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作文结构安排技巧初探

2012-08-15曹小军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题记论据事例

曹小军

作文结构谋篇布局,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思路的条理,二是行文的章法。前者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后者着眼于文章的局部安排。

一、思路要有条理

我们先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一文:

①世皆称盂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嗟乎!孟尝君特鸡呜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③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④夫鸡呜狗盗之出其门,此士所以不至也。

本文仅四句话,但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第①句是“起”,摆出批驳对象;第②句用“嗟乎”承起,针锋相对,亮出自己的观点,“岂足以言得土”;第③句用“不然”一转,从反面假设论证;第④句是“合”,由前面推理,得出结论。本文虽短,却层层转折,层层紧逼,具有势如破竹的力量;有“千秋绝调”之誉。作者的文笔曲折,文思严密,让人击节叹服。

那么,怎样使文章具有条理性呢?下面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加以说明。

1.记叙类文章

根据其叙事特点,可按一般事物发展顺序,也可运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等,使行文跌宕多姿,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较复杂的记叙文还可以有双线甚至多线并进等传统手法技巧,使文章更具风采。

2.议论类文章

议论文的结构通常分为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和总分式四种。

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列出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几个层次的联系是平等并列关系。并列式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结构方式。

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思)。

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总分式:其实与上述三种结构是相容的。先提出中心论点谓之“总”,然后根据中心论点,逐项展开论述,谓之“分”,如果最后再总结则谓之“总”。“逐项展开论述”之中,有并列,有对照,有层进,都可以称之为“分”。

这些结构特点不难把握,但在构思时,怎样选择论据进行论证决定着结构的形式,它是行文思路的重要体现。因此,下面以论据为切入点来看看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

①点面结合法。“点”是指花费较多的、能有力证明论点的,并且是新鲜生动、比较独特的某个事例(“独家新闻”最好)。这样的事例能让人过目不忘。再用一个排比句,一个一个地罗列出与“点”内容相映的、同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例,这叫“面”,这些事例人皆尽知,所以只需提及。虽然“面”可能一般化或陈旧,但这个“面”与“点”配合起来,能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

下面是一篇《挫而弥坚》作文,作者先举了爱因斯坦成才的事例作重点论据,然后写道:

正是这种挫而弥坚的奋进精神,使爱因斯坦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由此,我还想到达尔文长达8年的环球考察;爱迪生经过几十万次试验,才有了那造福人类的一千多项发明;唐玄奘艰苦卓绝的印度取经之行;还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汗水和眼泪换来的胜利……

这段论据点面结合,“面”的事例纵横交叉,有古有今(纵向),有中有外(横向),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②正反法。用内容相反的两个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论点。

1999年广东一考生《神奇的记忆移植》一文即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的:正面看,人类将变得神通广大,社会乃至宇宙都将绽开人类文明之花;反面看,记忆功能丧失,知识理解困难。文章的论证一分为二,条理清晰。

③变换角度法。2002年有位考生在《人生的选择》中这样写道:

选择诚实和信誉。不仅是对得起他人,更是对得起自己。假如你选择了欺骗,总有一天会吞下自己栽下的苦果……

选择赞美和歌颂。当一位比你出色的学友获得嘉奖时,你能够真心诚意地走过去说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祝福吗?……

选择隐忍和坚持。人生的许多时候,不成功是因为我们面对困难的放弃和退缩,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心灵的选择。用排比形式展开全文,呈横式结构,富有说服力。

(4)递进法。指在内容上一个比一个深入的论据,如从一般事例到特殊事例,由小事例到大事例等,使文章呈“层递式”结构。当然这种方法常常与论证的思路联系在一起。如有一篇《照镜子的启示》,文章先亮出观点:“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经常‘照镜子’——坚持开展自我批评,力求不断上进。”随后围绕这一主题,分三层论述:一是说“照镜子”首先要选择一面合适的镜子;二是说要懂得照的方法;三是说照了镜子之后,看到有不干净之处要及时洗刷掉,做一番细致的整理工作。这样层层深入,结构非常严谨。

以上所讲方法,并不是篇篇都要用上,侧重一点用好就行。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注意与中心论点挂钩,否则,你论证得再好,也有损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的结构就不可能做到严谨。

二、行文要有章法

1.可巧设一个题记

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所以不失为使自己的文章生色的一个妙招。题记的拟制,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由感而发,自行雕琢。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做到:暗合文旨、意味深长、富有文采。例如,2001年有个考生是这样设计题记的: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2.可以拟几个小标题

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小标题的拟制必须注意:①体现行文脉络。②符合逻辑顺序。③短语格式一致。

3.应讲究合理分段

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为宜,若写成记叙文,自然有起因、经过、结果三大部分,但过程部分适宜按进程切分成二至三段;若写成议论文,自然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但分析问题部分适宜按分论点或并列、对照、层进、总分等论证结构切分成二至三段。段落的切分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②各段字数要相对匀称(或全文各段相对匀称,或首尾匀称、中间各段匀称)。

三、导航

1.要强化系统训练,突出结构意识

平时作文训练要到位,要有“列提纲意识”。平时作文要列提纲,考试作文也列提纲。

要有“层次意识”,段落层次要分清,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遵循事理构成的规律与事物发展的规律;写记叙文要按照时空、逻辑顺序,编故事与写小说要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写议论文要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常规。

要有“中心句意识”,一段文字常常要通过恰当的中心句来表情达意。

要有“过渡意识”,不可油水不分离、彼此生硬地“拼装”在一起。

2.要破除思维定势,避免结构僵化呆板

结构要灵活变通,不可僵化成“新八股”。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结尾都发一通号召性议论。有的考生受以前读后感的影响,写话题作文居然套用“引、议、联、结”模式。

有的考生过渡机械呆板,比如议论文要例证了,总喜欢来一句“像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结尾要总结了,总喜欢用个词语“综上所述”。

议论文在章法处理上,要戒除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论证。比如论证“合作有利于成功”,除了运用大量事实论证合作成功的存在,要再深入一层——可以揭示其原因,或从反面论述不合作导致失败的现象与原因。

猜你喜欢

题记论据事例
元 楷书察罕装像题记、祝天装像题记原石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张釜隶书《药洲九曜石题记》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