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文精神浸润学生的心田

2012-08-15易东晖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写字传统文化

易东晖

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心理品质,它形成于以往的岁月,却渗入了每一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凝结着每一时代人们的思想结晶,包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创新和发展,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于未来的一种价值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传统文化与德育

正是这种生命活力,才得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历久不衰,生生不息。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可比拟的。所以,虽然21世纪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差距还将继续存在,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却完全可以以其独特的优势自豪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也许有些片面,却又存在着必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教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工作要“力挽狂澜”,就要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功能,使之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为一代新人的成长与成才开辟出一条新路。中国传统美德讲究谦让、容忍、协调、平衡和稳定,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们不以追求财富为最高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共有的人生准则。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诗文作品写到古人的立身行事,这里有古人的思想、人格、理想、志趣,有他们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有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有他们评价、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后人从中可以认识到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历代的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不惜赴汤蹈火,甚至舍生取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些隐伏在文字当中的启人心志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用这些思想、事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就会使青少年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关心父母、亲人开始,学会关心他人、集体,进而能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心人类的前途,最终成为对他人、对世界有爱心,对事业、对奉献有诚心,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的“四有”新人,成为具有开放头脑、博大胸襟、健康身心、能面对新世纪国际社会挑战的一代新人。

二、传统文化与美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即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因为人都有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是一种积淀了的内在心理结构。而“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形式正好与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相同。审美需要一旦发现了与其内在心理结构相同的外在形式,便会产生超出功利需要的审美情感。在中国原始文艺出现的山顶洞时期,砾石、石珠、犬牙等表明了山顶洞人对艺术品的需求和审美。到了周代,“礼乐相济”既是社会制度又是道德法规,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教育的方式。首创中国古代教育独立体系的孔子,他开设的教育科目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把美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他特别重视乐教和诗教的作用,主张 “礼所以修外”“乐所以修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并且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最高标准,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语文教材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它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态:既有和谐轻柔的优美!也有奋发昂扬的壮美;既有催人泪下的悲壮美,也有令人捧腹的喜剧美。不同的文学样式也各具独特的美质,如戏剧的冲突美、杂文的犀利美,等等。

三、传统文化与写字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现代的中学生写一手好字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我国的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写字教学,在宋代的私学中,学生必须先摹欧阳询《九成宫碑》,后临“书圣”王婕之书帖,并称其为“杰贤人圣法”。执笔静静地端坐在案前,临一古帖,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投入地练字,追求一种使人获得心灵净化与升华的物我一体、主客合一的审美体验,直取其“至真”“至美”的精神奥秘尽在学书之中。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夫书者,心之迹也”。学生认认真真练习写字,可使学生的品行受到影响和斧正,可使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会做人。更为关键的是,扎实有恒的练字要求更可让学生的意志受到考验和磨练。宋代朱熹《童蒙须知》云:“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旦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学贵有恒”,处事接物亦要“有恒”。可见,写字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写字中磨炼学生的精神意志,培养“人性”,不失为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意义所在。

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篇章表现了作者运用语言再现场景氛围、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的技巧和手段。千百年来,文人笔下流泻而出的美文不可胜数,其语言表现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词语言的含蓄优美,如《琵琶行》把学生带到了弥漫着激越琵琶声的月夜江边;散文语言的精巧酣畅,如《前赤壁赋》让学生走进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幽静中,开始对人生的有限与江流的无穷产生思考;戏曲语言的蕴藉典雅,如“良辰美景奈何天”使学生目睹了杜丽娘的寂寞无奈;小说语言的流畅简洁,如“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一个眼中露着点点忧愁、娇美动人的林黛玉站在了学生面前。古代文化中的语言丰富多彩,韵味无穷。阅读、学习、欣赏、掌握了这些美文,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为自主学习古代文化打下基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就是要把传统文化中有益的部分转化为个人的主观精神。求真向善是学生的深层心理要求,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是他们的特点。中学时期,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学生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为此,应该用传统的文化精神为他们打造一点“精神的底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情操,发扬优秀精神,以终身受益。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因而,应让人文教育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进而达到浸润学生心灵的效果。

猜你喜欢

写字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学写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