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人生成长的维他命

2012-08-15崔俊燕

中学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习惯读书语文

崔俊燕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学好语文不仅是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而且更能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我想,大家在讨论问题,或者聊天时,谁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大家一定很羡慕。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各门功课,就必须先学好语文,但有限的课文只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入口,只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学活语文。

所谓大语文观,我理解就是从大处看语文,就是学生从大处学语文,教师从大处教语文。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校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强化语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实践大语文观,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在生活中活学语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怎样才能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呢?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阅读教学更无普遍适应的模式常规。针对中学生目前读书习惯不好、阅读品位不高、阅读能力较低的现状,我校尝试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七、八年级两周一次,作为专职的阅读课教师,一年来对阅读我有不少的感受:

一、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这个道理。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积累作用谈得更为直接,他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十几年前,我在以前工作过的学校曾教过一个女孩子。她的各门功课都不好,三年中几乎没有及格过。但她有个很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看小说。无论什么课上,她都在书桌底下偷偷看小说。我的语文课也更不例外。我一开始还制止她,但每次考试其他科目考试都不及格,只有语文,每次都能及格,慢慢地,我也就不再强迫她。举这个事例,并不是提倡学生课堂上都去看小说,是想说明,大量的阅读,的确对她的语文成绩的提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现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少的学生家庭条件有限,买不起很多课外书,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阅读与语文的关系,并且将这种理念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去多读好书。因此,每次上课前,我都到校图书馆提前准备好当天的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一年下来,还是有成效的。

二、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阅读,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据我观察,我们的学生至少分三种:第一种是对读书有极大的兴趣的学生,而且这部分学生的读书品味比较高,到了阅览室,就如同高尔基所说:看见书如同饥饿的人看见了面包一样,如饥似渴;第二种是喜欢读书,但品位不高的,热衷于幽默、笑话;还有一类就是宁可发呆也不愿翻一页书的学生。所以,教师首先要因人而异,推荐给他们适合自己的书,让每个人都去读书,然后,挑选有意义的、具有启迪性的美文,声情并茂地去范读,用美的东西感染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要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这里他们可以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参观未来世界,可以随时与伟人见面和英雄交谈……从而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插上理想的翅膀,获取奋斗的力量。当代著名作家叶文玲写的《我的“生长果”》一文,谈到了她写作的成长之路,她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她从小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便爱读书,“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她如饥似渴,看“香烟人”小画片,翻印画面的连环画,跑小镇上兴办的文化站图书室“囫囵吞枣”,读得很多很多,悟出了文学的真谛,写出了许多奔放流畅、感人肺腑的篇章。事实证明:在学校里阅读能力强,能说会道的学生,大多也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爱看书的学生。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自己是教语文的,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开始咿呀学语时,我就给他讲简短的小故事,会说话后,我教他背很多诗词,会认字后,让他开始大量阅读。孩子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作文写的也不错。由于从小对他阅读习惯的培养,一直到上大学,孩子都有睡觉前必须看书的习惯。所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我们的阅读课虽然课时少,但要力争做到浓缩的是精华,每节课要上出质量,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一课一得,培养学生专心读书的习惯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样表述:“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鲁迅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使之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人们常说:“生活的课堂有多大,语文的课堂就有多大”,“语文的功夫在课内,更在课外”。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可见,引导学生多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也是实现大语文观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阅读能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能开阔我们的眼界,能净化我们的心灵。

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必不可少,就如同成长中离不开维他命一样。因此,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提升语文水平,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习惯读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