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劝学诗读趣

2012-08-15吴政国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男儿读书

吴政国

汉代《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托物起兴,卒章显志。诗歌以对比作结,振聋发聩。

东晋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诗以三个否定(其中“一日难再晨”之“难”是委婉的否定)句式,意在鼓励学习,珍惜生命。

唐朝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写景绘形绘声,对比鲜明生动。

韩愈《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一句一“患”,四句四个患,既担心他没有能力,又担心他没有自知之明。

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什么东西更可贵?是千金裘金缕衣,还是人生的青春年华?杜秋娘先直言劝学,后以比兴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我)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那样珍贵。要不是道人过来逗趣开玩笑,还在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中投入钻研呢。

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幽雅的环境,有形有声,有静有动;读书少年名就功成。小诗先写景后抒情。

宋朝汪洙《神童诗》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是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

汪洙《神童诗》2: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现代报人邵飘萍有诗“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显然由此而来。

汪洙《神童诗》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早晨还在种地呢,晚上就站在了朝堂上,真是一步登天啊!怎么会这个样子呢?读书的结果呗。小诗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朴素的真理。以哲理入诗,抒儒者情怀。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只要肯于读书,则书中应有尽有。

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诗。”

真能学富五车,则可才高八斗。

苏轼 《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学习当学深学透,学而且思考,方有大进。结果当然是学而优则仕。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是一项终身的职业,纳百川方能成江海。真知需要实践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种境界同一个人在学习探索中认识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突变很相似。这种感悟是长期积累后的一朝爆发。

朱熹《读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别做在河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为艨艟巨舰的自在航行输送一江春水。还是表达心领神会后的舒畅。

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开首就发议论,抒情怀。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摹景物,刚刚还看见塘中小草在做春梦,转瞬之间已经感受到秋意渐浓,叶落有声。你还不珍惜时光?!

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九渊还说,读书且平平读,不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意思就是读书时不必强求处处清清楚楚,不懂的且先放过,看完后可能就能融会贯通,或者将来某个时候想起来,明白过来了,就豁然开朗了。

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种庄稼,广种博收;读书何曾不是如此。你就辛勤地播种、耕耘、施肥、灌溉吧,到时候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明代杨继盛《言志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志存高远,方可超脱世俗。前人有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小诗写得情趣盎然。多情的人看什么都有情,在诗人的眼里,万物皆是有情的。读书可以荡涤心胸,净化心灵。

文嘉《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通俗易懂,是汉乐府民歌《长歌行》的明朝通俗的翻新版。

文嘉《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今日歌》是对《明日歌》的补充和延伸。

清代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识肉味,古人还说,一日不读书,便觉口臭,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都以身边日常之事抒写读书修身之哲理,充满理趣。

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欲速则不达。知识的长进也需要砥砺和奋发。

猜你喜欢

男儿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军中铁男儿
我们一起读书吧
男儿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