开脚步,睁大双眼,语文的时代就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