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①

2012-08-15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商林威

中国商论 2012年8期
关键词:川南资源旅游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商林威

本文所述川南是指四川南部的内江、宜宾、自贡、泸州四地市,位于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交通较发达,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体育旅游潜力巨大。当然这一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劣势和挑战。本文拟利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川南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具体分析探讨,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川南体育旅游的发展。

1 川南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应用于发展体育旅游研究,就是对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reats)进行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1.1 资源优势

川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方山峡谷穹窿地貌、喀斯特峰林溶洞、竹海森林、温泉、江河湖泊等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也有“盘破门”武术与民俗体育文化等体育人文旅游资源,与周边区域相比具有独特性,十分有利于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

(1)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川南内江市威远县境内有一面积约900平方公里的穹隆地貌。其间,分布着许多方山台地、孤峰、石柱、悬崖峭壁、山脉河流、高峡湖泊,以及各种奇特的山石造型和交错纵横的峡谷坑道。这种地形地貌易于开展攀岩、蹦极、漂流、探险、森林疗养等体育旅游项目。

川南宜宾市兴文县境内有集“石林、溶洞、天坑”三大喀斯特奇观于一身的“石海洞乡”,地面怪石林立,形态多姿;地下溶洞层层叠叠,恢弘高大,纵横交错数十余里;天坑周围绝壁千仞。为开展户外运动、探险、攀岩、速降等体育活动提供了天然场地。

川南宜宾市长宁县境内有一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的“竹海”,楠竹密布,铺天盖地;其地形是典型的倒置低山台地,分布着许多高大的岭脊和深沟谷地,以及众多的峡谷、幽谷、湖泊等景观。竹景与富集配套的山水、地质交融,形成我国最大的集竹、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的原始“绿竹公园”,非常适合疗养、健身、远足、定向、漂流、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

川南主要河流属沱江、岷江、金沙江、长江水系,川南江河溪涧、湖泊峡谷众多,为开展水上运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开展漂流、划船、朔溪、龙舟赛、休闲度假、河湖垂钓等体育活动。此外,川南还蕴藏着丰富的温泉资源,是著名的疗养地,可以在此进行休闲、理疗健身,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2)体育人文旅游资源。川南有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盘破门”武术;有竹文化、石文化、大江文化、古镇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各地区、各民族常常定期、不定期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体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因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往往会成为旅游者好奇和兴趣所在,吸引旅游者前往参与。

1.1.2 区位优势

川南位于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也是成渝经济圈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随着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川南在区域发展上,具备良好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1.3 交通优势

川南交通十分便利,成昆、成贵、渝昆铁路从该区域穿越而过;随着内宜、乐宜、宜泸渝、隆纳和沿金沙江流域高速路网的建设,区内1小时旅游经济圈将会逐渐形成;随着纳黔、成自泸赤、宜遂高速路网和西遵铁路的建设,机场和长江上游航道的整治,川南将与成德绵经济区、攀西六盘水地区、重庆乃至全国紧密连结起来,区域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将会逐渐形成。便利的交通为更多的游客来川南旅游提供便利。

1.2 劣势(Weakness)分析

1.2.1 资源开发不够

川南有穹窿地貌、峰林溶洞、竹海森林、湖泊、峡谷、温泉和“盘破门”武术、民俗体育文化等体育旅游资源,资源富集度高,具有类型全、品位高、数量多的特点。己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主要有探险,漂流、徒步健身、龙舟赛、划船、游泳、垂钓、泉水休闲理疗等项目,与其丰富的资源相比,明显欠开发。

1.2.2 资源整合不够

川南体育旅游资源富集度高,但其资源相对分散在各个市、县、区,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各地市都根据各自的价值取向,确定自己本地区的体育旅游开发规划,以致开发过程中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资源整合不够。造成项目单一、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甚至相互竞压,不利于体育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相互利用、相互延伸,不利于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2.3 特色不突出

川南地区已有的体育旅游产品几乎都是一些简单体育活动的原形和组合,总体形象不够鲜明,市场知名度更是不高,缺少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围绕区域特色进行体育文化内涵深度挖掘的产品,更缺乏具有带动和辐射连带作用的精品体育旅游“产品链”。这样的体育旅游产品很难让游客有深入的体验,更难让旅游者再次体验或在游后还意犹未尽地去主动宣传该产品。[1]

1.2.4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体育旅游呼唤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川南地区的体育旅游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在岗的旅游从业人员又普遍存在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活动策划和运作能力欠缺的问题,素质不高,导致体育旅游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陈旧、营销理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川南体育旅游的发展。

1.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3.1 体育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川南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状态,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对健身、休闲娱乐、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休闲健身方式之一的体育旅游正日益走进人们生活,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川南发展体育旅游创造了极好的机遇。

1.3.2 川南区域一体化的加快

川南地处成渝经济区的腹心地带,随着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川南区域一体化进程会明显加快,资源、产业整合的愿望和力度会明显增强。有利于川南各地区实现功能互补、无缝对接,一体化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加快为川南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持续动力。

1.4 挑战(Threat)分析

1.4.1 体育旅游发展的市场主体不成熟

从需求看,川南及周边地区以农业为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居民的消费意识、能力和水平较低,体育旅游的市场规模较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发展体育旅游的意识和观念也还有待转变。从供给看,川南缺乏具有一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产品,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为产业化发展优势。不成熟的市场主体给川南发展体育旅游带来了挑战。

1.4.2 与相邻地区优势项目的竞争

近年来,随着体育旅游的不断升温,川南各地区也开始重视体育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已开发的产品有探险,漂流、徒步健身、龙舟、划船、游泳、垂钓、泉水休闲理疗等,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与贵州、重庆、云南、川西及周边地区开发的一些相类似的优势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客源市场定位也基本相似,地区间存在不小的竞争,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1.4.3 行政壁垒的阻碍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主导力量的强势,使得川南各地区区域政策环境不平等、各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大、区域统一市场难以形成;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产品设计等也因缺乏协调而进展缓慢和重复建设。行政壁垒的阻碍也给川南发展体育旅游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 川南发展体育旅游的对策

2.1 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挖掘与开发规划

首先,亟待加强川南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为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提供全面、详实、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其次,要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依托穹窿和喀斯特地质地貌,江河、湖泊水体资源,竹海森林,“盘破门”武术,民俗体育文化等,突出区域特色,确定发展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育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精品旅游线路和体育旅游目的地,展开同体育旅游先发地区的竞争与互补,形成对区内外广大游客的巨大吸引力,为川南体育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求得自身在体育旅游市场的战略地位。

2.2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川南发展体育旅游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特点,因地制宜规划开发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培育和发展品牌体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使其与其它地区的优势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利用穹窿地貌、峰林溶洞、竹海森林等打造徒步健身、休闲疗养、登山、攀岩、探险、漂流等征服自然、享受健康的体育旅游项目;利用水域景观、温泉,通过漂流、龙舟赛、滑水、划船、游泳、垂钓、泉水休闲理疗等具有群众基础和浓厚民族特色的亲水活动,向游客提供一流的观光休闲游憩享受,打造全国品牌体育节庆活动;利用“盘破门”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扩大川南体育旅游在国内的知名度。

2.3 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

川南要发展壮大体育旅游,使其成为独立的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克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现状,加强区域内、区际间的协调与沟通,通过市场,将川南的穹窿地貌、峰林溶洞景观、水体资源、竹海、古镇古寨、峡谷风情、温泉和民俗体育文化等优势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整体利用,充分发挥川南体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形成强有力的包括形象力、销售力和产品力在内的市场竞争力,辐射川西、川北、重庆、云贵乃至大西南,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良性循环。

2.4 加快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的复合型特点决定了体育旅游人才必须既精旅游,又精体育,善健身。体育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川南发展体育旅游的重大瓶颈。当前,加紧培养具有体育和旅游复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体育旅游人才是关键。川南教育资源丰富,体育旅游人才建设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大众对体育旅游的认可程度,培育全民体育旅游市场,为川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在内江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等川南高校的体育院系开设与体育旅游相关的课程或专业;此外,还可开办体育旅游方面的培训班,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1]施芳芳等.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6).

[2]周广仁.芜湖市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

[3]李延超等.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4]孟宝等.川南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及旅游合作构想[J].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

猜你喜欢

川南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川南城市群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大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川南页岩气田为例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日产量超2 000万立方米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